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课件7张PPT+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课件7张PPT+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1-20 19:16:00

文档简介

《腔肠动物》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3—4结合P4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腔肠动物的种类有哪些?
2.腔肠动物的典型代表—水螅
(1)水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跟捕食有什么关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4)水螅的身体结构简单,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呢?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什么?在哪个结构最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提升】
选择题:
1.把下列符合腔肠动物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
A、没有肛门 B、有刺细胞 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身体呈辐射对称
2.我国的西沙群岛有着连绵数千米的珊瑚礁,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甲壳动物 D、昆虫
二、填空题: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____,其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____中,如水母、____、海蜇、____等;少数种类生活在____中,如____。
2.(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茂密的_____中。它的形态修长,身体几乎____。身体的一端____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____,用于________。
(2)水螅的体形为______。即身体只能分出____,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____可以有____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____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____,从各个方向______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是由____和____两层细胞构成。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它与____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____,它是腔肠动物特有的____和____的利器,在____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____,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可堆积构成________,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_______和庇护地。
附:参考答案
探究任务一
自主探究
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茂密的清洁淡水中。
(2)不能,水螅的体形为辐射对称,即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进行防御。
(3) 饥饿状态下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
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4)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刺细胞 触手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 腔肠动物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礁破坏严重,珊瑚虫大量死亡,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庇护场所。
合作交流
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拓展提升】
选择题
1.ACD 2.A
二、填空题
1.简单 海洋 海葵 珊瑚虫 淡水 水螅
2.(1)清洁淡水 透明 附着 触手 探寻和捕获猎物
(2)辐射对称 上下 纵轴 多个切面 感知 刺激 捕获食物
(3)内胚层 外胚层 消化腔 口 刺细胞 攻击 防御 触手
3. 食用 珊瑚礁 栖息场所
《 腔肠动物 》当堂达标题
一、选择题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 )
A.珊瑚虫、海蜇 B.章鱼、鱿鱼
C. 虾、蟹 D.海葵、河蚌
2.腔肠动物的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 )
A.体腔 B.肠腔 C.消化腔 D.胃腔
3.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 )
A.有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
4.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是 ( )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游入口中
C.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5.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胞肛排出
C.由口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6.在水螅中,刺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是( )
A.基盘 B.口 C.口和基盘 D.触手
7.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8.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结构复杂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无肛门
二、非选择题
根据“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____,分不出____、____和____,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____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________。
(2)水螅的身体由[ ]____和[ ]____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作[ ]_____,与___相通,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有___排出。
(3)[ ]____是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里面大多藏着____和____,能将猎物或捕食者麻醉或杀死。
(4)水螅的生殖方式一般是出芽生殖,当[ ]____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D 7.A 8.A
非选择题
(1)上下 前后 左右 背腹 多个 辐射对称
(2)B内胚层 C外胚层 D消化腔 口 口
(3)F刺细胞 刺丝 毒液
(4)E 芽体
《腔肠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海蜇和海葵的标本、活水螅、活水蚤、烧杯、放大镜、清水等。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师课件出示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的示意图。
师提问:乍一看这海葵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获食物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动物的生活世界,来一起了解和学习它。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认识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典型代表—水螅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找出腔肠动物的种类有哪些?
课件展示常见的腔肠动物,水母、海蜇、水螅等腔肠动物的图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最后一段
找出水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的相关内容,回答“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跟捕食有什么关系?
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思考
水螅的身体结构简单,却依然能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那水螅的身体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呢?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什么?在哪个结构最多?
引导学生总结水螅的基本特征。
师展示海蜇和海葵的标本,提示学生归纳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提问: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重要关系呢?
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礁破坏严重,珊瑚虫大量死亡,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庇护场所。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爱护珊瑚礁势在必行!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观察水螅(可以借助放大镜),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认真观察烧杯中的水螅,看看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用滴管吸取两三个活水蚤,在水螅的正上方2厘米处,将水蚤从滴管中轻轻推出,观察水螅的捕食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1.不能,水螅的体形为辐射对称,即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进行防御。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尝试总结水螅的基本特征。
学生观察标本,认真总结。
学生举例回答
如海蜇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物质形成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让我们爱护这美丽的珊瑚礁吧!
课堂小结
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学生总结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