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9-04 18: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二课时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并能够对照图说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特征。
2.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的喷发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3.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4.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方法,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火山活动及其分布。
2.地震活动及其分布。
三、教学难点
通过火山、地震活动进一步认识地壳运动。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筷子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上升、下沉、剧烈、缓慢)
2.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何处?
3.地球内部的能量强烈释放时表现出来的地壳变动形式是什么现象呢?
新知探究
(一)火山
1.演示火山图片及火山喷发的录像。
2.结合图像及图片,让学生读4—30图思考:
1)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
2)火山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3)火山喷出来的岩浆主要来者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
3.师生共结
1)火山一般由火山管、火山口、火山锥组成。
2)火山喷发物主要有:熔岩流(液态)、火山灰(固态)和气体(以水蒸气为主)。
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
4.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火山并归纳火山的种类。
5.讨论: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6.读世界火山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带。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地中海—喜玛拉雅山火山带
3)东非火山带(沿东非裂谷带分布)
4)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二)地震
1.播放地震实例录像。
2.探究: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又是怎样发生的?
实验:.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握住筷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直至断裂。体会竹筷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3.抽生试述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如同筷子般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4.读图4—35,结合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强烈地震示意图,了解震源、震中、震中距等概念。
5.读世界地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地震多发地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玛拉雅山地震带
3)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4)大陆裂谷地震带
6.讨论:对照世界火山分布图和世界地震分布图,比较二者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7.让学生欣赏图片及看书P148—149:
说一说: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呢?
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
8.师生共结: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预报:张衡和地动仪
民间预报法(自然现象异常和动物异常)
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准确测量地震
2)防范: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9.读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讨论:中国的火山带和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你的家乡是否处在地震带上?
小结:
一、火山
1.火山的构成及形成
2.火山的种类
3.火山的分布
二、地震
1.地震产生的原因
2.地震的相关概念
3.地震的分布
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作业:
1.通过互联网搜集中国和其他国家过去一年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
2.作业本P59—60。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