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眼和视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眼和视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2-24 09: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4、能说出视觉形成的功能。
5、能说出照相机和眼睛的相似之处。
6、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透镜
前面学过凸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会聚光线,那还有什么可以起到发散和会聚的作用呢?
在常用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里面都有透镜。
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实验】用光学演示仪进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
1、凸透镜(有光,太阳光会聚,无光,手电筒)
2、凹透镜(不会会聚,发散)
【结论】凸透镜和凹面镜一样起会聚的作用,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而凹透镜使太阳光发散,和凸面镜一样。
【课件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遇到平行光(凹面镜和凸面镜)
介绍其他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区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光滑纸上或玻璃上)
【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课件演示说明
二、照相机和放大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课件说明
2、放大镜:短焦距的凸透镜
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三、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图略
1、成像物体用点燃蜡烛的烛焰比较好,这样得到的像较清晰,学生也容易辨别它的正倒。
2、实验时,先确定烛焰与透镜的距离(U),然后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的焰心的清晰像时,才读出像的位置(V)。
3、要多次改变物距,通过对成像情况的反复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像规律,必须避免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的不科学做法。
4、像的位置确定后记下像的各个特点,如位置,大小,正倒,虚实等等。
5、当烛焰移到凸透镜焦点以内形成放大虚像时,可让学生先用光屏去接,不会出现在屏上,说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判别像的虚实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眼睛的结构(以课件为载体)
1、眼球的外部有角膜和巩膜。
2、中间一层有虹膜,睫状体和瞳孔。
3、内部:视网膜,悬韧带,晶状体和玻璃体。
4、眼球的正视图:晶状体,虹膜(互相观察颜色),瞳孔(互相用手电筒照看),角膜,睫状体。
5、和照相机比较
(1)照相机成像原理
(2)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原理
五、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实验】测近点,远点,盲点——>>人类的视觉有限制
1、近视的成因(课件)
2、远视的成因(课件)
3、近视的预防:从成因入手:
(1)看书写字姿势不准确。
(2)光线不适合(光污染)。
(3)持续用眼过度
(4)遗传……
假性近视,还可以恢复。真性近视,前后径过长……
4、远视的预防,纠正
学生总结。
5、眼病:(1)色盲(通过变色卡),以遗传为主。
(2)斜视,白内障,青光眼,自行查找了解。
(3)色盲的问题【讨论】
六、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联系近视眼的形成,自己阅读P37 总结出……
课外查找“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资料。
七、显微镜和望远镜
用课件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些网址或者资料。
八、练习
1、智力挑战(课件,可以在近视远视讲完后进行)
有十个选择题,全班一起做,看一共作对几题,然后纠正错误。
2、课后练习和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