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升华和凝华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述物理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以及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素质
2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3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1、 以实验和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相互讨论,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
2、 如何逐步培养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和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
教学教具
烧瓶、石棉网、铁架台及附件、酒精灯、棉线、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师:在上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我想请同学们告诉我,他们分别是物质从什么态变为什么态?这些过程哪些是放热哪些是吸热?
生:……
师:我们看一下这中间的过程。
师:那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或者由气态变为固态?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猜想。
(说明:老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敢于作出猜想的胆量。)
师: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我们先不忙去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们就用实验去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师:这是一个烧瓶,里面是少量碘粒(固态),我现在用酒精灯加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瓶中的情况,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对烧瓶进行加热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从你看到的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
师:我们再把酒精灯移去,再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物理现象的能力)
师:从我们刚才的实验现象中,我们知道物质是能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也能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我们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把物质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师: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是物质的状态变化,那是不是还有什么是我们还没看到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实验过程,猜想一下,在物质升华和凝华前后,除了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外,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对,刚才我用酒精灯对烧瓶进行了加热,而在这过程中,固态的碘粒发生了升华现象。后来撤去酒精灯,碘蒸汽温度慢慢降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得猜测一下,我们没有看到的就是在这升华过程中,碘粒子吸收了热量,在凝华过程中,碘蒸汽放出了热量。
师:那我们怎样用实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呢?请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有的同学提议在锥形瓶中放一支温度计,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变化来说明物质的温度有没有变化。那我们就试试这种方法行不行。我想请这位同学来帮我读出此时瓶中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我们再对瓶子进行加热,使碘升华,我们再看看此时的温度是多少。到最后,撤去酒精灯,等碘蒸汽又凝华成碘后,我们再看看此时的温度。
师:我们已经把整个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制成了一个表格,请同学讨论来总结一下,你从这个表格中看出了什么规律?
(说明:制成表格,让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经过我们同学的总结,能不能请同学帮我把刚才残缺的三角形的一部分补上去?
生:……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得出:气体凝华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固体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升华可用来致冷。如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就是一种常用的致冷剂。我们常用它来进行人工降雨。我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说明:此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学生的情感因素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讨论回答
(说明:老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评判。注意及时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对某些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要采用延时性评判原则,不要急于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生:……
师: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知识小结:学生自结
方法小结:制表法、实验法
课后练习:
1、 你能用烧杯、树枝、樟脑丸、酒精灯等仪器制造“人工雪景”吗?
2、生活中下冰雹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