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有理数 教案(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有理数 教案(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19 11:58:49

文档简介

正数和负数
课题
正数和负数
备课人




知识目标
了解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能力目标
熟练地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目标
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多少?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3.2006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
数-3、-2、-2.7%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3表示零下3摄氏度,-2是由2-4得到的,表示净输2个球,-2.7%表示减少2.7%,而3表示零上3摄氏度,2表示净赢2个球,2.7%表示增长2.7%。
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3,…就是3、2、0.5、1/3,…。
二、对数“0”的重新认识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我们知道,0表示没有,它仅仅表示没有吗?实际上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零度,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三、实际问题
[投影]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公斤,小华体重减少1公斤,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公斤,小华体重增长-1公斤,小强体重增长0公斤。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 -6.4%,德国 1.3%,法国 -2.4%,英国 -3.5%,意大利 0.2%,中国 7.5%。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投影3]例2 “牛牛”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
解:“500±30(mL)”表示实际容量比500mL最多多30mL,最少少30mL,即在470~530之间。抽查产品的容量都在470~530之间,所以都合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题。
[投影]补充题: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五、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又如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请大家看课本的图1.1-2、1.1-3。
你能解释上面图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吗?
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等等。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4页练习1、2、3、4。
七、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的数有正数、负数和零;0不仅仅表示没有,它还表示确定的量。
2、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3、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
课题
有理数
备课人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或分数或有理数。
能力目标
会初步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给一个数能正确说出它属于的集合。
主要教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教学媒体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学生回答。
正整数,如1,2,3,…;
零, 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 , , ,0.1,5.32, …;
负分数,如-0.5,-150.25,- ,- , ….
(二)、试一试
0.1, -0.5, 5.32, -150.25等为什么被列为分数?
(三)、探索
(板书)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媒体展示: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原则)
学生尝试对有理数分类,教师引导完成分类并板书
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里:
5,- ,-0.3,0.21,-3.14,28,-100,1 ,- ,0,-8,102.
正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课堂练习
教材第6页
(四)、归纳小结
⑴有理数的概念
⑵有理数的分类
(五)、作业
A类做A组教材14页1. B类做B组教材14页9
《课课精炼》——有理数小节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1
备课人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
1.体验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
2.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尊重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见解.
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主要教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 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抢答游戏 (1)-7+______=+5,(2)______+(-3)=12,(3)(-72)+______=-30
投影 2.大家看这幅画面,由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本第1页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2003年11月某天的温度为-3~3℃,它确切的含义是什么?这一天的最高温差是多少?
观察、讨论
表明最高温度差为3℃,最低温度为-3℃,这天最高温差6℃.
思考 能不能列计算式?
生:3-(-3)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鼓励学生充分探索,提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思考该如何转化.
观察下列两式:(?)+(-3)=4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有(+7)+(-3)=4
因而为:4-(-3)=7
观察总结 比较下列两式:
4-(-3)=7 4+3=7
因而有:4-(-3)=4+3
你能发现什么吗?
再举一组数:计算(-5)-(+3)=-5+_____
学生活动 3+(?)=-5
因为3+(-8)=-5
所以(-5)-(+3)=-8
又-5+(-3)=-8
总结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示为:a-b=a+(-b)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1) (-3) -(-5); (2)0-7;
(3) 7.2-(-4.8); (4)-3 .
解:(1) (-3) -(-5)= (-3)+5=2;
(2) )0-7=0+(-7)= -7;
(3) 7.2-(-4.8)=7.2+4.8=12;
(4) -3 =-3 +(-5)=-8.
例2 P25第6题
解:8848.43-(-415)=8848.43+415=9263.43.
答:两处高度相差9263.43米. 计算题
例3计算:
(1)(-)-(+ )-(- ) (2)(-0.1)-(-8 )+(-11)-(- )
(3)(-1.5)-(-1.4)-(-3.6)+(-4.3)-(+5.2) (4)(5-6)-(7-9)
【答案】 (1)- (2)-3 (3)-6 (4)1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括: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可见,引进负数后对加法和减法,可以用统一的加法来解决.
不论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减号变加号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而被减数不变.
(五)课后作业
25页第3,4题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2
备课人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实物展台
教  学  过  程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
例如:(+2)-(-3)-(+4)+(-5)可以写成
(+2)+(+3)+(-4)+(-5).
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
(+2)+(+3)+(-4)+(-5)=2+3-4-5.
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5”;②读作“2、3、-4、-5的和”.
例1. 计算(-20)+(+3)-(-5)-(+7)。.
解:(-20)+(+3)-(-5)-(+7)
=(-20)+(+3)+(+5)+(-7)
= -20+3+5-7
=-20-7+3+5
=-27+8
=-19。
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二、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算律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4.4-(-4 )-(+2)+(-2)+12.4.
解法1 -4.4-(-4)-(+2)+(-2)+12.4
= -4.4+4+(-2)+(-2)+12.4
= (-4.4+12.4)+4+[(-2)+(-2)]
= 8+[4+(-5)]
= 8+(-1)= 7.
解法2 -4.4-(-4 )-(+2 )+(-2 )+12.4
= -4.4+4 -2 -2 +12.4
= (8+4-2-2)+( - - )
= 8+(-1)= 7.
课内练习
1. 说出式子8-7+4-6的两种读法.
2. 教科书第24页练习。
课后作业
1.教科书第25页习题7.3第5题.
2.计算:
(1)(-5)-(-2)+(-3);
(2)(-4 )-(-5 )+(-4 )-(+3 );
(3)-5.27+3.8-(-1.2)+(-0.5)-0.73;
(4)-7.2-0.9-5.6+11;
(5)-20 -(-5 )+3 -5 +12 .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加法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1
备课人




