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酸碱性
獐山中学 张本莲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的酸碱性。
三、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四、教具: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讲义,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四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七、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酸性
1、引言:利用多媒体投影斯达舒广告引入新课。
2、设疑激趣:你能说出生活中你熟悉的一些酸性物质吗?(学生抢答)
3、闻闻看,看谁的嗅觉最灵敏:闻一闻食醋的气味。
4、教师拓展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5、(投影常见的酸性物质后)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呈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呢?
6、投影“求婚不成泼硫酸 伤及无辜被判刑”新闻。
7、学生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提示:探究前认真阅读实验说明)
8、学生完成讲义上的实验:收集实验证据,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的结论。通过类似实验可发现: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9、议一议:若不小心浓硫酸沾在皮肤上,你该怎么办?(同桌讨论)
<二>、物质的碱性
1、学生体验:在手上沾少许洗涤剂,手指相互搓磨,体验手上感觉。
2、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吗?(投影,并介绍碱性物质)
3、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抽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
4、探究实验: (1)直接用布擦沾有油污的烧杯;
(2)倒一点纯碱(即碳酸氢钠)溶液到沾有油污的烧杯上,再用布去擦。
5、追问“你们知道清洗抽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答案。
6、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 三 > 学以至用
看“四吨浓硫酸下河‘吃’鱼”新闻,帮忙解决问题。
< 四 >体验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围绕环境保护展开)
< 五 >作业
1、对于“物质的酸碱性”,请提出一些你还想研究的问题。
2、调查你周围的印染厂,看看有无酸碱性污染,写份调查报告。
< 五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