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液化[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1-06 17: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液 化》教学设计
科学组 范章月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2、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例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二、教学重点:液化现象和液化方法;
教学难点:液化放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准备:乙醚、橡皮塞、 针筒、烧杯、培养皿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意境,组织引入图片1: 我们晚上一般都要关上窗户睡觉,早上窗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这是怎么回事呢?图片2: 我们讲话时,口中透出“白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小结:这两个现象有什么共同点?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凝结)[投影] 液 化 二、互相交流,学习新知1、 液化现象:提问: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雾、露等较难的液化现象)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了小水珠。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了小水珠。2、液化方法 提问: 由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什么条件下气体才能液化呢? 提问: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 学生分析现象(补充)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学生分析现象(补充)全体学生实践:呼气(观察现象) 口中的水蒸气呼出后,遇到空气中的冷,变成了小水珠。学生总结:都是气态变成液态,都遇冷了。学生分析现象(补充)雾、露、喝茶时的雾气、烧菜时锅上的热气等等。 学生回答(补充)学生举例(畅所欲言)—分析学生回答(可能遇冷等)学生回答(可能是降低温度)
四、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问:如果是这样,有个现象使我纳闷了![投影] 讨论1:当水壶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后面一段能够看见?(教师与各个小组交流)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没能被液化,而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我们就看到了。(说明水蒸气和液化得到的“小水滴”的区别)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投影] 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水蒸气是这样,其他液体呢?说明:除了水蒸气外,大量实验证明其它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提问:有些液体液化需要的温度非常低。如果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气体,这就意味着我们还要提供给物质一个它所需要的低温环境,这就有困难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呢?演 示 实 验 a 实验装置: 乙醚、针筒、橡皮塞、热水、 b 实验材料:,针筒内装有少量乙醚液体,我们怎样让乙醚变为气体?加热水使之汽化为乙醚蒸气。 怎样压缩体积?c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d 实验(2-3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在你看来里面可能发生了什么?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了什么?压缩体积 提问:这种方法较普遍地应用于生活中,你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呢? (介绍应用于运载火箭中的液化现象(图4-31))(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应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气体经液化后,体积减小1000倍左右,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补充)学生猜测:压缩体积 学生回忆并回答:可以加热促进蒸发使汽化学生回答:把针筒往里推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畅所欲言……发现有少量液体出现学生举例、分析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动
3、气体液化放出热量过渡:一般来说,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液化为液态,当然反过来物质也可以由液态变为气体,这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汽化,汽化是放热过程还是吸热过程,反过来液化是什么样的过程? [边讲边投影] … 液化(放热) 液态 气态 汽化(吸热) [投影]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投影] 讨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和被100℃的水烫伤哪个更严重,为什么?(教师与各组学生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水蒸气液化为水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应用也比较广泛,例如高科技领域的卫星热管温控技术也是采用这种原理,使卫星两端的温度趋于平衡。那么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会发热。[投影] 1、根据所学内容以及课后的阅读材料分析讨论: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电冰箱的冷冻室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教师与各组进行交流) 三、想一想、做一做[投影] 作业:收集生活种有关液化的例子,并作出解释。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的作业。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