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5课 三大改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5课 三大改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21 17: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易错警示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2.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属于私有制。三大改造时期,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才实现了土地公有制,农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释疑解难
什么是“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通过“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举。◆易混辨析
三大改造的性质与方法◆知识拓展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就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2.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赎买政策?
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2)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3)大多数工商业者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盟友关系。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_________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_________。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___________道路。
(4)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___,
农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互助合作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合作社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建立手工业____________。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公私合营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
(2)政策: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
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公私合营赎买4.三大改造完成:
(1)时间:到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几年后国家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为了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2.随着工业化起步,为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其中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         B.完全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任意组合C3.《中国再次掀起公私合营高潮》一文指出,经济危机后释放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还处于消化期,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从而催生了公私合营的高潮。在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高潮”是指(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合作化
C.农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A4.山东临沂某校打算举办一期“图片凝固历史”的展览,下图是窦艳萍同学提供的一幅图片,该图片反映了我国某行业的公私合营情况,你知道它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7.“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开展,人民丰衣足食
D.实行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A8.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当时中国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实行股份制      
B.赎买政策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B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C1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A11.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B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三大改造运动;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实行赎买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