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视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眼和视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7-01 18: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6眼和视觉(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2、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4、能说出视觉形成的功能。5、能说出照相机和眼睛的相似之处。6、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准备



程 [引入]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照相?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 微小的物体?一、透镜 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常见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2:换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凸透镜具有什么性质?凹透镜又有什么性质?结论:凸透镜具有会聚的性质;透镜具有发散的性质。 1)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2)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7)虚象与实象: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实象;不能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5)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柯南破案:金鱼缸着火案 :) 放大镜能够用来看较小的物体,照相机能够照相,他们都是凸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说明各器材的作用:光具座上面放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前面的刻度尺测量物距、像距,告知焦距,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是用来接受像的,点燃的蜡烛烛焰作为成像的物体,  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  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倒与正、放大与缩小、虚与实的情况,并侧此时的物距、像距,



程 将观察情况记入表内。  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  移动蜡烛,使物距,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表内。  再将蜡烛靠近透镜,使物距,移动光屏,光屏能够成烛焰的像吗?  再将蜡烛靠近透镜,使物距,移动光屏,光屏能够成烛焰的像吗?移开光屏,直接用眼睛通过观察烛焰,看到了什么?蜡烛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特点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像与透镜的距离u>2fu=2ff反思 这节课中的部分知识太难了,本来想直接告诉学生高中部分的内容,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还不足,所以出现与理想脱节现象。以后要更加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感受来决定学生的感受。每个学生和其他的所有人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课 题 1.6眼和视觉(二)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2、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4、能说出视觉形成的功能。5、能说出照相机和眼睛的相似之处。6、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程 [复习] 通过探究得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这些成像规律有何应用?1.照相机和放大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照景物是物体。使用: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就会出现景物的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象。暴光、显影、冲洗得到照片。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使用:必须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前后移动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的倍数;成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象。2.眼睛的结构我们人的眼睛就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挂图展示:眼球的结构。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和照相机相似。观察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用途。3)眼睛:眼帘、睫毛、巩膜、瞳孔、虹膜、泪腺管  虹膜的颜色。不同肤色的人的颜色不同。  观察同桌同学的虹膜和瞳孔。瞳孔有什么作用?结论:在光亮的环境里,瞳孔能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设问:人眼能接受许多信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感觉到?  实验探究:同桌同学配合进行测量  近点:将眼睛凝视课本上的任意字,漫漫移近,直到字体开始模糊不清。测出此时眼睛与字的距离,即为近点。  远点:同样两个同学测出远点。  盲点:按图1—58自己做盲点实验。说明视网膜上有不感光的部位——即盲点。  近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前。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远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晶状体的弹性变小,成像在视网膜后。矫正方法:戴凸透镜。  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讨论:P37,色盲不宜担任驾驶、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能力的工作?  保护视力  “两要二不要”。有异物进入人眼怎么办?  讨论:如何保护视力?[小结]
反思 课本上的眼球的结构比较乱,所以采取以前教学的挂图来详细的进行了讲解。并引导学生从各结构的功能与特点来判断该结构的特点与功能。对于视力的保护部分,讲述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眼保健操…简直是摧残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