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3力的存在(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
2. 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3. 能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气球 橡皮筋 磁铁,小球
教
学
过
程 [游戏引入] 抛汽球。汽球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呢? 引出概念:力。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力,但我们能看到力吗?我们应怎样来判断是否有力存在呢?(要求自己举身边的有关力的例子)总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风,但我们是怎样感受到风的存在的?(从“树动知风”这一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判断风的存在),同样我们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力的存在。⑴用手位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用手拉弹簧伸长,压弹簧缩短。学生自己用身边的物体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总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介绍:对于看不见的形变可采用放大措施转变为看得见的形变。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若给你一颗钢珠和一块磁铁,看看你能使它的运动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探究后交流:a.球由静止变运动 b.球运动由慢变快 c.球运动由快变慢 d.球运动变为静止 e.球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运动的方向统称为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任一发生改变,都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小结: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讨论:生活中存在哪些力的形式:⑴拉力、压力、推力、提力等:接触力⑵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磁铁对铁的吸引力:非接触力。说明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四、力的相互性: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击打手掌,体味各自的感受。当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讨论:1、送神舟五号升空的火箭推进力来自哪里?2、磁铁能吸引铁块,反过来铁块能吸引磁铁吗?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是一样的吗?[小结]
反思 学生对于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还差,哎,还是要继续努力啦。
课 题 2.3力的存在(二) 时间
教学目标 1. 感受弹力,确认弹力存在的普遍性。2.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3.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重点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准备 弹簧 演示用弹簧秤
教
学
过
程 [引入] 由力的大小引入力的测量。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 拉力使弹簧伸长 ] 2.两位只手分别拉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只手的拉力大?怎么知道它的拉力大?[ 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在科学主要利用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一、力的单位: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举例使学生对1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二、弹簧测力计: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1. 弹簧秤的原理①准备一个弹簧,标出弹簧下端所对的位置。②找学生用力去拉弹簧,弹簧长度将________,用的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_______。③撤去拉力,弹簧将__________。[讲解]2. 弹簧秤的构造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3. 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弹簧秤的量程是:___________ 最小刻度值为:_________ 用手拉弹簧秤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顿处,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有多大。 增大拉力,弹簧的长度将______,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牛顿。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小结]
反思 问题1.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学生还是不容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