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启航(A卷)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 、 、 、 、
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质量的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是 。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在长度测量中,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
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
4、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该原理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发现的。
5、 叫质量,如果宇航员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其质量为 千克。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给下列测得的数据补上适当单位:
(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2)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
(3)一支钢笔的长度约为140 ;
(4)王莉的身高为1.65 ;
7、东岳泰山极顶海拔高度1545米,合 千米;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微米,合 毫米。
8、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质量为173千克,合 克,合 吨。
9、用装有铁钉的钢条,使铁钉均匀的上下振动敲打木板。如果铁钉在5秒钟内振动的次数为20次,那么在一秒钟内敲击木板的次数为 次,拉动木板时,木板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秒。
10、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1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 。若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右边,这时可以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其向 (选填“左”或“右”)方移动,直到指针指在 ,则表示横梁已经平衡。
12、如图2(a)、(b)中所示是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况,要使天平
横梁达到水平平衡,则:
(a)图应 。
(b) 图应 。
图2
2、 选择题(30分)
1、下列最接近1分米的是 (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手掌的宽度
C、小指的长度 D、两手臂侧平举,两中指间的距离
2、东方明珠电视塔,塔尖高度接近于 ( )
A、0.41千米 B、4.1千米
C、4100厘米 D、4.1×106毫米
3、下面哪一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5×106毫克 ( )
A、一只蚊子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头大象
4、为了安装书柜的门玻璃,要测量玻璃的长和宽,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米
5、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
A、12厘米=12÷100=0.12米
B、12厘米=12厘米×10=120毫米
C、1.5千克=1.5千克×1000克=1500克
D、1.5千克=1.5×1/1000吨=1.5×10-3吨
6、为了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
A、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动的幅度
B、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幅度不变,改变摆球的质量
C、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
D、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摆线的长度都不变,改变摆球的形状
7、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计算出每次脉动时间为 ( )
A、1.33秒 B、0.75秒
C、0.0125秒 D、均不对
8、下列各种情况中,一支金属圆棒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给它加热
B、用砂轮对它进行加工
C、宇航员把它带到太空中
D、用机器把它轧成一块金属板
9、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3所示,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
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
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10、某同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将游码放在零刻度处,使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结果将 ( )
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D、不能确定
3、 实验探究题(第1、2题每格1分,第3题8分,第4题9分,第5、6题每格2分)
1、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厘米。
2、如图5所示,量筒里液体的体积为 毫升,合 厘米3,在量筒中放入被测固体后,从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变化 可知被测固体的体积为 厘米3。
图5 图6
3、如图6所示,甲、乙是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一位同学打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均是向左拉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1)在甲图中,从A点到达F点为 秒,从A点到达F点的过程中,纸带拉动的快慢情况是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理由是:
。
(2)在乙纸带中,从A点到C与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比较甲、乙两条纸带打点情况, 纸带拉得快。判断的理由是:
。
4、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摆线长度(米) 1 1 2
摆动幅度 较大 较小 较大 较大
摆球质量(千克) 0.1 0.2 0.2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 20 20 t
(1)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摆线的长度为1米时,摆的周期为 秒。
(2) 比较实验1 和2可知:摆动的周期与摆动幅度无关。请在表格中填入第2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3) 比较实验1和3可知: 。
(4) 比较实验3和4,你认为在第4次实验中测得的t应 20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5、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把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块铁块的质量。当加减砝码不能使横梁达到平衡时,应
使横梁平衡,这时眼睛应观察 ,当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在 盘中有100克,50克砝码各1个,10克砝码2个,游码位置如图7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克,若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那么被测物体质量的真实值将 测量值(选填“大于”或“小于”)。
6、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一只碗碗边的周长。(要求写出测量的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让我们启航(B)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空题(36分)
1、物理学是一门 科学, 过程中我们要善于 。
2、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大小的依据,这个标准叫做 。
3、纳米技术是在0.10纳米至100纳米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纳米技术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纳米是 的单位。(填写物理量的名称)
4、以下测量工具中测量长度的是 ;测量质量的是 ;测量时间的是 (选填序号)。
A、沙漏 B、天平 C、磅秤 D、皮卷尺 E、打点计时器 F、刻度尺
5、见图1所示,是我们熟悉的物件。你知道人们利用它们的有关物理原理,发展了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吗?
