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运用合作探究法初步学会欣赏小说。????情感态度价值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梳理情节,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2、 难点:通过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也就是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三张照片,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动物?(展示照片)蜥蜴、变色龙。没错,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它的皮肤因环境因素(光线、温度、情绪等)改变而改变,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在那里发生的故事。www.21-cn-jy.com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作品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2·1·c·n·j·y
2、 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自由诵读文章,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
明确: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方法讲解:概括一件事,应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次数 狗的主人 对狗的评价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是谁 野畜生、疯狗、弄死 肯定被狗咬了
2 像是将军的 小狗 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3 不是将军的 下贱胚子 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4 是将军的 名贵、娇贵的狗 混蛋,怪自己不好
5 不是将军的 野狗、弄死算了 (不予表态)
6 将军哥哥的 不赖、怪伶俐的 早晚要收拾
奥楚蔑洛夫进行了六次变化,这六次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21·世纪*教育网
四、合作探究,激发火花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语句,并分析人物性格。
格式:运用了 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他 (状态),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个 (性格)的人。
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文段,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
明确:这是一个专横狡猾、虚伪势利、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的俄国沙皇时期的警官形象。
小结:鲁迅先生曾说过:“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2、新课带专题之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格式):通过?XX(人物)描写方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状态)。{表现了人物……(性格、心情、心理、品质、地位/身份)。
五、拓展延伸,习题演练
例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鲁迅《孔乙己》21·cn·jy·com
明确: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
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在听到别人笑他偷东西时紧张、尴尬的状态。
体现了他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明确:动作描写。
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状态。
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
例3、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21教育网
明确: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
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爬上岩石架后害怕、恐惧的状态。
体现了我胆小、懦弱的性格。
六、课堂小结: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道:“文之有描写,犹画者之描写人容也。容貌毫发不肖,不得谓之工。即容貌肖矣,而神气毫发不肖,亦不得谓之工。故文章最重描写,而最难者亦无如描写也。”这段话既道出了描写的重要性,又指明了描写的要求,即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21cnjy.com
同学们,无需羡慕契诃夫手中奇妙的钢笔、画家手中五色的油彩,也无需渴望摄影师手中神奇的相机,学会描写吧,你们手中的笔定能描写出鲜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