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2-3数学: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课件(15张ppt)+导学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选修2-3数学: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课件(15张ppt)+导学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19 21:40:25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 2.2.3 独立重复试验 与二项分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引例:1、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则2、二项式定理:课前回顾揭示目标问题1(课堂小实验)请你投掷3次图钉,回答以
下3个问题. (1)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2)前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与后一次试验“成功”
的机会是否相同?(3)每做一次试验会出现几种可能的结果?(1)不会影响(2)相同(3)两种结果----说明每次试验相互独立;----说明每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相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1)每次试验相互独立;(2)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相同;(3)每次试验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条件: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二项分布的概念:条件:① n次独立重复试验;
② 随机变量X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问题3:在思考1中,写出只投掷1次图钉时的分布列,
有什么发现?,解析:说明:两点分布是一种特殊的二项分布,
即n=1时的二项分布;由此可以知道:该分布为两点分布。例1: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 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
(1)恰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所以,恰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30;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8. 引例解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答案:1、A所以,恰有3次投中目标的概率为0.729;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72.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课后反思2、 二项分布的概念是什么?作业:完成学案A组和B组是必做题,C组为选做题谢谢学案
高中课程标准人教A版·数学选修2-3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班级: 姓名: 学号: .
引例:我们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假如诸葛亮解决某一问题的把握是90%,三个臭皮匠能够单独解决该问题的把握都是60%,且三个臭皮匠是否能够解决该问题不会相互影响。那么这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过诸葛亮吗?
一、课前回顾
1、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则 ,若事件两两相互独立,则
2、二项式定理: ,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
2、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方法:1、阅读课本页,完成学案的问题与例题,并标记有疑惑的地方;
2、课堂上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疑惑问题;
3、小组代表做好展示准备。
问题1:(课堂小实验)请你投掷3次图钉,回答以下3个问题:
(1)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
(2)前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与后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是否相同?
(3)每一次试验出现几种可能的结果?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
问题2: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则针尖向下的概率为。连续投掷图钉3次,出现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若连续投掷图钉4次,5次,,次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项分布的概念:
问题3: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写出只投掷1次图钉时的分布列,你有什么发现?
例题1:某射手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
(1)恰好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学以致用(引例分析):
(1)请你列出三个臭皮匠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人数的分布列;
(2)从概率的角度进行解释“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四、当堂检测
1、若~,则等于(  )
A. B. C. D.
2、某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投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投篮3次,且他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
(1)他3次都投中目标的概率;
(2)他至少有2次投中目标的概率。
五、课后反思
1、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是什么?
2、二项分布的概念是什么?
配餐作业
A组题(基础)
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
2、某电子管正品率为,次品率为,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次首次测到正品,则(  )
A. B. C. D.
3、在某一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p,则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k次的概率 。
B组题(巩固)
1、投篮测试中,每人投次,至少投中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
A. B. C. D.
2、某一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服务电话接通率为,某班3名同学商定明天分别就同一问题询问该服务中心。且每人只拨打一次,求他们中成功咨询的人数的分布列。
3、一个盆子内放有大小、形状相同的1个白球和9个黑球。有放回地从中任摸一球,在100次这样的试验中,白球至少被摸出一次的概率 。
C组题(提高)
1、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次球,则等于 (  )
A. B. C. D.
2、小王在某社交网络的朋友圈中,向在线的甲、乙、丙随机发放红包,每次发放1个.
(1)若小王发放5元的红包2个,求甲恰得1个的概率;
(2)若小王发放3个红包,其中5元的2个,10元的1个.记乙所得红包的总钱数为X,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教学设计
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教学设计
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选修2-3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人教A版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第三讲《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等可能事件概率、互斥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求法以及分布列有关内容。二项分布是继超几何分布后的又一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它是我们高中学习的一个重点。
2、解析: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大量的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的服从二项分布,实际应用广泛,理论上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一种模型的构建。课本的设计思路是从实际入手,通过抽象思维,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得到二项分布模型,再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习本节内容,对今后学习概率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目标及其解析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
(2)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解析:本节内容在2018年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是“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考纲对本节内容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二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一个要求具体、容易操作,我们就把第一个要求作为第一个目标;而第二个要求“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于笼统,在教学中不容易操作,为此,我们围绕考纲制定了两个具体的教学目标:①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②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学习小组,通过自学指导、小组互助、小组汇报以及教师点拨等环节,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两个数学概念。
(2) 让学生在试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析: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基本理念,阅读自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通过学习小组独学、互学以及课堂展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暴露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这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法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上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
(2)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能力。
解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设立了课堂试验,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设计了学习小组,通过自学指导、小组互助、小组汇报以及教师点拨等环节,培养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
(2)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教学难点:二项分布的构建过程。
解析:本节内容在2018年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是“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告诉我们: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一是要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二是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要会求解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为此,我们设立了以上两个教学重点。但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归纳得到规律较为困难,即教学的难点为二项分布的构建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及其解析
1、学生在学习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时,对教材中“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次试验成为次独立重复试验”的理解可能较为浅薄,在归纳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可能存在问题,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2、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归纳得到的规律可能存在困难。为此,设计了问题2,让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点拨,层层推进,以便学生理解。
四、教法学法及其解析
1、教法及其解析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法”教学,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与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通过纵向挖掘知识的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增大,随着对新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和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方法。
2、学法及其解析
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独立自学、小组互助、小组汇报及其教师指导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基本理念,阅读自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通过学习小组独学、互学以及课堂展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暴露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这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法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2、教学内容
引例:我们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假如诸葛亮解决某一问题的把握是90%,三个臭皮匠能够单独解决该问题的把握都是60%,且三个臭皮匠是否能够解决该问题不会相互影响。那么这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过诸葛亮吗?
