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1、 教学目标 :
2、 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能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 光路 。
3、 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4、 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5、 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6、 理解光和折射的现象。
7、 理解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2、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
3、 教学难点: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虚像的意义,光路可逆的原理。
4、 教学用具:
5、 课时安排:5课时
6、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举出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生:黑夜中的汽车前灯、激光灯…..
引入:
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因为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
生: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
师: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光的反射是极为常见的现象。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新课:
1、 光的反射
用激光器照射某一物体
师:你能不改变激光器而使光照射到其它的物体上?
生:能
师:你用什么方法?
生:用镜子反射。
学生上台演示
师:下面大家想象一下一个漆黑的忽然停电的晚上,这时候你还能看见物体吗?
生:不能
师:这是因为没有任何的光进入你的眼睛中,这时你找出手电筒并把他打开,当手电筒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的时候,你能看到这些物体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物体反射了手电筒射到物体上的光。
师:像刚才这两种情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描述它的路径。
教师演示光在镜子上光路图的画法(边演示,边讲解入射光线,入射点、入射角,法线,反射光线,反射角)
师:那么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所处的位置怎样?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首先,让线状光源中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然后,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重复上面实验两次。对比数据,得出结论:(1)、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四:把入射光线沿实验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板书)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1: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写在纸上放到实物投影仪上)。
例2:图中已知反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入射光线。
例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镜面。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五:用镜子和木块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木头反射的光很弱呢?
学生讨论
板书:“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生:射到镜子上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而木块却将入射光向不同的方向射出。
师:像镜子这样的反射光线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镜面反射。而像木块这种反射方式我们称之为漫反射。
(三)、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时,都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并且处于同一平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并且处于同一平面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 光的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课时 2
复习提问:画出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只知道光的传播路线求平面镜的位置)
引入:
师:刚才的题目中我们用到了平面镜,究竟什么是平面镜?
生: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的镜子。
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时候用到了平面镜?
生:舞蹈演员的练功房,大商场等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生:能看见镜子中像。
师:那么平面镜,物,像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实验1:对着一面镜子,举起你的左手。观察镜子里的你和真实的有什么不同?
实验2:画半个圆,沿着镜子边放好,你观察到什么?
实验3: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子,让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的止。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且板书
1、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2、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并且他们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3、 平面镜成的虚象,不能呈现在屏上
学生练习
1、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
1 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回答上题后可用实验3对答案进行验证。(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距离远近无关。)
2、 潜望镜成像的位置
师: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我们还可以通过光路图来研究成像的规律。
教师画光路图边画边解释成像的特点 。
作法:①过发光点S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SO,则入射角为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0度。作反射光OS。
②过S点任意引入射光SA、SC,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AB、CD。(图3)。
点拨:当反射光AB、CD射向人的眼睛里,人眼看到了什么?(发光点S的虚橡S1),怎样看?(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猜想:为了与光线区别,反向延长线如何作?虚像如何作?(用虚线)完成光路图4。
让学生检验成像的规律
继续作图并叙述:发光的蜡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每一个发光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这些像就组成蜡烛的像,蜡烛在镜子里的像也是虚像。(图5)
小结并板书: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成像的原理是据光的反射定律。
3.复习巩固。
投影并讲解例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镜中的像(图6)。
阅读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光线的特点
小结:学生按板书总结
板书设计: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2、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并且他们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3、 平面镜成的虚象,不能呈现在屏上
课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初一学生太难,学生难理解。我自己犯了许多的错误,我在物体的颜色这节内容中,学生难以接受物体是由于反射光而产生的颜色,教多的学生会认为颜色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人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眼睛的发出的光射到了物体上,应该设计一种情景来将他们的思想改变。光的可逆原理在光的反射中讲到过,在讲的过程中应演示光路可逆。在折射中也用到了光路可逆,但其中的光路可逆是发生在透镜中的,需要再演示说明。对于成像的光路图的作法及如何解释像的形成,想不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