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1-23 20:17:32

文档简介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和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
1.一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自主学习】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3.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生活中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合作探究】 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观察化学式: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问题1.(1)比较CO 和 CO2两物质的化学式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一氧化碳也是碳的氧化物,它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呢?
展示:一瓶一氧化碳,引导学生观察其色、态。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2. 。3. 。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2:城市家庭中部分使用煤气来烧水做饭,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由此可见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1.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其化学方程式: 。
问题3:(1)“情景导入中”,人的意外身亡,说明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有的老人说在室内放上一盆水就能预防煤气中毒,为老人的观点对吗?
(3)还有人说:“我不会煤气中毒,当我闻到煤气味时,我就冲出房间”。
2.一氧化碳有毒性。
问题4:(1)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为什么?一旦发现了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冬天在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一旦发现了煤气中毒,对中毒者你应如何处理?
知识点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课件视频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仔细观察现象。
3.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其化学方程式: 。
问题5:(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根据实验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前为什么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
(5)该装置中尾气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处理装置还可怎样改进?
知识点4:一氧化碳的用途
问题6:说说你所知道的一氧化碳的用途?
首尾呼应:可见CO和CO2的性质是不同的。原因是: 。
●诊断练习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2.右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4.为了弄清一个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从防空洞内采集了一些气体样品,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气体成分。
(1)甲组采用分别检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当选用B装置时,B中出现 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水蒸气。
②当选用D装置时,D中溶液变混浊,证明样品中含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当选用 装置(填序号)时,该装置无明显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碳。
(2)有了上述检测结果后,进人防空洞前还需进行 试验,因为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10%时,可以使人窒息,以致死亡。
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打开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分钟后打开开关b,同时在尖嘴导管处点燃。试回答:
(1)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2)A中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3)B中的结果说明_____ __________;
(4)C中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
●学习感悟
答案
诊断练习
1.D 2.B 3.D
4.(1)①变蓝色②Ca(OH)2+CO2=CaCO3↓+H2O③A (2)灯火实验。
5.(1)A中的鱼仍活着;B中的活蛙死亡;C中的新鲜血液变鲜红色。
(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3)一氧化碳有毒;(4)一氧化碳能与新鲜血液结合;
(5)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课题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课型
新授
编者


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和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过程与
方法
1.联系实际,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强化安全意识。
2.通过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的分析,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性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

1.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懂得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用品
仪器
一氧化碳气囊、烧杯、酒精灯。
药品
一氧化碳、石灰水。
其它
课件、火柴等。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015年11月29日17时50分左右,山东富凯不锈钢有限公司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工人在检修煤气管道时发生煤气泄露。截至30日凌晨,煤气中毒事件已致10人死亡。2015年12月3日,济南市槐荫区,一对新婚夫妇因蜂窝煤取暖中毒,双双身亡。记者了解到,身亡的这对新婚夫妇刚刚25岁,在老家结完婚后就来到了济南打工,租住在济南的美里花园小区。
每年有7万人死于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每七分钟就毒倒一个人,你知道吗?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每年因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人数约有7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入院,一氧化碳每年带来的伤亡数据更是触目惊心。
进入情境,随情景展。
展开联想和思考:
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3.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生活中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阅读、自学。
小组交流,初步认知。










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观察化学式: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问题1.
(1)比较CO 和 CO2两物质的化学式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一氧化碳也是碳的氧化物,它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呢?
展示:一瓶一氧化碳,引导学生观察其色、态。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2:城市家庭中部分使用煤气来烧水做饭,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由此可见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演示:一氧化碳燃烧
问题3:
(1)“情景导入中”,人的意外身亡,说明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有的老人说在室内放上一盆水就能预防煤气中毒,为老人的观点对吗?
(3)还有人说:“我不会煤气中毒,当我闻到煤气味时,我就冲出房间”。
问题4:
(1)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为什么?一旦发现了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冬天在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一旦发现了煤气中毒,对中毒者你应如何处理?
知识点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课件视频展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仔细观察现象。
问题5: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根据实验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前为什么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
(5)该装置中尾气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处理装置还可怎样改进?
知识点4:一氧化碳的用途
问题6:说说你所知道的一氧化碳的用途?
根据自学,参与讨论。
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难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小。
观察现象,描述总结。
一氧化碳能燃烧。
(或有可燃性)
1.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2CO+O22CO2
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总结:
2.一氧化碳有毒性。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归纳总结。
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小组交流,展示观点。
教师点评,形成共识。
小结:
3.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CuO+CO △ Cu+CO2
首尾呼应:
可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不同的。
原因是: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个人表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2CO2
2.毒性
3.还原性 CuO+CO △ Cu+CO2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4.为了弄清一个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从防空洞内采集了一些气体样品,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气体成分。
(1)甲组采用分别检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当选用B装置时,B中出现 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水蒸气。
②当选用D装置时,D中溶液变混浊,证明样品中含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当选用 装置(填序号)时,该装置无明显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碳。
(2)有了上述检测结果后,进人防空洞前还需进行 试验,因为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10%时,可以使人窒息,以致死亡。
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打开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分钟后打开开关b,同时在尖嘴导管处点燃。试回答
(1)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2)A中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
(3)B中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C中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作业:P123 1
课外作业: 自主学习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当堂达标题

一、选择题
1.关于CO和CO2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可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B.都具有毒性
C.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D.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3. 将N2、CO、CO2 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4.下列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且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氧化物 (  )
A.碳  B.一氧化碳  C.天然气  D.红磷
5. 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A.X是CO,Y是CO2 B.X是CO2,Y是CO
C.X是O2,Y是CO2 D.X是O2,Y是CO
6.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二、填空与简答
7.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8.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标号)
A.混合物 B.单质 C.纯净物 D.氧化物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相互转化,写出一个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5)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拓展与提升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O还原CuO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粉末的试管重42g,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并收集到CO2 4.4g,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
(1)42g – 40.4g = 1.6g,1.6g表示 的质量。
(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
10.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的关系是( )
A.x=y B.x>y C.x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6.C
二、填空与简答
7.(1)尾气没处理,对尾气进行回收。
(2)黑色的粉末变红色,CuO+CO △ Cu+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1)CO2 (2)C、D (3)2CO+O2 点燃 2CO2 (合理即可)
(4)CO 冶炼金属 (合理即可) (5)C + O2 点燃 CO2 (合理即可)
9.(1)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2)6.4g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