设计意图:从一句谚语中引出问题,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课前回顾
1、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则;若两两相互独立,则
2、二项式定理:;
设计意图:
①课前回顾的第一个问题是前面所学的重点内容,而在本节课中也用到这个知识点来求解概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在这一节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二项分布,而为什么称为二项分布,是因为在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公式刚好是二项式定理展开式中的第项,因此课前回顾的第二点与此相呼应,起到铺垫的作用。
【2】揭示目标
1、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
2、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指明方向。
【3】自学指导
自学方法:
1、阅读课本页,完成学案的问题与例题,并标记有疑惑的地方;
2、课堂上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疑惑问题;
3、小组代表做好展示准备。
问题1:(课堂小实验)请你投掷3次图钉,回答以下3个问题:
(1)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
(2)前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与后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是否相同?
(3)每一次试验出现几种可能的结果?
解析:
(1)不会影响----说明每次试验相互独立;
(2)相同----说明每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相同;
(3)两种结果----说明每次试验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设计意图:
①课堂小试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得到次独立重复试验提供了试验基础。
②问题中的3个小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得到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
结论1: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次试验称为次独立重复试验。
结论2: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
(1)每次试验相互独立;
(2)每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相同;
(3)每次试验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问题2: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则针尖向下的概率为。连续投掷图钉3次,出现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若连续投掷4次,5次,,次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解析:用表示事件“连续掷一枚图钉3次,出现k次针尖向上”,
可以得到:
=
.
仔细观察发现:
投掷3次时:
投掷4次时:
投掷5次时:
投掷次时:
设计意图:
①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计算出次针尖向上的概率。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为得到二项分布的概念做好准备。
二项分布的概念:
一般地,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则
此时称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记作,并称为成功概率。
1、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2、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
(1)满足次独立重复试验
(2)随机变量是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 
设计意图:
①对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每个字母的含义;
②把二项分布的条件提炼出来,帮助学生判断什么是二项分布。
问题3: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写出只投掷1次图钉时的分布列,你有什么发现?
解析:
0
1
由此可以知道,该分布为两点分布:
说明:两点分布是一种特殊的二项分布,即n=1时的二项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投掷1次图钉时的分布列,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两点分布是一种特殊的二项分布。
例题1:某射手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
(1)恰好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设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
在10次射击中,恰好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在10次射击中,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所以,在10次射击中,恰好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约为0.30;在10次射击中,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约为0.68.
设计意图:对二项分布的简单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二项分布。
学以致用(引例分析):
(1)请你列出三个臭皮匠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人数的分布列;
(2)从概率的角度进行解释“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解析:设三个臭皮匠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人数为,则;满足


分布列为:
0
1
2
3
0.064
0.288
0.432
0.216
由此可以知道:三个臭皮匠至少有一个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概率为:
(方法一)
(方法二)
又因为,所以三个臭皮匠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设计意图:
①学以致用;
②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多智慧多,我们需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这也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小组互助
小组互助的方法及要求:
1、组长统计小组中存在疑惑的问题,分配任务,以兵教兵的形式进行讨论;
2、组长组织组员认真讨论疑惑问题,逐个击破,若存在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以便在小组汇报中认真听讲,听重点、听疑惑点;
【5】小组汇报
汇报的方式及要求:
1、汇报小组要充分准备,认真研究问题,相互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2、安排小组中等学生汇报,汇报的同学要认真组织语言,声音洪亮,观点鲜明。
3、提前做好展示准备,想好展示方法(例如:投影、小黑板等)。
【6】教师点拨
对小组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不能解决的进行释疑。老师要尤其注意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是否有方法总结,思路是否清晰。
1、在对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解读时,要对其满足的条件进行强调,即
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为:
(1)每次试验相互独立;
(2)每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相同;
(3)每次试验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2、在对二项分布的概念解读时,要对其满足的条件进行强调:即
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
①满足次独立重复试验
②随机变量是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 
【7】当堂检测
1、若~,则等于( A )
A. B. C. D.
2、某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投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投篮3次,且他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
(1)他3次都投中目标的概率;
(2)他至少有2次投中目标的概率。
解:设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
(1)他3次都投中目标的概率为:
(2)在3次投篮中,至少有2次投中目标的概率为:
所以,他3次都投中目标的概率为0.729;在3次投篮中,至少有2次投中目标的概率为0.972.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既检查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情况,又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
【8】课后反思
1、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是什么?
