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分课时授课教案
预备授课日期(06)年(5)月(24)日
课题 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二课时) 主备人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发生原因和地震造成的危害,了解地震的分布和我国及我省的地震状况。2、知道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知道地震的预报和防范3、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我国的地震预报能力世界先进。
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知道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教学难点 难点: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媒体准备 自制课件;地理专题地图、筷子、钢锯条。
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程序、教法、学法、媒体使用)
一、新课导入:出示动画:恐怖的地震,从而揭示本课时。二、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发生的原因: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2、学生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3、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三、地震的危害及预防:1、地震的灾害: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2、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出示课件)(1)张衡与地动仪。(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3、 地震的防范:(进行防震游戏)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四、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的练习。
课后习题设置(预设中层学生完成时间)
五、作业 学校:完成作业本A, 10分钟回家:完成课时训练 P96-97 20分钟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