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太阳和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3课时
教学准备:涂黑的玻璃、双筒望远镜、多媒体软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太阳:给予我光和热;月球:照亮我们的夜晚。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神。
一、太阳
1、先看一遍有关太阳的资料片
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相关的数据,书上有的划出来,没有的补充上去,同时说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1)太阳系的形成
(2)太阳的简介
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
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读图
练习:第20周为几几年 1755+19×11=1965年
1987年 第几周 1987=1755+11X X=22
(2)耀斑和日珥
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色球层
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主要存在于日冕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
(3)太阳风
发生在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看资料片】
4、总结:
(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3)太阳风导致极光的产生。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二、太阳的大气层结构以及太阳活动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反思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的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做好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准备,太阳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很抽象,很多知识必须要讲授给学生,而且理解起来比较晦涩,课前专门叫学生进行太阳知识的搜寻并制作长作业,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教学效果要好一些。在太阳活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地球受其影响的事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
月球的概况
1、大小
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二、说一说
回顾:有关地球的知识(地球大小)
问题: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你能描述一下吗?(多媒体展示太阳、月球图片)
先请事先进行观察的小组介绍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
1、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3、太阳的温度很高。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5、月球会发“光”。6、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三、算一算
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
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
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
几个问题的解决,都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与教师交流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1时,可引用“夸父追日”的传说引起学生兴趣。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点到即止。可同时向学生说明月球发“光”的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2和3,帮助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大小以及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想一想
问题1:你平时看到的太阳和太阳航天站所拍摄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平时所见的太阳图片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
在归纳学生的描述的基础上介绍“太阳活动”的概念,进而让学生了解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多媒体展示太阳剖面图)
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布置课后作业: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的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做好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准备。
问题2:月球表面的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多媒体展示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图片和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图片)(投影由事先观察月球的小组绘制的月貌示意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得到月球表面的一些特点
:1、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介绍“明”“暗”区域的成因,重点介绍环行山,可以用石头砸沙坑来演示环行山的成因)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等。(由这个特点可以引申出一些问题,如没有水会有生命吗?没有空气能听得到声音吗?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参与讨论)
问题3:你还知道月球与地球还有不同之处吗?(如月球上重力很小,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的小,会发生哪些地球上不会发生的事?
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
五、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教师简单介绍后,布置课后作业:1、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的网站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2、思考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计划?并想象一下人类今后会如何开发月球,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准备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