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第5节 质量的测量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二、技能目标1、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三、情感目标1、体会质量测量的含义。2、体会科学仪器的精密性和科学实验的规范性,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一种属性。【教学准备】天平 配套光盘及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 列举生活中的几种物体,让学生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如:桌子和椅子是由木材做的,铝锅和铝勺是由铝做的,铁锤和铁钉是由铁做成的,我们把木材、铝、铁这些材料叫做物质,由这些物质组成的叫做物体。问:它们除了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板书)二、质量的含义: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在夏天和冬天的质量有变化吗? 把一根铁棒弯成铁圈,质量会改变吗? 把一个苹果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又会怎么变化? 又如:把一杯水结成冰,质量将怎样变化?把它烧开,把水蒸气收集起来,又将怎样变化? 说明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改变而改变,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板书) 三、质量的单位: 介绍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国际千克原器介绍:最初,4℃时,1000CM3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高、直径都为39MM) 1千克=2×200克=2斤=20两 (1000两黄金=?克) 千克(Kg),克(g),毫克(mg),吨(t)之间的单位转换 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准确的值为多少? 如:一只苹果,0.15千克;学生体重,50千克;500ml矿泉水,0.5千克;铅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 然后对一些不同数量级的物体进行质量的估算: 可以参考P18的图1-40 四、质量的测量: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里,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托盘天平(实验室常用) 1、介绍。原理:依靠横梁平衡的原理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结构: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底座和砝码。 2、操作。放平——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平(调节横梁螺母)——称量——读数——记录——整理(先拿砝码)P19 3、天平的维护,注意几点。 1先看称量范围,称量的时候先估计,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2不能用手摸托盘和砝码,要用镊子。 3砝码由大到小轻拿轻放。 4读数时,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5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板书设计】§1—5质量的测量1.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克(kg) 特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2.天平的使用(1)构造(2)使用:a、调平 b、称量 c、整理 ▽▽▽▽▽▽▽▽▽▽▽▽▽▽▽▽▽▽▽▽▽▽▽▽▽▽▽▽▽▽▽【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2科学 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一起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5、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二、技能目标1.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三、情感目标1.学生规范使用仪器2.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教学准备】实验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学生自带各种刻度尺; 2、各种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细线、水(滴几滴红墨水)、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 长方体、学生自带饮料瓶【教学过程】▽▽▽▽▽▽▽▽▽▽▽▽▽▽▽▽▽▽▽▽▽▽▽▽▽▽▽▽▽▽▽一、测量的实质(引言)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度的测量。先请同学们作个智者,用什么方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2)二位同学到校距离的远近;(3)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哪一个高。(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引导归纳: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也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二、长度单位问:你知道哪些是长度的单位吗?(讲述)长度的主要单位是米,用“m”表示。 大家能否估计:课桌高度、教室的长和宽?(讲述)测量较大的距离,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有厘米(cm)、毫米(mm)。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更小的长度单位,微米、纳米等。1米=106微米=109纳米简单介绍科学记数法。补充:纳米技术练习:28.6千米=______米, 91.2厘米=_______米,0.0005米=_______毫米=_____微米三、刻度尺1、认识刻度尺利用上节课讲到的图1-12、图1-13,思考: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要准确测量长度,必须借助于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展示各种刻度尺、投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不同刻度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概括出:有零刻度线、最小刻度不同、最大刻度值(量程)不同。2、了解讨论刻度尺的使用课堂小实验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不足之处,以供讨论、指出。将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其正确,并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1)、放正确。刻度尺与物体的待测部分并齐。(想一想)没有并齐会是什么结果?投影一些错误的放法。2)、看正确。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投影图1-193)、读正确: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练习读数)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4)、记正确。