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与问》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9 19: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与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论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学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叫议论文。 3.我们曾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都是这类文章。议论文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 4.开头,作者清晰地陈述论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ppt出示:学生齐读) 结尾,作者又进一步深化观点,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ppt出示:学生齐读) 5、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6、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这样作者的观点清晰明了。 7、为说服大家,作者充分摆出事实,快速浏览课文第2—4小节。简洁概括作者用哪两个事例来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总爱问为什么。2我国大科学家沈括通过观察思考,解开了山里桃花开得迟的疑团。) 小结:两个中外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引读)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文中这两个事例就是论据,用事例证明作者观点的过程就叫举例论证,这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板书 举例论证】,其实,论证的方法还有很多,课文中除了以前学过的举例论证外,还要两个论证,只要你认真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任务一:感受哥白尼的好问和沈括的好问善思。 策略: 1、默读课文二、四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了解到哥白尼的好问?沈括是怎么在问中学的?并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在展示时小组要选取其中一个自然段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随机指导,并指导朗读到位: ⑴充满了好奇 经常 问这问那??:(指导朗读) 缠着 哥白尼非得把问题问清楚不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懈探求 一串问题(指名学生逐个朗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读出好奇与疑问来)。 “??”省略号里究竟省略了多少个问题呢?数不胜数 教师相机指导。 ⑵小时候的哥白尼如此好问,长大后的哥白尼(注:如果这里学生能补充出来,并能感受出来就更好了。) (ppt出示)哥白尼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推翻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误认识。他的天文学说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在任职的教学楼上,建立了一座小型天文台,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写出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⑶同学们来说一说小时候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和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出示句子: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指导齐读句子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 哥白尼的事例,让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如此重要。(注:在此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让生齐读) 板书:好问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国大科学家沈括也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他是怎么在问中学的? 他是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 仔细读沈括的事例,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他善于观察思考来? ⑴.观察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呢? 这样才叫善于观察和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开疑团。 ⑵从诗句中发现了问题。 课件出示诗句: (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朝代)公元817年白居易写成《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诗脍炙人口,但直到沈括生活的北宋这漫长的100多年时间里没有有人发现过这个问题。 点评:沈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把勤学好问与思考结合在一起了。 ⑶当妈妈无法解开他心中的疑团时,他仍然把问题放在心上,在反复思考。 作者用沈括的事例说明了请教他人的同时,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引读),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⑷学和思结合起来,问和思结合起来,这就是论语里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结: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不仅要多问好问,还应像沈括那样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作者的举例论证又深入一层。 任务二: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又该怎样去问?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⑴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回顾哥白尼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 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 你有什么发现?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强调: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这是问的一种好方法。还要怎么问? ⑵拜“能者为师”。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是“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那什么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⑶关于“能者为师”道理,孔子曾经说过(课件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说说意思读读。 3.小结方法,古人的话精辟而见地,请教和询问促进学习,作者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样的论证方法叫做“道理论证” 4.(教师指板书)从哥白尼“好问”,深入谈到了小学生应该“怎样问”(板书:怎样问)和沈括的观察思考,作者的论证又深入了。板书:层层深入 四、了解比喻论证。 哥白尼从小勤学好问,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沈括小时候好问善思,长大成了有名的科学学。从他们的身上,大家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正如书上所说:?? 课件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作者把“问”比喻成“金钥匙”“铺路石”,直观简单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这两个比喻贴切、自然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证明方法是“比喻论证”。 五、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六、检测导结。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好问????????? 举例论证 怎样问 道理论证 观察思考??????? 比喻论证 层层深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