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5 12: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3.教师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1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所查的资料。
2.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出示黄河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过渡: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中华民族忧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3.(课件出示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出示朗读要求)21教育网
2.检查词语。(出示生字词语)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出示易错读音)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21cnjy.com
3.理解词语。(出示词语意思)
摇篮:指发源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出示问题)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21·cn·jy·com
3.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4.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往日的黄河吗?(播放幻灯片)一边看一边想,昔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www.21-cn-jy.com
5.美吗?(美)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出示句子)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2·1·c·n·j·y
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小结: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www-2-1-cnjy-com
C: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2-1-c-n-j-y
6.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出示句子)句子:“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21*cnjy*com
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7.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句子: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什么是悬河呢?(出示悬河图片))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看看今日的黄河。(出示现在黄河的图片)【来源:21cnj*y.co*m】
8.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出示读书要求)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
A.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渡: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出处:21教育名师】
9.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出示问题)
(出示治理方案)管住泥沙、保护森林,恢复植被、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版权所有:21教育】
10.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问题)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出示作业)
1.我们从黄河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2.你学了这篇文章后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黄河,接着让读阅读提示的内容,并标出提示的要求,很快学生就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应会的题:1.这篇课文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如在理解“祸河”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悬河”“沉积”等词语和抓住一系列数字感受到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结合说明文的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是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表达方法,说明这种写作方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本课的教学中存在不足,如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仍然不敢放手,不能随机应变,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所以课堂上会出现教学思路混乱,一个问题重复讲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前 后
摇篮 祸河
原因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