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9 11: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习过程:
一.隋朝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建立者是( ),都城是( )。
2.( )年,隋灭( ),南北重新统一。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和(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 )在位时,隋朝出现了盛世的局面。
(二)思考: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二.开通大运河
(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
1.( )在位时,征发几百万人,从( )年起,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至( ),南到( ),全长( )千米。
3.大运河分为四段;连接了( )、( )、( )、( )五大水系。
4. 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大大促进了( )的交流。
(二)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三.开创科举制
(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
1.魏晋以来,官员多从( )子弟中选拔。
2.( )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 )多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合作探究: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四.隋朝的灭亡
(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
1.隋文帝厉行( ),然而隋朝第二代帝王(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一些重大工程,如开凿( )、修筑长城赤道、营建东都洛阳等。21教育网
2.隋炀帝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 )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二)探讨:从隋朝的灭亡中得到的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
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朝对历史的贡献有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但还是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的灭亡。www.21-cn-jy.com
六.巩固检测: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5.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 )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6、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21cnjy.com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8.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 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 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21·cn·jy·com
巩固检测答案:
1.D 2B 3.A 4.A 5.C 6.B 7.A 8.B 9.B
10.(1)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
(2)大运河。赞赏大运河的经济价值。
(3)隋朝。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炀帝。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