图
1
例如:利用(a)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摆钟。
请举一例:利用(b)竹晴蜓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 。
请举一例:利用(c)爆竹(冲天炮)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一例:利用(d)磁铁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 。
6、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圆柱形铅笔的直径约为8.0 。
(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
(3)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可达10 。
(4)1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 。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地球半径为6400千米,合 厘米。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合 千米。
(3)1头大象的质量约为2.3吨,合 千克,合 克。
(4)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合 秒。
8、一位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5.63厘米,从这个记录数据看,这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9、某同学用正常步子估测距离,已知他从教室到图书馆走了30步,行程21米。若他从家门口走了420步,则学校离他家有 米。
10、一把尺的起始端已磨损,短端了3毫米,如果还从起始端去测量一物体的长度,量出的长度是63.10厘米,则此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厘米。
11、不论摆动的 是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 是相等的。这一原理称为摆的 。
12、健康的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 秒;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 天。
13、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14、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玻璃杯放在 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另一盘中砝码的数值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玻璃杯中倒入水后,砝码盘中增加100克、20克砝码各一个,则玻璃杯的质量是
,水的质量是 。
15、用天平称一本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为一个100克。两个20克,游码的示数是1.5克,已知这本书共200页,则这本书平均每张纸的质量为 克。
2、 选择题(27分)
1、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 ( )
A、0.015千克 B、0.15千克 C、1.5千克 D、15千克
2、如图3所示,某校初三学生正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
约为 ( )
A、4米 B、7米 C、 10米 D、12米
3、有甲、乙、丙三把尺子,它们的最小刻度分别为1分米,1厘米,1毫米,则最好的刻度尺为 ( )
A、甲刻度尺 B、 乙刻度尺
C、丙刻度尺 D、无法判断
4、如图4所示A、B、C、表示三种测量木条a b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
A、A图是正确的。 B、B图是正确的。
C、C图是正确的。 D、都有错。
5、有一立式摆钟,2天下来走时慢了1分钟,为了校正走时,工人师傅应 ( )
A、使摆线变长 B、使摆线变短
C、换质量小的摆锤 D、换质量大的摆锤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千克冰比1千克的棉花质量大
B、1千克冰融化成水,质量变小了
C、1千克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粉笔体积变小了,但质量不变
7、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在标尺中央两侧摆动,摆动幅度如图5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在左盘中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砝码
C、在右盘中加砝码 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8、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平衡时,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左侧,现应将横梁两端的螺母( )
A、将右侧螺母旋出一些
B、将左侧螺母旋出一些
C、将右侧螺母旋进一些,同时将左侧螺母旋出一些
D、将右侧螺母旋出一些,同时将左侧螺母旋出一些
9、一摄录机每秒可摄照片25幅,如图6所示:是踢球时所拍得的一段影片,踢球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 ( )
A、0.04s×3=0.12s
B、0.04s×4=0.16s
C、0.04s×5=0.20s
D、0.04s×6=0.24s
3、 实验探究题(第1、2、3、5、6题每格2分,第3题15分)
1某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
如图7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 ;
(2) 。
2、一架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各个砝码的质量和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见图8(a).
