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范围和我国的“水荒”。
2、知道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3、懂得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 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
教学难点: 水资源保护
教学过程:
提问: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如何?
讲解: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是最为丰富的物质资源,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够充足,地面淡水仅占总水量的1%,所以,淡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短缺的危机。
板书:一、人类面临的“水荒”
讲解: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已经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以我国为例,我国地表水年径流量约为26万亿m3,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但是,按人均年径流量计算,我国仅为27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4位。
板书:1、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的1/4
思考与讨论:P34
答:1. 东南部;西北部;原因主要是我国东南部靠海,西北部远离海洋。
2. 7月和8月;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半年受到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影响造成夏季多雨,冬半年受到来自亚欧大陆寒冷干燥气流影响干旱少雨。这种情况,越往北越明显。
小资料说明:人们的用水量的增加,造成了更严重的淡水危机。
2、全球的淡水危机(视窗)
淡水资源缺乏地区:非洲、亚洲(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和大洋州
作业:1)我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2).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法规来保护淡水资源?
板书:二、水资源的污染
活动:调查当地水体污染和治理的情况
板书:水体污染: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化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体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即由于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还有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阅读:苏州河的治理、水体的自净能力
讲解:我国水污染情况
据统计,全国日废水排放量接近1×108t,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t废水能污染14t清洁水。据调查,我国78条主要河流中54条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5条污染严重。长江以南,除内陆河外,已很难找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而在对全国有地下水水质资源的47个城市的调查中,发现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有43个。全国有79%的人口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
世界水污染情况
现在全世界污水量已达4000亿m3,使5.5万亿m3水体受到污染,占全球径流的14%以上。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印度大约70%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马来西亚的40条主要河流污染严重,致使鱼虾绝迹。全世界每天因饮用水污染而丧生的人达2.5万。发展中国家儿童的死亡,约4/5是与污染有关的疾病造成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
水源污染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其严重,一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人们饮用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对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的污水,会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盐的污染会使水源的矿化度增高。有毒化学物质以酚、汞、铬、砷、氰(五毒)是一类十分严重而又很普遍的污染,对人体危害更大,50年代,日本居民吃了含汞污水中生长的鱼、贝类,形成了世界上“十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疗事件。据1988年统计,世界上就有18亿人口因饮用受生物污染的水而致病。在我国,渤海湾的石油污染是我国海洋污染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地表水大江河干流水质良好,而一级支流污染较为普遍,二级支流污染严重,其中包括工业污染和农用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同时,某些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水俣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有机汞污染水体,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聋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惨叫。
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镉污染水体。患者咳嗽等还可导致骨折,骨骼严重变形,在剧痛中惨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
3.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瑞士巴塞尔赞得兹化学公司一座仓库爆炸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流入莱茵河,酿成西欧10年来最大污染事故。殃及法、德、芬、卢等国,一些地区河水、井水、自来水禁用,莱茵河有可能因此“死亡”20多年。
还有上海甲肝事件、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海湾石油污染等,对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
板书:三、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生活中,当你碰到以下情况是,应采取哪些措施?P37
1.建立水库以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长江三峡)
2.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3.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革、搬迁或停产、经济制裁等
4.改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喷灌、淋灌和滴灌等
5.水的循环使用(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