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能力。
能力目标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
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自主探究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 实物展台
教  学  过  程
【情景设计】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
这里,就需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下面,我们利用数轴一起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一、正数+正数,负数+负数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右运动了8米。写出算是就是5+3=8。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左运动了8 米。写出算是就是(-5)+(-3)=-8.
从1)2)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二、负数+正数
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右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就是(—3)+5=2。
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左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就是3+(-5)=-2。
从3)4)可以看出: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探究活动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5+(-5)=0。
如果物体第一秒向右(或向左)运动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
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5米。写成算式就是
5+0=5 或(—5)+0= —5。
你能从上面算式中发现什么结论?
三、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例题
例1 计算
(-3)+(-9); (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 -(3+9)= -12:
(2) (-4.7)+3.9=-(4.7-3.9)= -0?8.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1)(-3)+(-5)= ; (2)3+(-5)= ;
(3)5+(-3)= ; (4)7+(-7)= ;
2.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 (4)2.3 + (-3.1);
3.想一想,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吗?请你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课外作业:第25页1题.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加法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2
备课人




知识目标
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能力目标
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情感目标
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运用运算律
教学难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实物展台 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回顾复习: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举例子来说明一下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吗?
提出问题: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中适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探讨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先由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举不同的数来验证)
问题2:我们如何用语言来叙述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呢?(这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教师归纳后板书:“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问题3 :你能把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来表
示吗?
由学生回答得出a+b=b+a后,教师说明:
(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如:既可成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
(2)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基本步骤同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思考:如果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还能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并举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例1计算:
(1)16+(-25)十24+(-35);
(2)(-2.48)+(+4.33)+(-7.52)+(-4.33).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如第(1)题,教师板书:
解:(1)原式=16+24+ (-25)十(-35)(此时教师问:依据是什么?)
=(16+24)+[(-25)+(-35)〕(依据是什么?)
=40+(一60)
=20
解题后反思:
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加,算一算,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两道题目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使用运算律能使运算简便,简化运算的方法有: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有相反毅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等等).
例2教科书第19页例4.
这题可这样处理:I
1,让学生估计一下总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还是不足标准重量.
2,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能给教科书提供的解法1 .即先10袋小麦的总质量,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千克。
此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此时,如果已有学生提出教材的解法2的思路,则请学生讨论这种解法的合理性。
并比较这两种解法。
(这是一个有理数应用的例子,这两种解法都应让学生掌握,尤其是解法2更是体现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0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结
本课作业 第25页第1、2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乘法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1
备课人




