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21 17: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易错警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释疑解难
“求同存异”的含义
(1)“求同”的“同”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存异”的“异”: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易混辨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2.对国防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旧中国军事的落后是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增强,保卫着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国防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强大的军队来保障安全稳定的环境,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完善军队建设、加强军事装备等,正沿着科技化、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________等______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提出:______年周恩来接见_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_____________,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_____________。独立自主的和平苏联十几1953印度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深远影响国与国之间基本准则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5.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_____年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会议。
(2)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_的团结与合作。1955印度尼西亚殖民主义国家亚非求同存异亚非各国1.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A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A3.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B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D5.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这一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6.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7.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毛主席语录
“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A8.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