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诊断自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36分)
二(18分)
三(16分)
四(30分)
总分(100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2.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3.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4.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A.水凝固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6.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和凝固
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升华和凝华
7.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
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8.2015年10月5
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凝固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9.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
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
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12.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3.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__℃。
14.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
15.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16.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16.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8.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临沂”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且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
1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所示。但小新注意到每次吃这种“鸳鸯火锅”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原来麻辣风味一侧的汤面上油层
(填“加快”或“减缓”)了汤卤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减少了热量的
,所以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
三.简答题(21题8分,22题8分,共16分)
21.夏天到了,家中温度较高。请你帮家人想出至少两个合理的降温办法并说明理由。
22.夏天,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下了一场急雨。雨后,山林中升起了飘渺的白雾,请分析说明白雾形成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23题12分,24题18分,共30分)
23.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第23题图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第十二章诊断自测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A
B
C
D
D
A
C
D
D
13.0.1
37
14.凝华
熔化
15.吸收
液化
16.吸
熔化
17.升华
吸热
18.蒸发
吸热
19.扩散
凝华
放出
20.减缓
蒸发
散失
21.打开窗户保持通风,加快身上的水分蒸发;因为蒸发吸收热量;在地上洒一些水,蒸发降温;在房间内放一些冰,熔化吸热降温等。
22.急雨过后,空气温度还较高,雨水会快速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吸热,空气的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聚在一起,形成白雾。
23.(1)94
(2)98
(3)减少水的质量;或增大火焰。
24.(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
(2)﹣4
(3)先降低后升高
(4)不准确
不能确定当盐水浓度在21%至24%时,凝固点如何变化
(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D
C
B
A
A
C
D
第4题图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第9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
第20题图
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