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穷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穷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2 14: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穷人》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穷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学习渔夫夫妇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从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及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并体会其写法。
2、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抓住桑娜心理描写活动的段落,体会人物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渔夫和桑娜的对话,适时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21cnjy.com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学时,生字、新词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结合对桑娜与西蒙两家贫穷生活的理解,向学生介绍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
学生活动:自学自悟,小组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
自学自悟,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时代背景、列夫托尔斯泰资料。
学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这篇课文《穷人》。作者是谁?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看来大家对托尔斯泰比较陌生,老师查阅到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初读
1、初步了解内容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并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哪些人?
2、课文写了谁?
生:桑娜、渔夫和5个孩子,西蒙和2个孩子。
师:这么多人谁能说的简单、清楚明白?
生:课文写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桑娜和西蒙两家。
师:我们说话就要这样在说清楚的基础上简简洁明了,他们都是什么人?(板书:穷人)
三、细读
1、体会穷人的穷困、悲惨、凄凉。
(一)体会桑娜一家的穷
1、默读并画出从哪看出穷
师:这篇课文我也读了很多遍,发现除了题目一个“穷”字,竟再没有一个穷字,桑娜、西蒙两家是穷人吗?如果是穷人,他们穷在哪?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1教育网
2、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衣食住行体会穷人的“穷”。
(1)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
师:从早到晚的操劳还缺衣少食啊,再看丈夫谋生的环境——(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联系上文把寒冷和风暴的环境描写划下来。21·cn·jy·com
(2)生交流第一自然段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师:请大家静静的读、静静的听、静静的感受,你看到渔夫在惊涛海浪中拼命的挣扎了吗?你感受到心惊肉跳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www.21-cn-jy.com
生:恐惧、害怕、危险,心惊肉跳!渔夫有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师: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读。
(3)再读第二自然段
师:若不是穷,谁会在这样的坏境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鱼,就是这样他们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勉强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吗?(将就、凑合、刚刚、)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他们还会饱么?他们的日子将会怎样?发挥你的想像,。让学生自已发表的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不会饱,挨饿,生活更艰难。
生:丈夫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更加操劳……
师:在座的同学们,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就让我们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去体味一下吧!师引读。
师:穷人的生活用一个词来说:穷困、艰难……
生:是呀,穷人的生活太“艰难”了。(板书:艰难)
(二)体会西蒙一家的穷
1、生交流西蒙的穷苦。
师:这是桑娜一家穷苦的生活,我们接着交流,那么西蒙一家过得怎么样?
生交流第七自然段:
学生自主交流:寡妇、带两个孩子、生病了、没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旧衣服、没有被子……
2、师范读。
师:同学们,请大家边听边想象,西蒙把衣服盖在孩子身上时是怎样的动作,眼神怎么样?当她完成这一切静静等待死神降临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她苍白僵硬的手究竟要抓住什么?静静的思考,思考一位母亲的情感。(师范读)2·1·c·n·j·y
生自由练习读,抽生读:
师:一个母亲离开人世,已经很悲惨,还眼睁睁抛下自己年幼的孩子,那是如何的撕心裂肺。理解一个母亲的心的孩子都读一读吧。21·世纪*教育网
3、小结。
师:穷人可以穷可以苦,可以缺少吃的没有穿的,但不可以穷到没有一个亲人,没有最温暖的母爱,两个不懂事的婴孩在香甜的梦中变成了孤儿啊……www-2-1-cnjy-com
师:如果说桑娜一家穷是艰难、困苦,那么西蒙一家的穷用一个词来说
生:悲惨、凄苦……
师:板书(悲惨)
师:课文一个穷字没有,伟大的文学家用朴素、真实的描写,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第二课时
一、体会穷人四处流溢的“富有”
(一)深读课文,发现穷人的美好品质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托尔斯泰先生走进了桑娜和西蒙的家,了解了穷人的穷苦悲惨的生活,那么作者只写了他们的穷吗?他们仅仅是穷人么?21*cnjy*com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字里行间,看看作者除了写他们是穷人,还写了什么?
生交流:他们善良、勤劳、淳朴、坚强勇敢
1、勤劳
家的整洁与温馨(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地扫的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第三自然段:
3、夫妻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
(1)体会桑娜的善良
生: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说明桑娜善良。
桑娜看到已死的西蒙身边躺着两个婴孩,站那想:“我丈夫让不让我把他们抱回家?自己已经5个孩子,够他受的,我再抱两个孩子回家,他非揍我不可,揍就揍吧,也不能,我把它们抱回家!”然后用头巾裹住他们抱回家。2-1-c-n-j-y
师:我把8、9自然段颠倒了顺序,先想后做,你们说行不行?为什么?
生:看到西蒙家的情景,桑娜想也没想就把孩子抱回家。
师:是什么让她想也没想,非这样做不可?
生:是桑娜的良心。
师:桑娜本能的反映是先救孩子,让我们看到了她那份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善良,那就是善良的本性啊。
师:桑娜既爱自己的丈夫,又要救别人的孩子,这两样感情在激烈地挣扎,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纯朴、善良的桑娜!
师:我们师生合作,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生读,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生读,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生读,桑娜坚定了信心---生读……
师:再次来走进桑娜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2)朗读渔夫夫妇的对话
师:正当桑娜想着,她丈夫真的回来了,我们将桑娜和丈夫的精彩对话改变成课本剧,背景介绍:
桑娜的邻居西蒙没有死,桑娜没有抱回她的两个孩子,像以前一样,桑娜祈祷上帝保佑的丈夫终于安全回来了。
(3)体会渔夫的善良坚强
师:其实,桑娜的担心是多余的,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生:善良、坚强……
渔夫的话中,那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熬”体会渔夫的善良与坚强
桑娜没有动,什么也没说,此时无声剩胜有声1,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穷人”
(二)小结
师:什么是穷,什么是富?(板书:生活苦,但精神富)。生活再贫穷,但是只要拥有了善良、恩爱、真诚、淳朴、勤劳、坚强,就是富有的人,托翁的写作技巧就是这样的高超,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让我们一起读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来源:21cnj*y.co*m】
能为别人付出的心师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是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出处:21教育名师】
习题设计:
1、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这也是托尔斯泰留给我们的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一夜,渔夫与桑娜睡没睡?第二天他们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解释?一家9口的生活过得如何?【版权所有:21教育】
2、描写一段自己高兴或难过的心理,但不能出现“高兴”或“难过”的字眼,可以学习使用省略号。

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 温暖而舒适的家 (勤劳)
探望生病的西蒙
穷人 抱回孤儿 抱回可怜的孩子 (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 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