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3 16:26:4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单元
·
第十一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永远的北大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北大图书馆





北京大学未名湖和博雅塔















 
蔡元培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反清以救国。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开放意识;他身居要职,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他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创北大新局面。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北大学生向来自视很高,但见了蔡校长都非常恭敬。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提出“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以坚决的气魄,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干(
)
禄(
)
肄(
)业
孜孜(
)
店肆(
)
沦丧(
)
訾(
)

(
)
冶(
)游
塞责(
)
会晤(
)
相勖(
)
商榷(
)
切磋(
)
砥(
)砺(
)
鲜(
)为人知
gān





sàng







què
cuō


xiǎn





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1、抱定宗旨
2、砥砺德行
3、敬爱师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社会现实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蔡元培
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从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游冶,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
背景
性质
危害
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结论
悟读课文,理解主题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背景
要求
方法
结论
悟读课文,理解主题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一番寒暄(开场白)
改良讲义
添购书籍
两点计划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三个要求
做优秀的北大学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什么样的针对性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结合文本,分析语言
 
    
    
   
 
(内容)
(结构)
(语言)
2.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
      
揉和而成,
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
      
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结合文本,总结写法
蔡元培9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
联系全文,总结升华
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联系全文,拓展延伸《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向北大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并两条改革计划,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改革北大教育的决心。学习本文要求学生能领会本文语言的内涵和风格,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精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3.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1.多媒体。
2.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要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其说理的深刻透彻及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演讲词的情感力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初识作者
1.检查学生课文批注情况,投影并点评。
2.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肄(yì)业
弭(mǐ)谤
冶(yě)游
塞(sè)责
贻(yí)误
砥砺(dǐ
lì)
鲜(xǐan)不为流俗所染
卓(zhuó)绝
力矫颓(jiǎo
tuí)俗
轻侮(wǔ)
庶(shù)于道德无亏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能裨(bì)实用
会晤(wù)
商榷(què)
3.给下面的词语释义。
时阅数载(时间过去几年)
长斯校(主管这所学校)
肄业(就学,学习)
指摘(批评指责)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
提携(提拔帮助)
姑不具论(姑且不详细讨论)
弭谤(消除、平息毁谤)
宗旨既乖(违背)
冶游(四处游玩)
塞责(敷衍,应付了事)
当轴(当政者,执政者)
砥砺(磨练)
力矫(纠正)颓俗
庶(希望)于道德无亏
相勖(相互勉励)
訾詈(指责,诋毁,漫骂)
店肆(商店,店铺)
详悉(详细知道,了解)
能裨(补益)实用
旁稽(广泛查考)
博采
无虞(担心,忧虑)缺乏
会晤(会面,见面)
商榷(商量,商议)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文章思路;
开头——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
正文展开话题——告诸君者三事;
结尾——所计划者二事;结束话题。
结构特点: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2.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尽量提取原文语句概括)
①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③学生不敬爱师友;劝学生敬爱师友。
④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
⑤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
四、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
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黑板展示)
①真心实意办教育,真正为学校、学生的前途、声誉着想。
②对北大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能对症下药。
③有非凡的洞察力、决心和魄力。
④善于做思想工作。
⑤有人格魅力。
⑥务实。
⑦其他。
2.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利用图片资料,介绍蔡元培先生的思想与贡献,明确: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学习先生高尚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操。
3.在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4.请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当代大学与大学生。
此问旨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提高对读书、立志、做人等方面的思想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提高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质量。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