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次试验称为次独立重复试验。
2、二项分布的概念是什么?
一般地,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则
此时称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记作,并称为成功概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
配餐作业:
A组题(基础)
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答案:
2、某电子管正品率为,次品率为,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次首次测到正品,则( C )
A.B.C.D.
3、在某一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p,则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k次的概率为 。答案:
设计意图:对二项分布的简单运用,照顾学习相对困难的同学。
B组题(巩固)
1、投篮测试中,每人投次,至少投中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
A. B. C. D.
2、某一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服务电话接通率为,某班3名同学商定明天分别就同一问题询问该服务中心。且每人只拨打一次,求他们中成功咨询的人数X的分布列。
解:有题意可知,X服从n=3,p=的二项分布,于是
0、1、2、3。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3、一个盆子内放有大小、形状相同的1个白球和9个黑球。有放回地从中任摸一球,在100次这样的试验中,白球至少被摸出一次的概率为 答案: 。
设计意图:加强对二项分布的理解。
C组题(提高)
1、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次球,则等于 ( B )
A.B.C.D.
2、小王在某社交网络的朋友圈中,向在线的甲、乙、丙随机发放红包,每次发放1个.
(1)若小王发放5元的红包2个,求甲恰得1个的概率;
(2)若小王发放3个红包,其中5元的2个,10元的1个.记乙所得红包的总钱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解] (1)设“甲恰得1个红包”为事件,则.
(2)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5,10,15,20.
,
,,
所以的分布列为
0
5
10
15
20
设计意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灵活应用,有所突破。
六、板书设计
学案
高中课程标准人教A版·数学选修2-3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班级: 姓名: 学号: .
引例:我们有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假如诸葛亮解决某一问题的把握是90%,三个臭皮匠能够单独解决该问题的把握都是60%,且三个臭皮匠是否能够解决该问题不会相互影响。那么这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过诸葛亮吗?
一、课前回顾
1、事件与事件相互独立,则 ,若事件两两相互独立,则 .
2、二项式定理: , .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与二项分布;
2、会求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方法:1、阅读课本页,完成学案的问题与例题,并标记有疑惑的地方;
2、课堂上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疑惑问题;
3、小组代表做好展示准备。
问题1:(课堂小实验)请你投掷3次图钉,回答以下3个问题:
(1)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
(2)前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与后一次试验“成功”的机会是否相同?
(3)每一次试验出现几种可能的结果?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
问题2: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则针尖向下的概率为。连续投掷图钉3次,出现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若连续投掷图钉4次,5次,,次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项分布的概念:
问题3: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率为,写出只投掷1次图钉时的分布列,你有什么发现?
例题1:某射手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
(1)恰好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学以致用(引例分析):
(1)请你列出三个臭皮匠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人数的分布列;
(2)从概率的角度进行解释“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四、当堂检测
1、若~,则等于(  )
A. B. C. D.
2、某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投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投篮3次,且他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
(1)他3次都投中目标的概率;
(2)他至少有2次投中目标的概率。
五、课后反思
1、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是什么?
2、二项分布的概念是什么?
配餐作业
A组题(基础)
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两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
2、某电子管正品率为,次品率为,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次首次测到正品,则(  )
A. B. C. D.
3、在某一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p,则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k次的概率 。
B组题(巩固)
1、投篮测试中,每人投次,至少投中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
A. B. C. D.
2、某一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服务电话接通率为,某班3名同学商定明天分别就同一问题询问该服务中心。且每人只拨打一次,求他们中成功咨询的人数的分布列。
3、一个盆子内放有大小、形状相同的1个白球和9个黑球。有放回地从中任摸一球,在100次这样的试验中,白球至少被摸出一次的概率 。
C组题(提高)
1、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次球,则等于 (  )
A. B. C. D.
2、小王在某社交网络的朋友圈中,向在线的甲、乙、丙随机发放红包,每次发放1个.
(1)若小王发放5元的红包2个,求甲恰得1个的概率;
(2)若小王发放3个红包,其中5元的2个,10元的1个.记乙所得红包的总钱数为X,求的分布列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