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主备人:李晓玲魏蜀吴西晋十六国
(前秦)东晋北朝南朝 东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魏 前秦383年 淝水之战386年534年494年 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龟兹沙漠大海汉水对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苻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间:383年统帅:苻坚(前秦)地点: 谢安(东晋) 安徽寿阳淝水过程: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淝水之战结果:前秦大败,东晋以少胜多。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胜败原因分析:前秦军心不齐,民族矛盾尖锐;苻坚骄傲自大、指挥失误。东晋内部团结一致,用计得当,从容应战。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成语典故:中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断代史——云冈石窟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噶仙洞—
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 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近
百年。460年,北魏文成帝在都城
外的武周山上凿窟造像。这就是云
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诏有
司为石像,令如帝身。”通过佛教
圣者与王者形象的合一,证明君权
神授,以便加强统治。象征道武帝拓跋珪的佛造像 这尊造像身着厚重的毡披,胸
前佩结带,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的
风格和浓郁的寒带草原气息。
左手手印为佛教的“定”印,
意为奠定基业。他气势豪迈,又朝
气勃勃,就像一位在马上征战多年
的鲜卑族英雄。尽管下马站立,也
掩饰不住那气冲万里的壮志豪情。 398年拓跋珪称帝,定都平城。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 太武帝拓跋焘的佛造像 这尊大佛高15.5米,气势雄健,神态
刚毅,左手扶胸,似乎在扪心自问,做
忏悔的自省之势。同时身披布满无数小
佛的千佛袈裟。这是一躯交织着复杂深
刻的矛盾情感的造像。 其象征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在
北魏诸帝中在位最久,功勋显赫。先后
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
国力,439年统一了北方。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佛对坐——寓意冯太后和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467—499)
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5岁
即位,2 3岁亲政。年幼的
孝文帝由祖母冯太后抚养
长大,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由于鲜卑族比汉族落后,
因此统治者面临最大的矛盾
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如何统
治比它先进得多的民族。平城洛阳494年迁都洛阳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
来是中原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思考】
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
由平城迁至洛阳? 平城地处偏远,不利
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吸收汉文化。—— 说汉语汉化措施 《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 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 穿汉服汉化措施胡服俑汉服俑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拓跋元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 ——与汉联姻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
“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
成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
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洛阳伽蓝记》 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北方民族大交融 内迁的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
由从事畜牧业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人喜食胡食烤肉 ——少数民族的衣食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云冈石窟乐舞石雕北魏盛乐乐舞俑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族喜爱少数
民族的乐器歌舞民族交融领域生产生活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等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名词解释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
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流融汇的过程,包括
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这是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北方民族大交融
从图片两尊佛像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65年—316年
西晋317年—420年东晋十六国439年—581年
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战争大
动
乱经济大开发民族大交融人口大
迁徙隋唐的大统一知识梳理 1、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
A.西晋? 前秦???? B.东晋??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前秦课堂检测D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有( )
①前秦内部不团结 ②前秦统治者骄傲自满
③指挥失误 ④东晋团结对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A课堂检测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移风易俗
B. 学习汉族文化
C. 加强鲜卑族对北方的统治
D.实现全面的统一C北魏孝文帝 4、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者,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说汉语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位皇帝的改革?
(2)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
(3)其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