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下)高二级期末考试
语 文
命题:杨鲜亮 审定:刘绮筠 校对:杨鲜亮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课内基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胼胝(pián zhī) 愧怍(zhà) 癖嗜(pì shì) 谄(chǎn )谀
B.拯(zhěn)救 篝(guō)火 氤氲(yùn) 如椽(chuán)
C.寒濑(lài) 滂沱(pāng tuó) 仓颉(jié) 凛(lǐn)冽
D.褶(zhě)皱 白炽(zhì) 汉家砦(zài) 汲(xí)取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蒙敝 歆羡 倒溯 竭泽而鱼
B.岑寂 振撼 坍弛 飘瞥难留
C.园寂 慰籍 琐屑 磨顶接踵
D.嶙峋 掮客 料峭 以儆效尤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B.中国文化,在“亚洲价值”的架构里,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一个群体文化,而西方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个人文化。
C.金沙遗志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B.近年来,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经常出现语言运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原因是某些文字工作者本身水平有限却又要卖弄学问造成的。
C.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
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卒多骄横,行逢壹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汝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座上股栗。行逢曰:“诸君无罪,皆宜自安。”乐饮而罢。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然性猜忍,常散遣人密诇注诸州事,其之邵州者,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行逢曰:“光委数聚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恐获罪,求归治所,行逢许之。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由是得免。
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而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悦,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归府舍。行逢屡遣人迎之,不至。一旦,自帅僮仆来输税,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税,官物也。公为节度使,不先输税,何以率下!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之归,不可,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墅易为逃匿耳。”行逢惭怒,其僚属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
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
[注]诇(xiònɡ):刺探,侦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 爽籁发而清风生
B.擒杀之,所部凛然 凛乎其不可留也
C.陋而刚决,善治生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D.行逢屡遣人迎之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众怨怼且惧 B.因请之村墅视田园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用长短之术也
C.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 D.行逢惭怒,其僚属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行逢为政严厉、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3分)
①悉除马氏横赋 ②行逢一以法治之,无所宽假
③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立挝杀之
④行逢曰:“光委数聚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
⑤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
⑥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行逢为官关心百姓民生,在他统管洞庭、湘水一带时,就矫正前人弊端,废除马氏肆意征收的苛捐杂税,任用廉吏,严于执法。
B.周行逢设宴把密谋作乱的将领都请来,当场擒住了谋反的将领刘光委,并且当众列举罪状,痛斥其罪行,之后立即打杀了他。
C.衡州刺史张文表对朝廷有二心,惟恐获罪,请求回到治所衡州,并且每年进献丰厚的财物,小心侍奉周行逢身边的人,才得以幸免。
D.周行逢的妻子邓氏认为他诛杀太过分,以后有什么变故时,乡间草舍容易逃避躲藏。他的属下也认为其夫人言之有理,应该采纳。
9.翻译和断句。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
②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
⑵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①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②。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①长门,汉宫名。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②昭阳,指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赵飞燕姊妹曾居住此殿。昭阳殿后面则是嫔妃们居住的后宫。
(1)这首诗第一句中的“滴”字可否换成“落”字?请简述理由。(3分)
(2)本诗第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⑴ ,非无圣主; ,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
⑵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 。(苏轼《后赤壁赋》)
⑶ 都督阎公之雅望, ; ,襜帷暂驻。(王勃《滕王阁序》)
⑷ 江流有声, 。 ,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苏轼《后赤壁赋》)
⑸ 是故 ,德高而毁来。(韩愈《原毁》)
⑹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王勃《滕王阁序》)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艺术创作的形与神
刘海涛
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文论史上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一对审美范畴,它已成为汉民族写意文艺的科学总结,成为指导民族的艺术家们从事创作的一面美学旗帜。
②什么是艺术的形和神?在艺术创作中如何通过形似来达到神似?有研究者指出:“形似应当指表现事物的外形或现象的真实。”“神似是要指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艺术形象的客观性本质来说,表现事物的现象真实是形似,本质真实是神似。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概括进艺术形象的主观本质,即艺术家主观的神——艺术家独特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艺术形象的神似,正是在艺术家主体意识的土壤上孕育成熟的。
