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语文黄金3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九年级语文黄金3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0 20:51:02

文档简介

九年级期末备考之黄金30题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一、古诗鉴赏,完成后面题目。(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7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而君逆寡人者 逆:
②长跪而谢之?? 谢:???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简要分析节选的文字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主要特色。(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②。”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③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雎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④,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节选自《史记?范雎列传》)
【注释】①微行:隐蔽尊贵的身份改装出行。②庸赁:受雇佣的差役。③绨袍:粗丝绢的袍子。④魏齐:魏国相国。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以绨袍恋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太医以王命聚之
7.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就是秦国国相张禄,为了阻止秦国进攻,派遣须贾出使秦国。
B.须贾看到范雎十分吃惊,眼见范雎贫困潦倒,很可怜,就给了范雎一件衣袍。
C.范雎替须贾赶车到了秦相府,隆重地招待了须贾,为了回报他的馈赠。
D.须贾曾经得罪过范雎,但是范雎认为须贾还能不忘故旧,就放过了他。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故亡逃至此: ②唯雎亦得谒:
③须贾怪之: ④恶雎于魏齐:
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分)
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2分)
②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2分)
四、(14)
父亲的婆婆丁
①踩落晨间的第一声鸟啼,春便将一匹绿长长地铺展开来。这匹绿古旧鲜嫩,生意葱茏。苦菜、荠菜、蒲公英、野蒿、茅针……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芳香草都茸茸地抬起了头,用绿绿的眼睛看着绿绿的天、绿绿的地,闻着绿绿的空气,打着绿绿的哈欠。这些绿染翠了青山,染嫩了大地,还染化了一个人的心,父亲的心。
②其实父亲顶不喜欢绿,因为那绿让他想起了田间地头无比倔强的麦蒿。这些鬼鬼祟祟的小偷,总是匍匐前进,将根深深扎入地下,拼命争抢吮吸着父亲精心播撒在麦田里的一粒粒血汗。后来,父亲却钟爱起一枚绿来。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那是经历了一冬的寒冷后悄然长出嫩头的婆婆丁,那是父亲的婆婆丁。
③每次将婆婆丁采摘回家,父亲总是用那双骨节粗大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那青色的叶片和紫色的菜根,眼里充满了照看孙儿般的温柔,氤氲着甜腻腻的歌。那双粗糙的大手早年间推过崂山般高耸的石子,从青岛一直推到即墨乡下;那双粗糙的大手壮年时砍伐过东北深林里参天的红松,古苔森森,留下了一段艰涩的青春。而今,时光盘踞在父亲的头顶,吐出一蓬蓬雪白的茅针,牵绊住了他的矫健和勇猛,让他一头扎进了家长里短的婆婆丁里。
④“你瞧,这婆婆丁看着不起眼的模样,没想到用处可大咧。这叶可以蘸着大酱喝酒吃,这根切一切,像这样炒干,泡上水,啥病都治。你妈那病有半年多没吃药了,多亏了这东西,比吃药强多了……”父亲的手麻利地在黝黑又烫人的铁锅底下翻搅,一边回头跟我絮絮地说。他那黑锅底般黝黑的手指轻柔地划过菜根,漾起了一圈涟漪。六年前,母亲害过一场急症,我们姐弟像婆婆丁的花瓣,团团围住母亲这丛虚弱的花蕊。父亲的屁股蹭在病房长凳的一角,像一根黑黑的花梗,在一旁安静地焦虑着。粗糙的大手像他的心一样,此刻局促地无处安放。直到误诊的癌变被更正为胆囊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凑到母亲跟前,也像一朵花瓣了。
⑤此后的父亲,在洗洗刷刷的琐屑中,腰背慢慢塌下来,塌下来。他会耐心地等待冗长的糖尿病广告、跌打损伤广告、鸿茅药酒广告播完,然后仔细而费力地观看各类养生节目。直到他知道了那一枚枚下地时被他踩在脚底的毫不起眼的婆婆丁居然是消炎祛肿的良药,他便像寻到了宝物一般,开春就奔向那匹绿毯而去。
⑥也只有春天了,过了清明,婆婆丁就顶着一圈黄灿灿的花瓣迅速长大,最后生发出一簇小伞,随风四散,再也难觅踪迹。就像,我们这样散在各方的子女。
⑦“爸,哪个地方能挖到婆婆丁?我跟你一起去。”
⑧坐在电动三轮车侧座上,苍老的父亲半环绕着我扶着车把向田间驶去。我瞬间变回了依偎在父亲身上的婴孩,暖暖的,很安全,还有一股婆婆丁的香。
【注】婆婆丁,蒲公英的别名。
10.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写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有何作用?(3分)
11.“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这句中“攫住”一词有何妙处?(4分)
1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3.结合全文理解“父亲的婆婆丁”这一题目的含义。(3分)
五、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4.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2分)
15.写出标题中 “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16.第⑥段划线句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2分)
17.文章是怎样描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2分)
18.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3分)
六、令人警惕的络低俗语言12分
①6月2日,人民舆情监测室发布《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络民意基盘。
19.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4分)
20.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3分)
22.针对“清理络低俗语言,净化络语言环境”应采取什么措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二条)(2分)
七、熬住就是一切(9分)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者讲笑话,说他大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4.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2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
26.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2分)

一、古诗鉴赏,完成后面题目。(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挑灯看,梦回连营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解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7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而君逆寡人者 逆:
②长跪而谢之?? 谢:???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简要分析节选的文字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主要特色。(3分)
【答案】
3.违背 道歉(共2分,各1分)
4. 我把(认为)安陵君看做(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分,重点词语“以……为”、“错意”)
5.写作特色: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解析】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逆”为形容词动用,“谢”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4.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要求,答点不是概括人物形象,而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这个方面考虑解答,可从对话描写也可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对比等角度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②。”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③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雎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雎曰:“汝罪有三耳。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④,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节选自《史记?范雎列传》)
【注释】①微行:隐蔽尊贵的身份改装出行。②庸赁:受雇佣的差役。③绨袍:粗丝绢的袍子。④魏齐:魏国相国。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以绨袍恋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太医以王命聚之
7.下列各项中对文段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就是秦国国相张禄,为了阻止秦国进攻,派遣须贾出使秦国。
B.须贾看到范雎十分吃惊,眼见范雎贫困潦倒,很可怜,就给了范雎一件衣袍。
C.范雎替须贾赶车到了秦相府,隆重地招待了须贾,为了回报他的馈赠。
D.须贾曾经得罪过范雎,但是范雎认为须贾还能不忘故旧,就放过了他。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故亡逃至此: ②唯雎亦得谒:
③须贾怪之: ④恶雎于魏齐:
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分)
①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2分)
②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2分)
【答案】
6.B
7.B
8.①亡:逃跑 ②谒:拜见 ③怪:对……感到奇怪 ④恶:伤害(说坏话)
9.①范雎穿着破旧的衣服,悄悄地步行到旅馆,见须贾。(补出主语、敝、间、之)
②须贾一听大惊失色,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用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睢认罪道歉。(乃、膝、谢罪、句子通顺)@
【解析】
或递进关系。又、并且、而且、不译。②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或不译。③表修饰关系,“地”或不译。④表目的关系。来、用来、以致。 ⑤表因果关系。因为。(3)副词: 通“已”。已经、太、甚。(4)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故亡逃至此”根据语法,“亡”是动词,联系词语“逃亡”,可得知。第二个词“谒”,联系过的词“拜谒”, 谒即拜见的意思。第三个“怪”,根据语法推断,后面带了宾语,因此怪应该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应该是意动用法。即对……感到奇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敝、间、之,第二句中的乃、膝、谢罪等词,都要特别留意。另外第一句要补出主语,两句语意要通顺。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14)
父亲的婆婆丁
①踩落晨间的第一声鸟啼,春便将一匹绿长长地铺展开来。这匹绿古旧鲜嫩,生意葱茏。苦菜、荠菜、蒲公英、野蒿、茅针……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芳香草都茸茸地抬起了头,用绿绿的眼睛看着绿绿的天、绿绿的地,闻着绿绿的空气,打着绿绿的哈欠。这些绿染翠了青山,染嫩了大地,还染化了一个人的心,父亲的心。
②其实父亲顶不喜欢绿,因为那绿让他想起了田间地头无比倔强的麦蒿。这些鬼鬼祟祟的小偷,总是匍匐前进,将根深深扎入地下,拼命争抢吮吸着父亲精心播撒在麦田里的一粒粒血汗。后来,父亲却钟爱起一枚绿来。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那是经历了一冬的寒冷后悄然长出嫩头的婆婆丁,那是父亲的婆婆丁。
③每次将婆婆丁采摘回家,父亲总是用那双骨节粗大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那青色的叶片和紫色的菜根,眼里充满了照看孙儿般的温柔,氤氲着甜腻腻的歌。那双粗糙的大手早年间推过崂山般高耸的石子,从青岛一直推到即墨乡下;那双粗糙的大手壮年时砍伐过东北深林里参天的红松,古苔森森,留下了一段艰涩的青春。而今,时光盘踞在父亲的头顶,吐出一蓬蓬雪白的茅针,牵绊住了他的矫健和勇猛,让他一头扎进了家长里短的婆婆丁里。
④“你瞧,这婆婆丁看着不起眼的模样,没想到用处可大咧。这叶可以蘸着大酱喝酒吃,这根切一切,像这样炒干,泡上水,啥病都治。你妈那病有半年多没吃药了,多亏了这东西,比吃药强多了……”父亲的手麻利地在黝黑又烫人的铁锅底下翻搅,一边回头跟我絮絮地说。他那黑锅底般黝黑的手指轻柔地划过菜根,漾起了一圈涟漪。六年前,母亲害过一场急症,我们姐弟像婆婆丁的花瓣,团团围住母亲这丛虚弱的花蕊。父亲的屁股蹭在病房长凳的一角,像一根黑黑的花梗,在一旁安静地焦虑着。粗糙的大手像他的心一样,此刻局促地无处安放。直到误诊的癌变被更正为胆囊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凑到母亲跟前,也像一朵花瓣了。
⑤此后的父亲,在洗洗刷刷的琐屑中,腰背慢慢塌下来,塌下来。他会耐心地等待冗长的糖尿病广告、跌打损伤广告、鸿茅药酒广告播完,然后仔细而费力地观看各类养生节目。直到他知道了那一枚枚下地时被他踩在脚底的毫不起眼的婆婆丁居然是消炎祛肿的良药,他便像寻到了宝物一般,开春就奔向那匹绿毯而去。
⑥也只有春天了,过了清明,婆婆丁就顶着一圈黄灿灿的花瓣迅速长大,最后生发出一簇小伞,随风四散,再也难觅踪迹。就像,我们这样散在各方的子女。
⑦“爸,哪个地方能挖到婆婆丁?我跟你一起去。”
⑧坐在电动三轮车侧座上,苍老的父亲半环绕着我扶着车把向田间驶去。我瞬间变回了依偎在父亲身上的婴孩,暖暖的,很安全,还有一股婆婆丁的香。
【注】婆婆丁,蒲公英的别名。
10.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写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有何作用?(3分)
11.“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这句中“攫住”一词有何妙处?(4分)
1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3.结合全文理解“父亲的婆婆丁”这一题目的含义。(3分)
【答案】
10.(3分)通过写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表现父亲年轻时工作养家糊口的辛劳,以及父亲的矫健和勇猛(1分),与现在为了给母亲治病对婆婆丁的那种温柔形成对比(1分),突出父亲对家庭和母亲深深的责任感与温柔的爱(1分)。