不但要记下测量值,还要正确写上单位。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3、练习使用刻度尺随堂动手测量指距、书本的长和宽。教师巡视指导。指出:用指距可粗略地测量长度。 4、测量工具的选择出示皮卷尺、米尺问:要测量课桌的高、跳远的距离,你选用哪一种?为什么?为了方便准确,不同的测量对象,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介绍其他测量仪器及方法:声纳、雷达、激光测距。【板书设计】§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 长度的测量1、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厘米、毫米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3科学 第2节 观察和实验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性,借助仪器可扩大观察范围,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技能目标1. 学会描述和记录简单的实验现象。2. 了解记录的方法,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教学准备】器材: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药匙、酒精灯、烧杯、显微镜、表面皿、搅拌棒等。药品:食盐、鸡蛋、白醋、水、【教学过程】▽▽▽▽▽▽▽▽▽▽▽▽▽▽▽▽▽▽▽▽▽▽▽▽▽▽▽▽▽▽▽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 2、停表 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 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 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1、鸡蛋上浮实验 1仪器介绍:问: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实验仪器呢? 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 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搅拌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让学生回答鸡蛋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三、判断 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指纹实验 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印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五、其他测量工具 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 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 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 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2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板书设计】§1—2 观察和实验1.实验室里的仪器2.验的操作和观察①实验目的要明确:②实验现象观察要仔细③实验操作要规范▽▽▽▽▽▽▽▽▽▽▽▽▽▽▽▽▽▽▽▽▽▽▽▽▽▽▽▽▽▽▽【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3科学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原理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4、了解温度计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二、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和单位观察不同温度计的不同构造,观察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方法,培养观测能力.2、能对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三、情感目标1.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领会到科学的价值,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2.通过自制温度计,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促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重点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难点:明白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水,冰块,各种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教学过程】▽▽▽▽▽▽▽▽▽▽▽▽▽▽▽▽▽▽▽▽▽▽▽▽▽▽▽▽▽▽▽一. 新课引入 出示一杯水和一杯冰水混合物,请一位同学用手摸一下问: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好吗?生:一杯比较冰,一杯不冰我们平时接触的物体,有的比较冰,有的比较热(烫),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滚烫的开水,冰……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什么量来表示物体的冷和热呢 生:温度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问:温度如何反映物体的冷热的程度?生:热的物体温度高一点,冷的物体温度低一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第六节 温度的测量二.新课学习问:你知道在生活中测量温度有哪些方法?生:用温度计测量,用手摸......用手摸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下面就用这种方法试一下实验一:出示三杯水:温水,热水,冷水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实验要求:把两个手指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浸一下,然后同时把两个手指放入温水中,并告诉同学两个手指的感觉?(一只手指感到冷,另一只手指感到暖和) 问: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不同呢? 生: 两个手指的温度不一样 手的温度高低影响我们对温度的感觉,所以说单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过渡: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科学地测量温度呢?生: 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每张桌子上多有三支温度计,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基本结构?生: 都有刻度、细的玻璃管......(对学℃生的仔细观察给予鼓励性评价)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知道,在拿到一个测量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生: 单位,量程,最小刻度板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 0℃读作:0摄氏 100℃读作:100摄氏度在北方天气冰天雪地,非常寒冷,这时天气预报怎么表示这么寒冷的天气引出零下温度的读法-10℃: 零下10摄氏度(或负10摄氏度)-28℃:零下28摄氏度(或负28摄氏度)问:每个量的测量都有一个标准,在长度测量的时候我们规定了测量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米,同样在测量温度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标准,常用的温度标准是摄氏温度标准,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呢?