某同学调好上述天平平衡后,用它称某物体的质量,他先对该物体的质量进行了估计,
然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了3只砝码(20克1只,10克1只,5克1只),发现天平横梁
指针停在图8(b)所示的位置。
(1)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该物体的质量 ( )
A、将横梁右侧的螺母向左调节 B、将横梁右侧的螺母向右调节
C、在天平右盘加减砝码 D、将游码向右移一些
(2)该物体的质量 ( )
A、可能小于35克 B、在35克与40克之间
C、可能大于40克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3、如图9所示,在铅笔杆上密绕30匝金属丝,由图可知金
属丝的直径是 毫米。
4、做“研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的实验,现有如下的器材:较长的细线一根、已知质量的铁球两个,铁架台(配有夹子)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和 。
(2)下表是一组同学相互合作实验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摆线长度(米) 摆球质量(千克) 摆的幅度 连续摆动次数 摆动时间(秒) 摆动周期(秒)
1 1 0.1 一拳宽 30 60
2 1 0.2 一拳宽 30 60
3 1 0.1 两拳宽 30 60
4 0.5 0.2 一拳宽 30 42
5 0.5 0.2 两拳宽 30 42
① 完成“摆动周期”一栏中空格的填写
② 分析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 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相同时,摆动的周期与摆动的幅度 (填“有关”或“无关”)。
④ 第2次和第4次实验是控制 不变,研究 与
的关系,并可得结论: 。
⑤ 以上②、③、④中的研究方法叫做 。
5、某同学用每秒打点50次的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10所示。请观察纸带后回答下列问题:
(1)拉第一条纸带用的时间是 秒。
(2)两条纸带上的点,不同之处有:
A. ;
B. ;
(3)两条纸带的共同点:
。
6、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测学校升国旗时,国旗从旗杆底部升到旗杆顶部约需的时间。(要求不能直接用钟表测)
方法一: 。
方法二: 。
《从原子到星系》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原子核由 和 组成;质子带 电荷,中子 电荷。
2.放射线来自放射性元素的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 、
和 三种,其中 的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穿透水泥墙和薄钢
板,常用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
3.原子的 模型有点类似于太阳系的情形。
4. 叫核能。
5.设想做一次太空之旅,在航行的第一阶段我们将离开 ,进入
再进入 。
6.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 和 的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称为核聚变。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显电性,表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B.原子核总是带正电的
c.电子带的是正电荷
D.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有时并不相等
2.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到达地球上,其能量的传递形式是 (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D.三者都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类已掌握了可控裂变反应技术
B.目前人类已掌握了可控聚变反应技术
c.对于裂变和聚变人类都可控制了
D.对于裂变和聚变人类目前尚不能做到控制
4.放射线来自原子的 (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l克铀裂变时释放的核能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释放的化学能
B.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需要慢中子
c.控制裂变反应快慢的技术叫核反应堆技术
D.自然界的核能释放都是以核聚变的形式
6.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在月球上我们看到的天空是 ( )
A.黑色的 B.白色的 c.蓝色的 D.红色的
7.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金星 D.太阳
8.下列关于光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年是长度单位,一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光年是指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的距离
D.银河系的直径就是一光年
9.如图1所示,正确反映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三、简答和分析题
1. 说说你对原子的“行星模型”的理解。
2.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直径(千米)约 5000 12000 12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1300 3000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6千米)约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5900
绕日周期(年)约 0.25 O.6 1 1.9 12 29 84 165 248
自转周期(日、 时、分)约 59天 243天逆向自转 23小时56分 24.5小时 10小时 10.25小时 1l小时 16小时 6.5天
平均温度 (℃)约 350昼-l70夜 480(表面) 22 —23 —150 —180 —210 —220 —230
从上表中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平均温度约二十多摄氏度。假想一下,若地球离太阳更远一点,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和平均温度会不会变化 若变化,最可能怎么变
《声》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后盖打开,在扬声器上放几个塑料小球,发现小球在扬声器上跳动,这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把发声的物体叫做 。
2.如图1所示,使电铃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逐渐从玻璃罩内抽出,听
到铃声越来越 ;让空气再进入罩内,又能听到 ,由此可以
推断出声音通常靠 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3.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速度大小是 。
4.要能区别自己发出的声音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回声与原声相差
至少O.1秒),你至少要离高墙 远。
5.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判断:蜜蜂是出巢采蜜,还是采蜜回巢,他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6.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小粒,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越响,泡沫塑料小粒跳动的幅度越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7.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压扁后,按图2所示方法剪去两
角,再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来,逐渐剪短吸管,吹出的
音调将 (选填“变高”、“变低”)其原因是
。
8.根据乐器发声方式的不同,对图3中的乐器进行分类:
属于弦乐, 属于管乐,钢琴属于 乐。
9.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每分钟振动5400次的物体,它的振动频率是 赫兹。
10.在高架道路两旁装上隔离挡板,在马路两旁种植树木都具有 。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D.潜入水中的人昕不见岸上的人讲话声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下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