11.(4分)“攫住”是紧紧抓住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眼神被婆婆丁有力吸引的情状(1分),突出他对可以给母亲治病的婆婆丁的钟爱之情(1分),进一步流露出他对母亲和家庭的爱(1分)。
12.(4分)比喻(0.5分),把父亲比作黑黑的花梗,与上句“婆婆丁”的比喻照应(0.5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是家庭的支撑者(1分),此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焦虑(1分),流露出子女对父亲的疼惜与依恋(1分)。&科*
13.(3分)婆婆丁承载了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1分),婆婆丁象征了父亲朴实无华和默默奉献的品格(1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赞美之情(1分)。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不能只是就词论词,更要说出词语在这个语句中的具体含意和表达效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4.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2分)
15.写出标题中 “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16.第⑥段划线句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2分)
17.文章是怎样描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2分)
18.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3分)
【答案】
14.野百合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15.①野百合开花的季节;②野百合自我价值的体现。
16.写出野百合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后的激动和快乐。
17.示例:语言描写。例如,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写出了野百合的执着。
18.示例: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解析】
14.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结合选文内容来体会并概括文章的中心。本文写的是寂静山谷中的野百合,文章结尾句“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据此可将本文的中心概括为:野百合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内容,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题目中的“春天”既指野百合开花的季节;又体现了野百合的自我价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本文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解答此题,要按照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来分析。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如: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此句写出了野百合的执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对文意的理解及感悟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及主题来理解,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即可。如: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令人警惕的络低俗语言12分
①6月2日,人民舆情监测室发布《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络民意基盘。
19.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4分)
20.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3分)
22.针对“清理络低俗语言,净化络语言环境”应采取什么措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二条)(2分)
【答案】
19.(1)络语言的排行(2)络语言的产生途径(3)络语言的传播(4)络语言的转移
20.打比方和列数字。 准确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络低俗语言传播速度之快。
21.不能替换,“一定”表示确定,(1分)“也许”表示不确定,(1分)原句表达了努力净化络语言环境,对于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络民意基盘的重要性。(1分)
22.写出2条,合理可行。
【解析】
1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提取概括有用信息的能力,这种题目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通读①到④自然段,第①段中的“榜上有名”,第②段的“报告指出,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③段的“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第④段中“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不难得出结论。@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文中表时间、数 量、程度、范围等内容的词语上。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不能去掉”+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只要明确“一般来说”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进而结合以上答题模式来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所提的建议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本题可以从个人提高素质的角度和国家制度化的管理两个层面写出治理措施,注意要切实可行。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七、熬住就是一切(9分)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者讲笑话,说他大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4.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2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
26.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2分)
【答案】
23.熬煮就是一切
24.示例: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言之有理即可)
25.答出与中心论点基本吻合的名言警句即可。
26.示例:熬,就是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对中心论点的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本文以论点为题,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科!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中的事例,从每个事例中提取作者对“熬”的理解,即坚持不懈,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