③宋代画论家邓椿说:“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邓椿是说,山水花鸟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是人的神,动人的意趣和活泼的生命力是动植物的神,由季节、气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的特征和那令人神往的境界则是山水的神。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手稿》在论述客观事物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时曾指出:“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马克思强调的是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对形成客体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只有当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性特征被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所浸染,被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所烛照,即客观事物的神与艺术家主观的神发生了同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才能被艺术家“同化”,而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
④艺术形象的神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它只能产生于客观事物的神和艺术家的神的统一之中。这个道理,在古代理论家的思想中,也有过比较深入、细致的论述。
⑤最早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顾恺之就曾讲:“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是说,要画出人物、山水、狗马的神,必须通过迁想,才能妙得。这个迁想妙得,就是要把画家的主观的思想通过艺术想象,而移入人物、山水、狗马之中,使这些描写对象浸染了作家的主观情趣,这样才能揭示艺术对象的神。顾恺之同时又讲到作画要“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这个“神仪”就是指人物通过外表而体现出来的精神特点,而“神仪”的产生是必须“在心”,这就是人物的精神必须进入艺术家的“心”,必须通过艺术家主观情感的酝酿,把艺术家对人物个性特点的理解和评价,渗透进人物形象,这样才能“手称其目”,把心中酝酿成熟的人物形象特征通过艺术手段完美地描画出来。
⑥作画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情趣和思想,写诗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和理想。王昌龄说:“为诗在神之于心。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上,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作诗也要突出神似,诗人主观的“心”和客观事物的“境”相交融,才能真正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神,这才能得到诗人梦寐以求的诗之极——“入神”。
⑦无论是顾恺之的“迁想妙得”“神仪在心”,还是王昌龄的“神之于心”“处心于境,视境于心”,涉及的都是艺术家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问题,都是一个“心物相融”而产生艺术形象的神似的问题。这些论述虽然还显得简略、含糊,对于艺术家的“心”究竟怎样同化描写对象还未深入展开阐述,但这些闪光的艺术思想,照亮的正是艺术的真正道路。
(选自《主体研究与文体批评》,新疆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客观事物的神与艺术家的主观的神发生了同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就能被艺术家“同化”而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
B.“以形写神”的艺术理论最早是由顾恺之明确提出来的。
C.“迁想妙得”与“神仪在心”是艺术创作必经的两个阶段,艺术家只有经过主观情感的酝酿,才能把心中酝酿成熟的人物形象特征完美地描画出来。
D.诗歌的“入神”要建立在诗人主观的“心”和客观事物的“境”相交融的基础上。
E.顾恺之与王昌龄的艺术思想虽然都还不够完善,但它们在艺术创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3.下面各项中提及的“神”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B.这个迁想妙得,就是要把画家的主观的思想通过艺术想象,而移入人物、山水、狗马之中,使这些描写对象浸染了作家的主观情趣,这样才能揭示艺术对象的神。
C.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
D.为诗在神之于心。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上,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14.作者认为,怎样的艺术作品才是“形神兼备”的作品?(4分)
15.文章的第③段和第⑤段都是围绕客观事物的个性特征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思想的关系展开论证的,但它们在论证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伊人寂寞
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以前,她是一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看上去很强健,有旺盛的精力。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目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是那样地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区镇子上看望一位女友。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青青菜花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现在,怀孕使适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夭,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能叫他缺觉。
丈夫送她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些。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他睡觉。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夜班的确使他疲劳。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正有什么在他安睡时发生。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车——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车撞到了路基下。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尸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下来,不管事情的起因怪不怪自己,他都甘心。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看着他,他立即就有了要承担什么义务的准备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你肯成全。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明白医生的意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你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你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眼儿,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一方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生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次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于我,那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个参观者,是一个不明就里就走进去了的一次观看。