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件+朗读+习题(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件+朗读+习题(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3 21:10:17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古诗两首暮江吟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学习目标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著作大多反映现实生活。作品有《白氏长庆集》等。
生字学习暮 江 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诗歌朗读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爱,令人爱惜。字词解释残阳:
铺:
瑟瑟:
可怜: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夕阳。瑟瑟:碧绿的颜色。可怜:可爱。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月牙弯弯像弓一样。古诗大意 《暮江吟》这首诗作者通过对深秋时江水夜晚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爱怜的思想感情。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在这里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暮江吟》习题
基础过关
1.近义词。
可怜—( ) 鸣—( )
2.反义词。
残阳—( ) 静—( )
综合训练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拓展应用
1.本诗哪个字用的好?
2.谈谈你对后两句诗的欣赏: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可爱 叫
2.朝霞 动
二、综合训练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3.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三、拓展应用
1.铺字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
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2.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初三夜”,正是上弦月,一个比喻“月如弓”,信手拈来一般,却是何等传神!大江之滨,草地之上,露水如凝,又是一个比喻“露似真珠”,寻常喻体,却也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
《课题》习题
基础过关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
里?
3.诗中????????字突出了春夜山涧的特点。
综合训练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 ????????????????????????????????????????????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拓展应用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桂花 春山 山鸟 春涧 清幽
2.人只有闲才会听到那些不易察觉的声音,闲字很传神
3.静
二、综合训练
1.以动衬静。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2.抒发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拓展应用
1.A
2.B
课件18张PPT。课文导入 释义: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心静如水才能志存高远。课文导入鸟 鸣 涧唐 王维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歌背景 《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重点描绘了皇甫岳别墅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幽静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图画。?这首诗极其善于运用动与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巧妙地赋静态的场景以动态,以动显静,使诗的艺术画面达到“意境两浑”的极致。?学习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3、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自学提示 1、自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
2、知作者;
3、解诗题;
4、明诗意。诗歌讲解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讲解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理解诗意人闲桂花落人:人们、闲:闲静、落:落下。夜晚人们都安静了下来,
只有桂花在春风中无声的飘落。理解诗意夜静春山空静:静悄悄;山:山中;空:空寂。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理解诗意月出惊山鸟惊:惊动月亮出来了,山雀竟然被月光惊动。理解诗意时鸣春涧中时:偶尔; 鸣:鸣叫不时发出的鸣叫声在春天的山涧中回响。赏析诗歌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拓展阅读课堂小结 结语: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课堂练习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