A.闪电的地方离我们近,响雷的地方离我们远
B.人的视觉比听觉灵敏
c.声音的传播速度没有闪电快
D.闪电与响雷的时间有先后
4.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独唱由女高音轻声伴唱”指的是 (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5.用力击鼓时,要使鼓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响些,可以 ( )
A.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 B.增大鼓面振动的频率
c.增大听者和鼓之间的距离 D,减小鼓面振动的幅度
6.下列各物物品不能用来增大声音响度的是 ( )
A.喊话器 B.听诊器 c.随身听 D.扬声器
7.图4中,甲、乙是先后两次敲鼓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D.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8.如图5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妈妈,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9.人们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 )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三、实验题
1.如图6所示,拿一张薄塑料片,让它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相同时间内塑料尺的 振动次数(填“多”“少”) 频率 (填“高”“底”) 声音的音调 (填“高”“低”)
快
慢
结论:
。
2.如图7所示,在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响度实验中,某同学敲击音叉使它发声
观察声音由响变轻过程中示波器屏上波形幅度的变化,请把波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框中。
图 7
结论: 。
四、计算题
l.某人看见闪电后,经过5秒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多远
2.一位登山运动员在半山腰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他离对面的山崖有多远
五、问题研究题
1.有人说:“任何物体在附近振动,我们的耳朵一定能听到它们的声音。”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试说明理由。
2.有一些手机有语音控制功能,只要手机的主人把好友的电话号码、称呼以及手机主人的声音储存到手机中,以后只要手机的主人对着手机重复对好友的称呼,便可自动拨通好友的电话,但是别人对着手机称呼这位好友却不会自动拨通他的电话。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平面镜成像(A卷)
(完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空题(每格2分,共50分)
1、光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 的,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数值是 米/秒。
2、“立竿见影”是古人用来观察时辰的方法,它利用了光的 性质。
3、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这是光
产生的现象。如图1表示日全食时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的A是 , B是 。
4、一束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550 ,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当入射线逐渐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远离”或“靠近”)。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0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
6、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立的 像,像与物体大小 。它们的
跟镜面垂直,它们到 的距离相等。
7、离平面镜2.5米站立一个身高1.6米的学生,他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
米,像高 米。若他向镜面前进1米,那么像离镜子 米,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某人以1米/秒的速度远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他的像将以 米/秒的速度与他远离。
9、平静的湖水中有柳树,白塔的倒影,这是光的 现象造成的。
10、“水中捞月一场空”表明了水中的月亮是 像。
11、从直立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台钟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为 。
2、 作图题(每题3分,共12分)
1、在图3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上标出反射角。
2、在图4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指出平面镜使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度角。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5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4、在图6中,A是发光点,A/ 是A 在平面镜里的像,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平面镜。
图5 图6
3、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照镜子时,人总是要面镜看自己的像,其原因是面镜是 ( )
A.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不变。
B.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不变。
C.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D.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2、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
A. 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成一线”。
B. 树林中地上有圆形亮斑。
C. 人在灯光下自己的影子。
D. 在平静的水中看到自己的像。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反射光线是 ( )
A、逐渐偏离法线。
B、逐渐靠拢法线。
C、不发生变化。
D、无法确定。
4、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100,那么反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
A、700 B、450 C、350 D、550
5、某同学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7所示,此时他看到的全身像应是
( )
6、一小球沿水平桌面向平面镜运动,可看到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则镜面与桌面的夹角为 ( )
A、300 B、450 C、900 D、1350
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在空中飞动,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的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指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四、实验题(每格2分,共14分)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在桌上竖立一块 做平面镜,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看到烛焰的像,又能 。
2、图8中,A、B两支蜡烛大小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
3、点燃蜡烛A,移动 的蜡烛B,直到从镜前不同位置上看去,镜后的蜡烛B好象 ,则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 位置。
4、用 分别测出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
五、问题研究题(3分)
如图9所示,物体AB直立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面镜处插入一块不透明的木板CD,CD的下端D与AB的中点等高,则人从平面镜内能否看到AB完整的像?若能够,则与未放CD有何区别?