知识目标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力目标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情感目标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主要教法
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问题:怎样计算:(1)(—4)×(—8) (2)(—5)×6
二、新课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下面探讨引入负数后的情形:
(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3×(-1)=-3, 3×(-2)= ,3×(-3)= .
(2)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2×3=6,1×3=3,0×3=0.
规律: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1)×3=-3, (-2)×3= ,(-3)×3= .
从符合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所有算式,可以归纳如下: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是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3)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3= ,(-3)×2= ,(-3)×1= ,(-3)×0= .
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按照上述规律,下面的空格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3)×(-1)= ,(-3)×(-2)= ,(-3)×(-3)= .
可以归纳出如下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例1 计算:
(1) (-3)×9 (2)()×(—2) (3) 7×(-1) (4)(-0.8)×1
注意: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例2 用正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1)6×(-9); (2)(-6)×(-9); (3)(-6)×9; (4)(-6)×1;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价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 1、-1、1/3、5、-5、2/3、-2/3
三、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运算:
四、作业
教科书37页习题7.4第1题,第2题.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乘法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2
备课人




知识目标
1.经历几个数相乘由什么决定积的符号的探究过程,会进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的运算.
2.知道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能力目标
会进行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
教学难点
积的符号的探究过程.
主要教法
自主探究启发教学
教学媒体
实物展台 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口答:
(1)8×8=         (2)(-8)×8=  
(3)(-8)+8=      (4)(-8)×(-8)= 
(5)-8-8=       (6)8×(-8)=  
(7)(-8)×0=      (8)(-8)×(-1)= 
(9)1×(-8)=
2.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1)6×(-9)=      (2)(-4)×6=
(3)(-6)×(-1)=    (4)(-6)×0=
(5) ×(- )=      (6)(- )×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数相乘,本节课我们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板书课题:7.4.1有理数的乘法)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下面的题目)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师:(指上面的板书)请大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什么样的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什么样的数时,积是负数?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讨论后回答,师用彩笔将“偶数”、“奇数”填入空中)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5.口答:不计算,判断下列积的符号.
(1)(-2)×3×4×(-1)
(2)(-5)×(-6)×3×(-2)
(3)(-3)×(-3)×(-3)×(-3)
(4)(-3)×(-3)×0×(-3)×(-3)×(-3)
(师板书(4)题)
(五)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指(4)题)哪位同学能立刻说出这道题等于多少?
生:等于0.(连续叫学生,一直叫到回答正确的学生为止,师板书:=0)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多让几位同学回答)
师:(指准(4)题)这几个数相乘,有一个数为0,积就为0.(板书: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例1 计算:
(1)(-3)× ×(-)×(-); (2)(-5)×6××(-).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六)课堂练习
计算:
(1)(-5)×8×(-7)×(-0.25);
(2)(-)× × ×(-);
(3)7.8×(-8.1)×0×(-19.6).
(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个有理数相乘的两个结论,(指板书)第一个结论是说: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第二个结论是说: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这两个结论为什么能成立呢?把你所理解的理由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作业: 32页练习题1,2)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乘法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3
备课人




