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C.火碱不是碱 D.盐酸不是酸
3.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4.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
A.KMnO4 B.Na2CO3
C.NaNO2 D.MgSO4
5.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①消石灰 ②氯气 ③盐酸 ④硫酸
⑤烧碱 ⑥纯碱
以上正确的是( )
A.②③⑤⑥ B.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工业生产中要用到纯度较高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是以石灰石为原料,经分解、化合等反应精制而成的。在精制过程中,另外还要用到的物质是( )
A.H2O、Ca(OH)2 B.CaO、CO2
C.CaCl2、CO2 D.H2O、CO2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粗盐 D.生产尿素
8.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9.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10.用Zn、ZnO、Zn(OH)2、ZnCO3、CuCl2、盐酸六种物质制备ZnCl2的方法共有( )
A.4种 B.5种
C.6种 D.3种
二、填空和简答题
11.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或有__________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2.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证明,按要求填写:
(1)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镁单质为原料(其他反应物自选),依次按下列反应类型写出各化学方程式,且要求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之一是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之一。
(1)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分解反应: A.非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食盐和碱面,酱油和黑醋(黑色的醋)都是家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食盐和碱面
(2)酱油和黑醋
●家庭小实验
某学生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实验室。他收集到的物质有:厨房中的醋精、纯碱、高锰酸钾、味精、食盐、装修剩下的大理石碎片、生石灰以及铜丝、铁丝、废干电池等。利用以上物质你能制出哪些新物质?试一试并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至少6种)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C 5.A 6.D 7.B 8.BD 9.C 10.B
二、11.沉淀 气体 水
12.(1)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2)氢氧化钙 有白色沉淀产生
13.(1)Mg+2HCl=MgCl2+H2↑
(2)A:MgCl2+2NaOH=Mg(OH)2↓+2NaCl
B:Mg(OH)2+H2SO4=MgSO4+2H2O
(3)2H2O = 2H2↑+O2↑
(4)2Mg+O2 = 2MgO
14.(1)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碱面。
各取少量样品放入茶杯中,分别倒入少量醋酸溶液,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使燃着的火柴熄灭的为碱面,无此现象产生的为食盐。(用氢氧化钙也可)
(2)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酱油,有酸味的是黑醋
各取少量样品放入茶杯中,分别向其中放入少量碳酸钠粉末(或小苏打),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黑醋,无气泡产生的是酱油。
家庭小实验
H2、O2、CO2、Ca(OH)2、NaOH、CuO、Fe3O4、MnO2
《生活中常见的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学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板书】2.食盐的用途
【学生发言】如: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介绍】 (通过播放文字和图片,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
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发言】
【介绍】(播放文字和图片,提高学生兴趣)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板书】3、粗盐提纯
【讨论】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应注意:
(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否则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时应注意:
(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提问】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
粗盐提纯
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5.0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
粗盐/g
精盐产率/g
5、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与讨论】
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4
第十一章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自学】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
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
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 = CO2↑+H2O
【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讨论】
【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又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O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两次实验反应试管内都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分析】这两组物质反应都生成CO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2NaCl+H2CO3
H2CO3 = CO2↑+H2O
Na2HCO3+HCl=NaCl+H2CO3
H2CO3 = CO2↑+H2O
【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做何归纳?
【总结】
【板书】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追问】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需要哪些试剂?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过滤】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教师】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问】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讲解并板书】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这类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例:HCl+NaOH=NaCl+H2O,在这个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Cl-与Na+结合生成NaCl。
【讨论】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并板书】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比一比,赛一赛】 (组内互相讨论完成下述练习,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看谁更快,更准)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物质溶解性表)(略)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硝酸和碳酸钾溶液
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溶洞。
【投影】石笋和钟乳石图片
【教师】看了此图,或者亲自参观过溶洞后。你是否会想了解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溶洞部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作业】习题1.(2)、2、3。
第十一章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略。
课件25张PPT。第一课时氯化钠晶体高锰酸钾KMnO4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2、食盐的用途(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氯化钠与人体健康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3.粗盐提纯(1)步骤:①溶解②过滤 ③蒸发(2)过滤注意事项:
一贴:
二低:
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4、蒸发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防止液体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1)溶液转移至蒸发皿
(2)酒精灯加热蒸发;
(3)开始出现结晶时,注意慢火加热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晶体迸溅;③【注意】: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操作中4次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溶解: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计算产率:转移固体④计算产率: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第二课时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填表苏打、纯碱小苏打补钙胃酸过多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活动与探究】 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检验CO32-、HCO3-存在的方法吗?
向待测物中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
【活动与探究】H2O+CO2 ↑H2O+CO2 ↑H2O+CO2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属复分解反应,但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至少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结合课本114页附录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能不能能能能能能能能不能不能不能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是判断复分解反应基本要求,你有什么好方法快而准的记住它们吗?溶洞部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CaCO3↓+CO2↑+H2O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HCl,Ca(OH)2 B、Na2CO3,H2SO4
C、AgNO3,BaCl2 D、KCl,CuSO4
D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SO4+Ca(OH)2=CaSO4+2H2O
B、H2SO4+BaCl2=BaSO4 +3HCl
C、2HCl+Fe=FeCl2+H2
D、2HCl+CaCO3=CaCl2+H2CO3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C.火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D.盐酸不是酸 A4.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