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字:“惊鸿”。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她身体的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而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味,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内的秘密: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展览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我使劲摇了徭头,想摇落那女人留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展览馆待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16.试分析小说中“她”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17.小说结尾一段含蕴深刻,试分析其含义和作用。(5分)
18.对文中“丈夫”最终“放弃了他的坚持!’这一举动,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唾弃。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19.请将下边表格的内容用一个单句表述出来,并使之和后文衔接顺当。(4分)
清宫三大戏楼
戏楼名称
所在地址
建成时间
清音阁
承德避暑山庄
1755年
畅音阁
故宫
1772年
德和园
颐和园
1891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颐和园档案记载,德和园戏楼曾经为慈禧演出过二百多个曲目。
20.2009年是中国传统的牛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词语中,有许多与“牛”相关的熟语,如:①“ ”可以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丰富,②“ ”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我们还可以用③“ ”来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用④“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4分)
21.参照示例,从“忘、记、路、灯、海”中任选两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4分)
示例: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六、作文。(60分)
22.请以“寂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课内基础。(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项怍应读zuò,癖应读pǐ;B项拯应读zhěnɡ,篝应读gōu;C项全对;D项,炽应读chì,砦应读zhài,汲应读jí。)
2.C?(A项敝—蔽,鱼—渔;B项振—震;C项园—圆,籍—藉,磨—摩;D项全对。)
3.C?(A项,宛然在目:仿佛在眼前,并非尽收眼底,与句意不符。B项,心有灵犀一点通:常用于形容人之间心灵相通,比如说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这里使用对象出错。C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D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不合语境。)
4.D(A项,动宾搭配不当,“愿望”不能“传递”,可改为“传递着友谊、和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B项,“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不当;“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C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5.A(发:揭发/发出。B凛:害怕。C善:善于。D 迎:迎接。)(3分)
6.C(以:表目的,来,用来。A且:并且,表并列/却,表转折。B之:动词,到/助词,的。D其:代词,他的/代词,那些。)(3分)
7.C(“悉除马氏横赋”表现他关心百姓民生,“行逢曰……即召还杀之”表现他为人多疑残忍,“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表现他与夫人之间的矛盾)(3分)
8.B(此时密谋作乱的将领并不是刘光委)(3分)
9.翻译和断句。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
那些祸害人民的贪官污吏和刁民全部铲除掉,选择廉洁公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
(3分。“贪吏猾民为民害者”定语后置句1分,“廉平”1分,大意1分)
②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
译文:(如果)你当官没有一点政绩,我不敢枉法来宽容你,那么亲戚之间的情意就断绝了。(3分。“无状”1分,“贷”1分,大意1分)
⑵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原文为: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初一,周世宗任命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负责武安、静江等地的军事。周行逢既已兼管洞庭湖、湘水一带,就矫正前人的弊端,关心民事,全部废除了马氏肆意征收的苛捐杂税,全部除掉祸害人民的贪官污吏和刁民,选择廉洁公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
郎州地区汉人与少数民族杂居,刘言、王逵的旧部将太都骄横跋扈,周行逢一律依法惩处,没有一点宽容姑息,众人既怨恨又惧怕他。有个太将与他的十几个同伙密谋作乱,周行逢知道后,就设宴把所有将领都请来,在座位上逮捕了谋反的将领,当众数落说:“我穿布衣,吃粗粮,充实国库,正是为了你们这些人,你们为何忘恩负义要谋反!今日的宴会,就是与你诀别。”立刻打死了他。在座的诸将吓得两腿发抖。周行逢说:“今日各位都没有罪,都应该各自心安。”太家高兴地饮酒而散了。周行逢多计谋,善于发现潜藏的隐患,将领士兵有谋反的和叛逃的,周行逢一定能事先察觉,抓住杀掉,他的部下都很敬畏他。但他生性多疑残忍,常常分别派遣人去秘密刺探各州的情况。那个被派遣到邵州的人,没有什么事来复命,就只说刺史刘光委经常设宴饮酒。周行逢说:“刘光委多次聚众饮酒,想谋反吗?”立即把刘光委召回来杀了。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惟恐无端获罪,请求解除兵权回到治所衡州,周行逢同意了。张丈表一年四季赠送进献非常丰厚,同时小心侍奉周行逢身边的人,因此才得以幸免。
周行逢的妻子郧国夫人邓氏,丑陋而刚强果敢,善于经营家业,曾经规劝月行逢,用法太严就不会有人亲近依附,周行逢发怒说:“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邓氏很不高兴,请求到乡下去看守田园,于是不再回到周行逢的府第来了。周行逢多次派人去接她,她不回来。有一天,邓氏带领下人来交税,周行逢趁机去看她,说:“我身为节度使,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自找苦吃呢!”邓氏说:“税,是官家的财富。你身为节度使,不带头交税,怎么能统率百姓!难道你就不记得当里正时,代人交税以免受拷打的时候了吗?”周行逢想同她一起回家,邓氏不肯,说:“你诛杀太过分,我常担心突然发生变乱,那里乡间草舍容易逃避躲藏。”周行逢听了又羞又怒,他的手下说:“夫人言之有理,您应该采纳。”周行逢的女婿唐德向他要求做一个小官吏,周行逢说:“你的才能胜任不了吏职,我现在私下照顾你还可以,但如果你当官没有一点政绩,我不敢枉法来宽容你,那样的话亲戚之间的情意就断绝了。”于是送给他耕牛、农具,让他回去了。
周行逢年轻时曾囚事获罪受了黥刑,被发配到辰州铜坑,有人劝说周行逢:“您脸上有刺纹,恐怕要遭到朝廷使者的嘲笑,请用药把它除掉。”周行逢说:“我听说汉代有个黥布,并不因此妨碍他成为英雄,我又有什么羞耻的呢?