平面镜成像(B卷)
(完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充题(每格2分,共34分)
1、 太阳、月亮、钻石、电影放映时的银幕、燃放着的焰火、北极星等,其中不属于光
源的是 。
2、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在这三种介质里,光传播速度最大的是在 中。
3、灯光下可以玩“手影”游戏,墙面上会出现生动的动物形象,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表明了 。
4、一束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600 ,那么反射角为 。如果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少4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5、若太阳光与竖直面成250角射在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若太阳光垂直射在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6、人离平面镜距离为1.5米,在他身后2米处有一把椅子,则镜中椅子的像离人
米,椅子和它自己的像相距 米。
7、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
8、一只小鸟在秀丽的石门湖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为10米,小鸟距水面1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的鸟的“倒影”是 像(填“实”或“虚”),它是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米。
9、如图2所示,一舞蹈演员正在平面镜前矫正姿势,,请观察比较她和她的像,并由此得出平面镜的像是 。
二、作图题(每题4分,共16分)
1、 在图3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里的像S/
2、 在图4中,已知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画出发光点S
图3 图4
3、 在图5中,从光源S发出的光中,有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完成这一光路图。
4、 在图6中画出能使入射光AO的传播方向顺时针改变1200的平面镜。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则入射角应为 ( )
A、900 B、300
C、00 D、1800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镜面的大小
B、观察像的角度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2、水平桌面上有块厚玻璃板,上面放着一枚壹元硬币,硬币与它的虚像相距10毫米,
则玻璃板的厚度约为 ( )
A、2.5毫米 B、5毫米
C、10毫米 D、20毫米
4、如图7所示,有一人站在平面镜前,在镜中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在平面镜后放一个不透明的物体M,那么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不能成完整的虚像
B、 仍能成完整的虚像
C、 成像与否决定于物体M与镜面的距离
D、 部分像被M遮住看不到
5、在狭小的房间的墙上挂面镜子,会有增大空间的感觉,这是
由平面镜 ( )
A、 所成的像使人产生了幻觉
B、 所成的像与物的距离总是物与镜的距离两倍的特点
C、 能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特点
D、 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特点
6、我们都知道猴子不能捞起水中的“月亮”,对水中“月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中的月亮是缩小的虚像
B、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大于井的深度
C、 水中的月亮是缩小的实像
D、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的深度
7、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离平面镜越近,他看见的自己的像就越大
B、 平面镜的高度小于人的高度,镜中仍可以形成完整的人像
C、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镜面向人倾斜时,人的像也向人倾斜,像的位置不变
D、 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当镜子竖直向上移动时,人像的大小、位置不变
8、汽车夜间行驶时,驾驶室内不开灯的原因是 ( )
A、 节约用电
B、 若开灯,车内的物体经玻璃窗成像在车外,干扰司机的视线
C、 若开灯,车外的景物经玻璃窗成像在车内,干扰司机的视线
D、 以上原因都是
四、实验探究题(16分)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 ,另外还有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和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比较
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 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
2、如图8,是有玻璃面的柜子,现要求不打开柜子就能用刻度尺测出它的深度,请你试一试,并说出你的方法。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A卷)
(完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充题(每格2分,共40分)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角小于 角,当光从玻璃表面成900角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等于 度。
3、如图1所示,已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1=∠4,FG⊥DE,则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是界面, 是反射角, 是折射角,玻璃处于 方。(选填“上”、“下”、“左”、“右”)。
4、如图2所示,一把插在水中的汤匙,看上去在水面被折断一样,这是由于 。
5、图3中有六种不同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填字母符号)
6、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一定可以得到一个 、 的 像,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约在
范围内。
7、幻灯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它们都能成 像,但不同的是幻灯机镜头成的是 像,放大镜成的是 像。
二、作图题(每题4分,共16分)
1、 如图4所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试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在图5A、B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5
3、 根据图6(A)(B)中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图6
4、 如图7所示,S为凸透镜前的发光点,S/为S的像,试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在图中作出折射光线。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
A、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2、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则不能