知识目标
1.经历猜想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过程,培养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能力.
2.知道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会利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
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猜想分配律的过程.
主要教法
启发教学自主探究
教学媒体
实物展台 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哪一位同学能说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生:……
(师出示下面板书)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师:大家把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生默读)
师:与加法类似,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是成立的.请同学们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说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最后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中的“加”改为“乘”,将“加数”改为“因数”,将“和”改为“积”,将“+”号改为“×”号)
师:请大家一起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读一遍.(生读)
师:(指a×b=b×a)为了书写方便,以后我们把a×b中乘号省略不写,这样a×b=b×a就写成ab=ba.(板书:即ab=ba)
师:(指(a×b)×c=a×(b×c))同样乘法结合律的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样(a×b)×c=a×(b×c)就写成(ab)c=a(bc).(板书:即(ab)c=a(bc))
师: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运算.请看例1.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25)×(-85)×(-4).
师:(指例1)按顺序计算这道题,大家都会做,但运算有点复杂,怎样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
(生尝试,师巡视)
师:(板书:解:(-25)×(-85)×(-4))利用乘法交换律,(指准式子)可以交换-25与-85两数的位置.(板书:=(-85)×(-25)×(-4))
师:(指准式子)利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先计算(-25)×(-4). (-25)×(-4)等于什么?
生:100.(师板书:=(-85)×100)
师:(-85)×100等于什么?
生:-8500.(师板书:=-8500)
(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5)×2;(2)(-)×(-0.5)×.
(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乘法除了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还有分配律.(板书:分配律)什么是分配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的探究题.
4.探究题:
(1)验证5×(3+7)=5×3+5×7成立吗?
验证5×[3+(-7)]=5×3+5×(-7)成立吗?
(2)观察上面两个等式的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 ;
(3)你能把这一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做探究题,师巡视指导,并将上面两个等式板书出来)
师: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各自的探究结果.容易验证,(指板书的等式)这两个等式都是成立的,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板书的等式)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个等式的特点,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边讲边板书:a(b+c))等于(边讲边板书:=)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数相乘,(边讲边板书:ab ac)再把积相加.(边讲边板书:+)
师:利用分配律,我们可以对一些加减乘混合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师按教材中的两种解法板演讲解,然后向学生提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括号中+-含有减法,但仍可以用分配律呢?简明的回答是:因为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减可以看成加-,所以可以用分配律)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5.用两种方法计算18×(-+).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上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多让几位同学表达个性化的看法)
(作业: P33练习(2)(3)(4))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乘方
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1
备课人




知识目标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能力目标
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准确建立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求幂的运算;
主要教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实物展台 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
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课
(一)导课
(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2×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2×2×2×…×2=1024个
10个2
为了简便可将2×2×2×…×2记作210.
10个2
(二)乘方的意义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三)例题讲解
例1 (1)(-4)3; (2)(-2)4; (3)-24.
强调:(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例2 计算:
(1)()3; (2)(-)3; (3)(-)4;
(4)-; (5)-22×(-3)2; (6)-22+(-3)2.
(四)课堂练习
教材P42练习1,2;
(五)小结
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
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n与-an及()n与的区别和联系.
(六)课后作业
教材P47中1,2.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有理数的乘方
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2
备课人




知识目标
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提高学生正确运算的能力,培养 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确定的
教学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主要教法
启发教学 自主探究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实物展台
教  学  过  程
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 计算:
(1)(-2)3+(-3)×[(-4)2+2]-(-3)2÷(-2);
(2)1-×[3×(-)2-(-1)4]+÷(-)3.
强调: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算中,仍然是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符号的绝对值.
例2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②
-1,2,-4, 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例3 已知a=-,b=4,求()2--(ab)3+a3b的值.
(二)课堂练习
1.教材第44页练习;
2.计算:
(1)-+(-1)101-×(0.5-)÷;
(2)1÷(1)×(-)÷(-12);
(3)(-2)3+3×(-1)2-(-1)4;
(4)[2;
(5)5÷[]×6.
3.若,求的值.
4.已知A=a+a2+a3+…+a2004,若a=1,则A等于多少?若a等于-1,则A等于多少?
二、小结
1.注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要熟练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2.在运算中要注意象-72与(-7)2等这类式子的区别.
三、课后作业
教材第47页3,第48页7,8,11.
课后
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