10.(1)(3分)答:不能换。“滴”字形象地写出雨持续时间之长和雨的声音(1分,对“滴”字的所描摹的下雨情景作出分析即可),营造出凄清的氛围,(1分,由意象入意境),写出了宫女内心的愁思无尽。(1分,由景入情,正因宫女心境凄凉,夜不能寐,才留意点点滴滴的雨水。)
(2)(4分)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泪痕”比作人,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君”的怨情(1分)(“泪痕“不似人般“绝情”,这是拟人手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泪痕”的无尽和“君恩”的有限作对比,突出她内心的忧伤和恨意(2分)。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泪痕“拭却千更万行”,突出宫女泪水之多,忧伤之深。(1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
⑵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苏轼《后赤壁赋》)
⑶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王勃《滕王阁序》)
⑷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苏轼《后赤壁赋》)
⑸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韩愈《原毁》)
⑹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6分)
12.(5分)A C(A项,原文的表述是“只有……才能……”而非“只要……就能……”。C项,“迁想妙得”与“神仪在心”并非艺术创作的两个必经阶段)
13.(3分)A(A项所提及之“神”是指事物的个性特征,而其他三项所提及的“神”皆是指“心物相融”而产生的艺术形象的“神”。)
14.(4分)答:(1)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的外形或现象应该是真实的,达到“形似”。(2)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真实的,达到“神似”。(3)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应浸染有创作者独特的主观情趣和个性理解,最终达到“心物相融”。(答对1点得1分,得对3点得4分)
15.(4分)答:(1)第③段主要使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以马克思对“客观事物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的论述与作者对客观事物如何才能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的论述进行类比,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2)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以顾恺之的艺术理论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每点2分,共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16.(4分)答:对新生命无限热爱,闪耀着母性伟大的光芒;热爱自然,单纯、朴实,体现出了女性的恬静美;她细心温柔,对丈夫体贴有加。(每条2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17.(5分)答:这句话负载着作者深刻的见解,在科学与人道的面前,科学赢了,尽管它使“人性美”这个伟大的标本“永恒”地展现在人类的眼前,但又让人看到了它冷酷的一面。(3分)照应了题目,首尾呼应,发人深思,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化了作品的主题。(2分)
18.(6分)答案示例:(1)赞同。可以说双方在这一事件中都是受益者:一方面,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使他得到了数目可观的金钱补偿,而他的妻子也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永生;(3分)另一方面,从医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放弃的最终结果是为医学研究事业提供了无比珍贵的遗体“标本”。(3分)
(2)唾弃。从文中看,他和“她”之间感情深挚,而最终“放弃了他的坚持”是因为他无法抵御数额巨大的金钱的诱惑,可以说,在金钱面前,他背弃了神圣的爱情。(3分)从文中看,他的妻子被制成了精妙绝伦的标本,但从这个标本身上,得到的不是多少美感,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悲悯的感觉,这让人对“丈夫”的行为更加不齿。(3分)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4分)答:建成于1891年的颐和园德和园戏楼与建成于1755年的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戏楼、建成于1772年的故宫畅音阁戏楼合称为清宫三大戏楼。(将德和园戏楼放在最后亦可)
20.(4分)答:汗牛充栋 目无全牛 执牛耳 风马牛不相及
21.(4分)答案示例: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
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
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
(4分,每字2分。只要能符合该字的字形特点、有一定意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