18课《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课《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8 16: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秋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第18课《狼》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4.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
 2.通过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4.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2.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能比较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
 3.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比较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难点】
 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导入一:关联型
 [设计意图] 由“东郭先生”的故事引出课题,并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找寻答案的欲望,调动其阅读的兴趣。www-2-1-cnjy-com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导入二:趣味型
 [设计意图] 由学生猜成语谜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一道走进文本,学习新课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导入三:故事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讲狼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学生会带着疑问和兴趣走进文本,主动参与课堂的探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同学们,你们读过、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呢?【狼外婆、东郭先生与狼等。】听了以后,谁能说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生自由答。】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最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我们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2、课堂实录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资料助读,帮助学生丰富知识,了解创作的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师生互补作者和作品的信息,课件出示。】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试不利,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现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3.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但屡试不中。一生穷困潦倒的境遇,使其有机会接近劳动人民。他的《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愚蠢。三则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又密切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强化学生的朗读,熟读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画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句子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四)读——读书成果展。
 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小组同学依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21·cn·jy·com
三、译读课文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译读课文,并交流疑难语句,培养学生独立译读课文和组内合作探究的能力。www.21-cn-jy.com
 1.生围绕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2.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3.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4.教师点拨重点语句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重点语句。【课件出示。】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④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特殊句式。【课件出示。】
 ①投以骨。省略句,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②一狼仍从。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③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投以骨。倒装句,“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⑥意暇甚。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⑦身已半入。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⑧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四、词汇积累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领学生梳理出本文的重点词汇,帮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意义。主要培养学生强化记忆的能力和组内合作意识。2·1·c·n·j·y
 课件出示如下重点词汇的梳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提交到全班讨论交流,然后教师予以明确。
 1.重点实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视。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缀:原义是连接,文中意是紧跟。弛:原义是放松,文中义是卸下。21*cnjy*com
 2.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只有)
 3.一词多义。
 止
 意
 敌
 前
 之
 以
 其
 乃
 4.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一地方)
 止增笑耳(古义: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击)
 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在柴草堆中钻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五、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以便于下一堂课更好地复述故事,了解文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通过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2.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主要从屠户怎样应对狼的角度进行思考。】
 〔明确〕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问题,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出处:21教育名师】
 1.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贪婪凶恶,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作统一要求。】
 2.狼给我们的形象是这么邪恶、贪婪、狡诈,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狼所谓的劣性只是它们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而已。那些关于狼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类中的卑劣者,可能更合适。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狼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作统一要求。】
3、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明白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如屠户一样敢于斗争。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的,但是今天狼的形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对它的印象已转变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和电视节目中有所发现呢?
4、布置作业
 1.将重点词汇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课下自己复述故事,准备迎接下堂课的检查。
5、板书设计
 狼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辨析文中对狼进行的细腻刻画。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理解文中“狼”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诊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了解学生对上堂课的掌握情况,为及时调整本堂课的目标和重点做好准备。2-1-c-n-j-y
 【诊断】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
 (1)缀行甚远(紧跟)
 (2)一狼仍从(跟从)
 (3)屠大窘(困窘)
 (4)顾野有麦场(看,视)
 (5)积薪其中(柴草)
 (6)苫蔽成丘(覆盖)
 2.翻译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 (1)屠户(处境)非常危急,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2)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版权所有:21教育】
 是啊,“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在这篇文章中狼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它在文中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寓意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探究一番。
2、课堂实录
一、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组织组内讨论,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联想阅读、拓展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
 【对文本的探究采用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学生探寻课文的主要部分,帮其理解文中的形象、结构、主旨等。】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辅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明确〕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来源:21cnj*y.co*m】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明确〕 (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表现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5.“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 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让学生明白狼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社会上的哪些人或现象。】
 〔明确〕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1*cnjy*com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把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二、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一)QQ表情我来选。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户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户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户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上一环节已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借鉴。】21cnjy.com
 3.然后出示QQ表情。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户的表情,现在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哪些表情头像适合屠户?请大家选择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组合头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屠户表情:窘——怒——悟。】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只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户的。请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地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21教育网
 【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对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2.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准备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三、体验反思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以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2.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以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以上两问主要从屠户和狼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发散思维。】
 3.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 (1)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的地形摆脱对方。(2)要大声呼喊,向周围人求救。(3)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机智,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3、课堂小结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1·世纪*教育网
4、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2.课下观看影片《狼图腾》或阅读小说《狼图腾》。
5、板书设计
 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