B、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无光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 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D、 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3、用照相机给物体拍照时,照相底片离镜头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等于焦距
C、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D、大于两倍焦距
4、当蜡烛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距透镜15厘米处移动时 ( )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6、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7、物体离凸透镜分别为18厘米、12厘米、8厘米时,分别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虚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应满足 ( )
A、18厘米>f>12厘米 B、9厘米>f>8厘米
C、9厘米>f>6厘米 D、6厘米>f>4厘米
四、实验题(第1题每格1分,第2题每格2分,共20分)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
(2)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 ,B是 。
(3)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 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使所成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
(4)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 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直到像最 为止。
(5)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应从 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看到烛焰的 、 、 像。
(6)在归纳实验结果时,应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分别跟凸透镜的
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2、如图9所示,在用光具盘、玻璃砖和激光束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中,
(1)由实验1可知: 。
(2)由实验2可知: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可知: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
五、问题研究题(2分)
进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公园内有许多“禁止丢弃玻璃瓶”的禁示牌,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B卷)
(完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2、 填充题(每格2分,共40分)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时,会同时发生光的 和 现象,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光逐渐偏离法线时,则折射光将 法线,反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偏离”或“靠近”),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夹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2、一入射光线与某界面成300角,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3、在碗底放一枚石制围棋,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围棋的地方,如图1所示,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围棋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使用放大镜时,必须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
以内,这样才能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 像。
5、利用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由3f增大为5f,则像距 ,像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放映幻灯时,若要使银幕上的像大一些,则镜头到银幕的距离应 ,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5厘米处,看到离透镜18厘米的光屏上成一实像,则此像一定是 的 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成另一个实像,应将凸透镜向 方向移动。
二、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1、 一束光射在玻璃和空气界面上时发生的现象如图2所示,请在图上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完成图3中的光路图。
3、 完成图4中物体AB的成像光路图。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0,则折射角可能为 ( )
A、00 B、300
C、450 D、550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 人站在河边看水中鱼的游动
C、 阳光下人的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3、一次小明参加物理兴趣小组,替老师放映幻灯,当放映一张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头像时,为了在银幕上得到正确的放映效果,应如图5中的哪个图那样放置幻灯片 ( )
4、如图6中所示,照相机的镜头上不慎落上了一个小黑点,那么拍出的照片 ( )
A、有一个放大的黑影
B、有一个缩小的黑影
C、无法成像
D、 照片基本正常
5、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 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通过透镜,眼睛能看到像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要调节光屏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7、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把一个物体放在距透镜的焦点4厘米处,则一定能成( )
A、 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四、实验题(每格2分,共22分)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分别将烛焰放在a,b,c,d,e各点,
如图7所示,并移动光屏位置使其得到清晰的像,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5)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得不到像。