(学生阅读书本p14最后一段)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到100之间均分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上面我们一起认识了温度计及其单位,那么你们会用温度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哪一位同学测量得最准确,而且操作最规范?实验二:选用一个温度计,测烧杯中水的温度.(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问:哪位同学测好了,告诉大家你的结果生:28℃问:你是怎么测出来的,上讲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的勇敢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对于 同学的测量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包括温度计使用的估,选,放,读,取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完成,如:你为什么选这个温度计,你是怎么读数的,能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等等)如果对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讲解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温度计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板书:温度计的使用:估,选,放,读,取。提出问题:温度计能测出物体的温度,其原理是什么? 生:液体的热胀冷缩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三:每人拿出水银温度计,握住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然后再放开,此时水银柱又如何变化。生:水银遇热膨胀,遇冷收缩板书: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以上我们学习了液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除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温度计(翻开书本p16),出示并使用一只电子温度计。三.课堂小结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来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1—4 温度的测量一.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二.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 -10℃:零下10摄氏度(或负10摄氏度) 三. 温度计的使用:估,选,放,读,取四.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4科学 第7节 科学探究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二、技能目标1.让学生形成的探究意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2.培养合作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三、情感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2.乐于探究、积极思考;学会协作与交流;3.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教学准备】1、 分小组:按4人一小组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并确定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员;2、 CAI课件演示3、 实验器材:磁铁、刻度尺、天平、多个黑盒(内置桔子、时钟、铁圆柱体、回形针、矿泉水、糖果若干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幅画面设问:人跳起后,为什么总是落在地上?苹果为什么会一天天长大?冬天在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看到冰花?对于这些问题有无寻找过答案,又如何寻找呢?然后引出本节课题学生观察、思考用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过渡到新课教学。这样用问题的形式唤起学生掌握新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二.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课件展示:生活情景,家中的灯不亮的事例置疑: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问题呢?追问:灯为什么会不亮呢?问: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证据,检验这些假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师生问答,学生亲身口头探究,引出寻求答案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问:在寻找灯不亮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步骤?教师总结:寻求答案的过程也就是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用“寻求答案”来取代探究,通俗易懂,降低难度,减少学生的恐惧感,可拉近学生和科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学好科学的自信心。三.亲自体验探索1、黑盒实验出示一个盒子,说明探索的对象探究前准备:①先每组发下一张探究报告单(见后)②再介绍探索过程中可以提供的仪器③然后每组发下一个黑盒要求学生在不准打开盒子的前提下,用生活经验、感觉器官或仪器探究盒内物体到底是什么?教师巡视,进行指导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进一步巩固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12小组6种12个物体,每两组物体相同,一组先汇报,同物体的另一组在前组的基础上再补充,同时对其它组同学有启发作用,这样可调整好上课时间组织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对学生在汇报中的发光点及时给以高度评价,对探究失败的小组给以鼓励,再接再厉。教师总结:①探究过程是成功,也允许失败的,贵在树立信心和坚持。②科学家的探究深入些,方法多样些。③工作、生活、学习充满探究 ,同学们应时刻具备探究精神 。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思维和多种能力,使学生边游戏边学习,乐于探索,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本质。强调探究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究。 2、脚印的探究课件展示:神探福尔摩斯的故事设问:脚印的长度到底与人的哪些因素有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在教材处理上作好以上调整,即黑盒探究在前,脚印探究在后,主要是涉及到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较差,及数据的获得需要一定的时间。四.