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1-08 21: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前准备]:用PPT课件展示各种图片;铁丝、铁锈、镁条、碳、氧气、石灰水、蜡烛、燃烧匙、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演示把纸撕碎,把铁丝折弯,然后举例,钢丝、铁钉等的生锈现象。说明物质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判断铁与铁锈时仅根据生活经验,不能得到正确答案,需用实验验证,分别用磁铁去吸引铁与铁锈,观察现象。提问:这些说明了什么?在自然界中物质是不变的吗? 学生观察它们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发生变化以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从最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变化,为下面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设下伏笔。
下面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首先,提出问题:物质变化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提出假设:有新的物质生成 (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学生回答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剪断镁条镁条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CO2通入石灰水 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验证变化中,有无生成新物质,同时说明理由。 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变化特点,非常直观,形象。而且富有说服力。
归纳:比较两者的变化特点, 物理变化:状态、形状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提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学生回答: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加深印象,突出两者区别的关键本质。
提问:冰熔化成水,水烧开变成水蒸气表现出水的什么性质它们从什么变化中得到,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讨论: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如何描述提问:熔点、沸点、凝固点、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可燃性、酸碱性,分别属于哪些性质?说明:性质与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变化要体现一个过程,而性质表示具有某一特点,或具有某种能力。一般在文字中体现性质的语句通常用这样一些词:“能、具有、可以”等 学生回答:冰的熔点,水的沸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凝固点、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 通过对初一所学的物质特性的归纳,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讨论: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物理变化(演示蜡烛燃烧)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认为它发生了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做出判断。 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判断下列那些属于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那些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铁生锈( )铁能生锈 ( ) 金的颜色是黄色( ) 冰熔化成水( )水的沸腾( ) 木材燃烧( )木材可以燃烧( ) 农药有毒( ) 学生做出判断。 通过判断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有关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学生回答 通过小结加深和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练习: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颜色变化 B.发光发热 C.新物质生成 D.固态变成气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潮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 B.铜锭抽成铜丝
C.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D.煤的燃烧
3.判断下列各句话的正误
A.凡是有气体产生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反应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4.下列叙述,哪些是铁的物理性质?哪些是铁的化学性质?
A.铁具有银白色光泽 B.铁跟潮湿空气接触,会变成铁锈
C、铁能导电 D.铁在点燃的条件下会跟氧气反应,能生成四氧化三铁
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B.镁条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D.矿石粉碎
板书设计:
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别的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了别的物质
3、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属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005年12月22日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