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习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学》复习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2-18 17: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 学》复 习 课
郑 忠 道 永嘉县瓯北镇中学 13868616008
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能再现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概念 ②
②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③能用光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问题情景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情景的解决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中的运用 ③学会作光路图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生活问题情景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③通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形成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科学发展观。
2、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4、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准备
照相机、幻灯片(拓展练习题)
六、教学程序
(1)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拍一张照片作纪念(学生拍照)
师:拍照时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有闪光灯。
师:闪光灯有何作用?
生:得到光、亮一些…
师:生活中类似闪光灯的物体有哪些?你能给它们一个名称吗?
生:太阳、电灯、萤火虫…,它们都是光源。〈板书:光源〉
师:月亮是光源吗?
生:不是,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本身发光。
(二)以情景引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 再次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请一位同学为隔壁教室的同学拍张照片好吗?〈学生想拿相机出去,我及时制止说:不能出去,就站在这里拍〉
生:不能拍起来。
师:为什么?说明什么?
生:光在同一物质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墙壁。
〈板书:光在同一物质沿直线传播〉
师:能说明或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实际例子有哪些?
生:日食,月蚀,影子,小孔成像,打靶等。
〈板书:实例:日食、影子〉
师:光的传播需条件吗?
生:透明物质。
师:光能在真空传播吗?速度多大?
生:能,光在真空传播速度是3.0 ×108 m/s.
2、创设开放性问题、激发创造思维
师:光在同一物质沿直线传播的,你能将教室外的太阳光引入教室吗?〈可以讨论多种方案,如右图〉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凹透镜,凸透镜。
师:请同学作图〈已知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帮助
学生讲,教师画)
师:你们作图的根据是什么?
生:光的反射定律。
师:请一位同学复述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板书:光的反射定律〉
师:(指着图)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吗?生活中有其他用途吗? A
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照镜子〈成像〉
师:请大家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B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中一位学生板演)
师:大家作图的依据是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归纳、复述。
〈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
3、 设疑问、知识深化
师:同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得很好,但是,我们再深入一点,除了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外,还有其他方法作出AB的像吗?
生:思考、讨论 学生板演。
师:该方法行不行?还不鼓励一下!(学生鼓掌,课堂进入一次高潮,突破了一个难点)
师:跟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有何不同?〈并引导,A 点的像形成真正原因〉
生: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板书:原理〉
师:今天早晨起床照过镜子吗?用凹面镜照镜子的同学有没有?为什么不用凸面镜或凹面镜照?
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它们的成像特点、用途。
师:你能将2中的五种镜根据对光作用的不同特点分成两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
凹透镜、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
师:什么是光的折射?
生:齐声答,(强调斜射二字) 水
师:下面请大家来作图,作出折射光线。 空气
师:你们作图的依据是什么?
生:再现光的折射规律并讲出内容。〈1人讲,他人补充〉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
师:用的较多的运用光的折射的元件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规律吗?
生:凸透镜;学生自由发言(有点乱)
4、学生动手、动脑,突破重难点
师:好!同学可能都会讲,但你们能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画出来吗?
要求:分别将1、2、3、4的像大致的位置、性质画出来;并标号。
1 2 3 F 4 F
(发现有学生作光路图,我及时指出不用作光路图,只要把像大致的位置、性质画出来,并让学生自由板演,从而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作图,突破重难点)
学生交流评价、矫正。
师:你能从你们自己的图中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同学可以随便讨论,看哪些同学能得出最多、最有价值的规律。〈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生:讨论 汇报 评价。
(1) 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2) 像距越大,所成的像也越大(同一凸透镜)。
(3) 一焦分大小,二焦分虚实。
师:同学们,你知道1、2、3、4情况下凸透镜的各种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吗?
生:讨论 汇报 评价。(突破第二个难点)
师:下面请班长为我们班找出规律最多的同学先拍张全身照,然后拍一张半身照,并说明你拍照时的做法和原理。
生:拍照 讲解 评价。
师:最后,请一位同学把这几个练习用幻灯机放给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幻灯机没有调节,需学生调节)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这是某同学用照相机拍摄的一张太阳照片,这是一种 现象,它形成的光学原理是 。
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背后墙上一只钟表的指针位置,从图中判断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3、如图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使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18厘米
5、右图是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眼球同视一个圆球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A是 眼;B是 眼;
C是 眼。
(2)近视眼应配戴 镜;
远视眼应配戴 镜。
6、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物距a和像距b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如图的图线。
(1) 由图线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当物体和像等大时,物体到
实像距离为 厘米。
7、如图是我们班同学的一副画,请你观察图中哪些现象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以《生活中的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1、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以为学生拍照作为情景引题,出其不意,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润滑剂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巧妙的情景创设,使教学活动显得轻松、自然、和谐。
2、巧妙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巧妙的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去讨论、思考,成为知识的体验者、发现者。
3、巧妙的板书设计。使课堂教学知识系统性强、知识容量大,并且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对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重视复习课中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但也注意创设坡度,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得到。
4、存在问题:(1)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初三学生举手不是很积极的特点,个别提问时显得有点“冷场”的感觉,(2)对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及练习的设计需进一步精炼,可以给学生留更多的思考时间。
八、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2 3 F 4 F
V真空=3.0×108m/s
实例:日食、影子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