引导探索追问: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确定所测的对象及具体要求。学生讨论、回答五.延伸课外经过讨论后,要求每位学生回去各测四组数据。学生课外获得数据继续探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并进一步练习测量长度实验技能,提高思维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1科学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 认识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2. 明白科学在我们身边。3. 初步接触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4. 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认识到学好科学的重要性。二、技能目标1. 步形成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 初步接触科学探究的方法。3. 学会资料的收集、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三、情感目标1.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 了解科技对社会进步,渗透STS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科学始于疑问,金鱼浮沉探究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播放幻灯( 图1-1)感受丰富多彩大自然,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板书)科学在我们身边2、实验:直筷子插入水中描述实验现象:直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变弯曲了(即折断感觉)提问:为什么筷子看起来断了?要想知道筷子为什么“断了”你必须要学懂有关科学知识(造成悬念)增强探究欲3、播放幻灯(图1-2)感受可变的大自然,知道各种事物都在变化(即在运动)4、讲一讲:让同学们发言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现象 昆虫蜕皮 青蛀冬眠自由发言 火山地震 刮风下雨 日出日落……5、议一议:为什么会发生各种变化? 昆虫为了生长而蜕皮 自由发言 青蛙为了越冬而冬眠 地壳运动产生火山地震6、阅一阅:阅书P3最后一段,归纳出科学是研究什么?(倾听并板书)阅书归纳汇报:①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②始于疑问;③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问题着手,进入科学世界。④多动手实验;⑤多几分好奇心。7、归纳:科学就在我们身边8、作业(1)树叶为什么会下落?如(观察作业)何落:落下来结果是正面朝上多还是朝下多?记录作业,回家观察记录第二天汇报成上交9、出示带金鱼的金鱼缸。让学生观察金鱼游动,然后提问。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死 ② 鱼怎么繁殖 ③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下游④……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下沉?10、演示实验 ① 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观察现象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察结果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看见软木塞上浮看见小石块下沉自由发言 G>F浮→下沉G<F浮→上浮演示实验 ①把装有沙石混合物的气球放入水中 ②向气球吹气再次联想解释鱼上下动原因?看到现象:下沉看到现象:气球慢慢上浮发言(猜想):鱼内有气球(鳔)充气,放气改变鱼上下运动(板书)科技改变世界11、作业(2)回家做“喷泉实验” (动手作业)写出现象,明天汇报12、播放幻灯片(图1-7、1-8、1-9)讨论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利方面: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弊方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感受事物变化的相对性)13、总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去探究、去创新、科学的大门向你敝开,欢迎同学们进入科学殿堂,展开你的翅膀去自由飞翔。14、作业(3)P7 课本练习【板书设计】§1.1 科学在我们身边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寻找相应答案科学 始于小小疑问细心观察,动手探究二、科技改变了世界 利:弊:▽▽▽▽▽▽▽▽▽▽▽▽▽▽▽▽▽▽▽▽▽▽▽▽▽▽▽▽▽▽▽【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3科学 第6节 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刘炳年 辅备人 纪庆南 林俊妮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 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学会估时;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区别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3、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二、技能目标学会估时 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们国家古代计时工具发明,树立民族自意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动手探究学习激发探究科学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难点:1.停表的使用,让学生有惜时的观念。 2.时间和时间间隔的区别,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说明。【教学准备】手表、电子表、电子停表(每组一只)机械停表(每组一只)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幻灯片(猜谜语)①没脚会行走,说话不用口,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②天天不休息,一走十二里,有人来找我,看看我脸皮纷纷猜谜语,讲谜底:闹钟猜谜底:手表二.新课1、闹钟、手表测什么工具?2、讲一讲时间里什么?3、举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他就是以自己的脉博跳动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你能讲出多少测量时间是?事物都可以做计时工具(计时器)回答:时间自由发言 是无形东西 是生命 是金钱 是最宝贵东西 是无法感觉到的 是……4、播放幻灯图片(图1-43、44、45)讲述①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计时工具在不断发展,原子钟几百年不差1秒。我国上海天文台,安天文台是世界上发播电时号的主要场所,为世界提供标准时间。②牵牛花拂晓四时吹喇叭,野蔷薇清晨五点迎风梳妆,浦公黄六时争相计妍,午时花旧中怒放,夜来香晚上吐蕊放香……自由发言 手表 闹钟 太阳 沙 属 滴水器 原子钟 ……讨论归纳:汇报:具循缩环性具规律性归纳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是什么?(倾听并板书):周期性运动或变化的了解古代计时器—日晷了解现代精确计时器—原子钟(误差每日小于百万分之一秒)(听讲)高效的生物钟 ▽▽▽▽▽▽▽▽▽▽▽▽▽▽▽▽▽▽▽▽▽▽▽▽▽▽▽▽▽▽▽【教学反思】 教师个性设计栏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