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血液循环[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2-22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血液循环8月18日高秀敏因心肌梗塞辞世,享年46岁,亲友称她生前工作常常不分昼夜。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演员剧团原一级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7月2日晚23时09分在三水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8岁。
我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心脏和血管心脏的外形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和血管动脉(artery)静脉(vein)毛细血管(capillary vessel)三者的关系血液的功能  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防御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心脏的工作示意图读教材中图4- 36思考:
1、什么叫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有几条?试着说说血液的流动途径?
3、根据已学知识请你猜测一下: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组织器官时发生什么变化?在肺部又发生什么变化?
血液循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二氧化碳氧气思考讨论:
1、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和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动脉血: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思考讨论:
2、主动脉中流的是什么血,呈什么颜色?肺动脉中流的是什么血,它来自哪里,又流往何处?主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呈鲜红色。
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它来自右心室,流向肺部。思考讨论:
3、通过上面的学习请你谈一谈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对人体而言的作用是什么?
4、如何理解“人体离不开血液循环”这句话?  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有关循环系统的几个概念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每分钟约75次。脉搏--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    使所有动脉受到压力而形成的。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    产生的 压强。可用血压计测定。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为舒张压。
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18.7千帕(90~140mmHg),舒张压为8~12千帕(60~90mmHg)。血压一般用分式表示: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舒张压经常高于12千帕(90mmHg)。切脉方法思考讨论:
5、运动前后脉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由于部份心肌迅速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壤死,常因发生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合并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高血压
若血管变得狭窄,血液的流动受到阻碍。心脏便要更加用力去推动血液,便形成了高血压。
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包括血栓形成和栓塞,可以发生在血液循环中任何一处心腔、动脉或者静脉。如果血液在某一局部凝固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脱离原来的位置,并顺血流堵塞其他部位则称为栓塞。
钩住血栓
血管疏通系统的核心是一根软管,在它里面是一根直径1.1毫米的、柔软的金属丝。在X光机的指引下,医生将它从患者腹股沟处的动脉伸入,一直到达血栓发生的位置。医生会将金属丝伸过血栓发生处,然后慢慢地旋转金属丝并将其向后拉,把血栓取出来。在软管上还有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以减缓进行上述操作时血液流出的速度。
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护身体健康的四大基石:
1、合理膳食
2、适当运动
3、戒烟限酒
4、心理平衡
基础练习:
1、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流入( ),流经( )、( )、( )经上、下腔静脉,流回( )的循环.
2、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
3、肺动脉里流( )血,肺静脉里流( )血。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它不停地有节律地( ),推动着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往复流动。
能力培养:
1、某人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该药物。
2、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兴趣提升:
1、为什么人在下蹲时突然站起会感到头晕,两眼发黑?
当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因重力关系,大量血液将滞留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中,由于静脉管壁薄而易于扩张,其容积可大为增加,滞留大量血液,而使静脉回流量下降。故由平卧位或蹲位突然直立时,因静脉回流不足致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骤降,而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甚至晕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网膜供血不足)。
体位性低血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