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素材积累】
1.《问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这种探索古已有之。如:
屈原《天问》(天问,即问天,问有关于“天”的事情)有373句,共提出170多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问天地,即问有关大自然形成的传说;第二部分问人事,即有关人间盛衰兴亡的大事。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受屈原、张若虚等人影响,李白、苏轼等大家也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顿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人的这些追问,体现了人类对天提出的责问和怀疑,洋溢着人类对宇宙、大自然永恒的由衷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执著与热爱。课下搜集古人诗词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的名句,分类整理,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月亮”意象
月光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寓意有:
(1)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朋的深切思念。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则别开生面,翻出新意:宇宙永恒,个体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但是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的!
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可以喻指人生的圆满缺憾。
月亮的别称有: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等。
【美文珍藏】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回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赏析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当然如果将作文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一点的话,那么是善于挖掘课内素材,并灵活使用素材苏东坡与李清照。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要点突破】
一、整体把握
1.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同学们认为,此诗应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部探微
2.诗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汀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照花林皆似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这篇作品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合为一体。作者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二、写作特色
1.景、情、理完美结合。
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2.本诗具有韵律美。
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文白对照】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霰(xiàn)
发酵(xiào)
参与(yù)
同仇敌忾(kài)
B.滟滟(yàn)
内讧(ɡōnɡ)
恪守(kè)
垂涎三尺(xián)
C.碣石(jié)
谄媚(chǎn)
懦弱(nuò)
莘莘学子(shēn)
D.扁舟(piān)
创伤(chuànɡ)
联袂(mèi)
戛然而止(ɡá)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C.青枫蒲上不胜愁
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们来到国家森林公园时,观赏着那壮观而姿态万千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一下子振奋起来。
B.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C.越剧不断改革新的主题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民间社团的兴起,都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关注和热爱越剧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将向世人宣示:不仅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办好奥运、世博,也能以城市为主导经营好同样盛大的“国际派对”。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5~6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7~8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 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7.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诗海拾贝】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三、相关知识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芳甸( )
②宛转( )
③沙汀( )
④纤尘( )
⑤皎洁( )
⑥潇湘( )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愿逐月华流照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春江花月夜》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末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________________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________________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