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专题解说
一、专题版块:如泣如诉:陈情表/项脊轩志
执子之手:西厢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旧日时光: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二、专题内涵:对丰富多样的情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
三、呈现方式:文本研习
四、核心文本: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教学重点:诵读—鉴赏—多样的表情手段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专题选的是中外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接触到多种的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感情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诗歌的鉴赏能力。21教育网
专题的人文主题是感情:“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21·cn·jy·com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www.21-cn-jy.com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知识链接〗
一、了解作者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二、了解本文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自主预习〗
一、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文下注释疏通课文,把握大意。
二、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逮奉圣朝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
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 生当陨首 犬马怖惧之情
三、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2.臣具以表闻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但以刘日薄西山
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沐浴清化
五、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具以表闻
3.则刘病日笃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谨拜表以闻
〖预习反馈〗
〖学习导航〗
一、问题探讨:
1.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当时的政局是怎样的?
2.文章题为“陈情表”,“陈”是什么意思?“情”指的是什么?“表”是怎样的一种文体,初中时我们接触过的有一篇名篇体裁为“表”,你能说出来吗?21cnjy.com
3.请设想,新政权建立以后,旧朝臣子李密推辞不做官,当今天子会怎么想?如果当今天子怀疑李密是因为对新政权不满,才推辞不做官的,那么李密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李密在文章中是否消除了天子的怀疑?2·1·c·n·j·y
〖当堂测试〗
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
A.太子洗马(x?) 险衅(xìn) B.茕茕孑立(jié) 闵凶(m?n)
C.期功之亲(qī) 祚薄(zuò) D.责臣逋慢(pū) 拔擢(zhuó)
2.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3.选出翻译准确的一项(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A.此后又过了四年,舅舅夺去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B.此后又过了四年,母亲改了嫁。
C.我到四岁的时候,舅舅夺去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D.我到四岁的时候,母亲改了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D.过蒙拔擢
〖课时领悟〗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陈述你的理由。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专题解说
一、专题版块:如泣如诉:陈情表/项脊轩志
执子之手:西厢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旧日时光: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二、专题内涵:对丰富多样的情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
三、呈现方式:文本研习
四、核心文本: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教学重点:诵读—鉴赏—多样的表情手段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21教育网
本专题选的是中外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接触到多种的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感情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诗歌的鉴赏能力。21cnjy.com
专题的人文主题是感情:“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21·cn·jy·com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www.21-cn-jy.com
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自主预习〗
一、疏通三、四段文义。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
二、本文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请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诵。
三、本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成语,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 )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 )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 ( )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 )
四、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古书的故事或者词句。本文里有一个典故,请找出,并把故事和含义讲给大家听。
五、本文以情感人,哪些地方读来令你感动?请在文中划出。
〖预习反馈〗
〖学习导航〗
一、问题探讨:
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当堂测试〗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2.下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终鲜兄弟:终于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 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帷:伏帷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帐。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⑥⑧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4.翻译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课时领悟〗
〖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课后比较阅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最好能写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