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2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长亭送别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2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长亭送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0 17: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专题解说
一、专题版块:如泣如诉:陈情表/项脊轩志
执子之手:西厢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旧日时光: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二、专题内涵:对丰富多样的情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
三、呈现方式:文本研习
四、核心文本: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教学重点:诵读—鉴赏—多样的表情手段
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本专题选的是中外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接触到多种的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感情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诗歌的鉴赏能力。
专题的人文主题是感情:“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
长亭送别
〖学习目标〗
一、把握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
二、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三、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知识链接〗
一、了解作者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二、关于《西厢记》故事题材的来源
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时〔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等,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改写,故事虽基本相同,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
〖自主预习〗
一、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文下注释疏通课文,把握大意。
二、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筵席( ) 笑靥( ) 恓恓惶惶( ) 萋迷( )
草芥( ) 谂知( ) 玉醅( ) 胸臆( )
余荫( ) 蹙愁眉( ) 保揣身体( )
三、应掌握的古白话词。
1.兀的:
2.幺篇:
3.把盏:
四、典故
1.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2.红泪:王嘉《拾遗记》载,薛灵芸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人遂称女子眼泪为红泪。
3.比司马青衫更湿:司马青衫语见白居易《琵琶行》,本句意思是自己落的泪比白居易听琵琶时落的泪更多。
4.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风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伯劳,鸟名。
5.一春鱼雁无消息:鱼雁,指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6.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据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六、名句背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预习反馈〗
〖学习导航〗
一、问题探讨:
1.、张生和崔莺莺被谁强行拆散?老夫人的动机是什么? 崔莺莺是怎样看待功名富贵的?
2.这注定别离是黯然销魂的,那么在崔莺莺的眼中,离别之地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当堂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斜晖(huī) 筵席(yàn) 绣衾(qīn) 靥儿(yè)
B.金钏(chuàn) 罗帏(wéi) 谂知(shěn) 相携(xié)
C.牺惶(qī) 蹙眉(cù) 蜗角(wō) 厮守(sī)
D.青鸾(1uán) 禾黍(shǔ) 栖迟(xī) 女婿(xù)
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句是(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C.意似痴,心如醉,昨霄今日,消减了小腰围
D.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奈时间怎不悲啼! B.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C.做到见夫人科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4.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和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D.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5.上文中有“夕阳古道”之语,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时代另一散曲大家——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 ,断肠人在天涯。另文段末“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也化用了宋代著名女词人 写烦愁的名句: , ,这些都给唱词增色不少。
6.对上文两支曲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支曲子应是在张生离别之后所唱。莺莺目送着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不忍遽归。这两支曲子便刻画了莺莺的这种帐望情景和依依心情。
B.“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实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C.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 的丰富联想。“无人语”三字道出了环境的寂静:古道上人来人往,只是都不说话,仿佛也在为崔、张别离而伤感。
D.“四周”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包含着无限情思。它使“长亭送别”留下了境界深远,意味无穷的余韵。
〖课时领悟〗
〖拓展延伸〗
走出《西厢》,整合教材:从林黛玉、刘兰芝、杜十娘、崔莺莺看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