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冀教版5《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上冀教版5《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23 13: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遇问题》高学斐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开河小学
课例名称
《相遇问题》
教师姓名
高学斐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五章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简单问题及混合运算的过程。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在明确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同时、相向而行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在原有教材的情境中,通过视频,使情境更加真实,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实际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创设最佳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科学直观地演示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这样把数学问题转化成动态的数学模型展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逐层推进,分散难点,增强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规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画演示什么是“相对而行”,使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的含义。师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
客车的速度:每小时92千米。
火车的速度,每小时80千米。
两车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
求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
3.师:谁来说一说“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4.学生回报:
客车与货车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到相遇,走了4小时。
到相遇两车所走的路程正好是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5.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演示,来理解相遇的含义。
6.师: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解题思路。
7.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8.学生汇报,可以先分别计算出两辆车到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然后再加到一起,就是从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即:客车92×4=368(千米) 货车 80×4=320(千米)
北京与郑州的距离 368+320=688(千米)
9.师:谁还有不同的算法?
10.学生汇报:
我们还可以先求出两辆车1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92+80=172(千米),然后再乘以相遇时间,北京与郑州的距离172×4=688(千米)。即两辆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92+80)×4=688(千米)。
11.师:汽车1小时行驶的称为汽车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路程。大家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12.师:在相遇问题中,两辆车1小时共行的路程我们称它为速度和,那么速度和、时间、路程之间它们是个怎样的关系呢?根据(92+80)×4=688(千米),算式来说一说。
(92+80)× 4 =688(千米)。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
师边讲边板书。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引导学生找出例题中的数学信息。
2.交流汇报
卡车的速度,每小时42千米。
小轿车的速度,每小时63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315千米。
所求问题,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3.师:同学们可以在本上画出线段图,看看两车运行的情境。
4.展示线段图。
5.师:大家根据线段图思考一下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
6.学生汇报:
用甲乙两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就是相遇时间。
7.师板书: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谁来根据数量关系说说算式,并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8.列式:315÷(42+63)。括号中的42+63是两车的速度和,315是甲乙两地的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算式中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的。
9.师:大家来看一看列表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列表法,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时间段走的路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大了用列表发不太方便。
(三)课堂小结
46页1、3(只列式,不计算,说解题思路)
(四)随堂练习
46页1、3(只列式,不计算,说解题思路)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46页:2、4(用列表法)
(六)板书: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教学反思
提示:
1.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任务设计的不合理、资源软件应用的不恰当等)
2. 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任务情境会更有效?
3. 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会更有效?
4. 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应用怎样的资源或软件会更有效?
提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现有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与完善。
要求:1.教学目标可测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
提示:将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界定为重点;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知识、技能、思维界定为难点。
要求:1.重难点的选择上尽可能用信息技术进行突破;2.重难点指向能力目标的达成。
提示: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
要求:1.给出完整的教学流程图;2.强调以下三方面的设计:(1)教学内容的任务化;(2)完整连续的任务情境;(3)体现能力成果的学习活动;3.体现具体资源与工具的应用;4.任务与活动设计能够突破重难点。
提示: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要求:1.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2.实施教学方法时尽可能利用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来完成;3.实施教学方法时建议使用电子白板、交互电视、电子书包等信息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