2、如图8所示,开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位于a,b,c三点,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a,b,c三点的距离大小比例如图,但是左右移动光屏始终没有出现烛焰的像,
(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烛焰后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像,蜡烛是向
(选填“左”或“右”)方向移动。
3、某同学在做光的折射实验时,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分别斜射入水和玻璃中,如图9所示,
图9
(1)两图中入射角都是 ,
(2)图a中的透明物质是 ,图b中的透明物质是 ,
(3)a,b两图表明 。
五、问题研究题(5分)
现有一个盛水的烧杯和一枚硬币,请你设计一个能产生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反映的物理规律: 。
光学单元测试卷(A卷)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空题(32分)
1、光在 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在
中的传播速度大,近似为 千米/秒。
2、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中,能够会聚太阳光的是 镜。
3、入射光线跟镜面成900,当镜面转过300,反射光线转了 。
4、一束与平面镜成35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 。
5、池水的深度为2.5米,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3.81×105千米,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米,月亮像的大小 月亮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 立 大的 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斜着看插入水中的筷子,浸在水中部分变得向 折,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
7、图1中有四种透镜,其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 ,与照相机使用的透镜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均选填相应编号即可)
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图2所示,这时反射角大小约为 ,折射角大小约为 。
9、某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距透镜16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找到一个 、 、的 像,如果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则物体像的大小逐渐 。
10、在凸透镜成像中,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转换点是物距等于 处,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换点是物距等于 处。
11、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当手指到放大镜的距离为6厘米时,能看到清晰放大的指纹,这个放大镜的焦距 6厘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在各种不同的色光中,红、绿、蓝称为 光,白色光是一种 光。
13、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棱镜对不同的单色光的 程度不同。
14、在图3中,(A)、(B)两图分别表示小红站在岸上和水中的情况,对比两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现象表明 。
2、 作图题(12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4中发光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分别画出图5甲、乙中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图中AB为空气和水的界面。
3、图6中,S/是发光点S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以及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眼睛的光线。
4、请在图7中用作图法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图6 图7
三、选择题(24分)
1、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在游动,这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如图8所示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图8
3、如图9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4、如图10所示是光线透过平行厚玻璃板的光路图中,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图10
5、用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定是 ( )
A、倒立的像 B、正立的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6、一滴小水珠,滴在水平放置的贺卡的字上,人看到的水滴下面的字是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7、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则物体离凸透镜的
距离 ( )
A、一定为25厘米 B、一定为15厘米
C、可能为18厘米 D、可能为8厘米
8、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距凸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4厘米 B、6厘米
C、8厘米 D、16厘米
四、实验题(第1题每格1分,第2题每格2分,共18分)
1、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实验前,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1,该同学测出的焦距是 厘米。
(2)将 、 、 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他们的中心在 。
(3)然后,该同学共做六次实验,他将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厘米) 像的特点 像距(厘米)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光屏能否成像
1 30 倒立 缩小 能 15
2 25 倒立 缩小 能 约16
3 18 倒立 放大 能 约23
4 15 倒立 放大 能 30
5 9 正立 放大 不能 像距>物距
6 4 正立 放大 不能
(4)该同学分析上表,发现凸透镜之所以能成不同的像是因为 。
(5)他将物距和像距与凸透镜的一倍、两倍焦距比较,分析表中序号3和4得出:当物距 ,能在光屏上成一个 、 、 像,像距应 。
(6)他分析比较表中的序号 ,发现了它们的物距和像距正好对调,他思考后知道了原因,这是因为 。
(7)通过比较每次像的大小,他发现从序号1到4像逐渐变大,而序号6的像比序号5的像小,因此,他得出结论:物体越靠近 处,所成的像越大。
2、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如图12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图12
(1) 。
(2) 。
五、问题研究题(14分)
1、有下列光学器具:潜望镜、放大镜、老花眼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幻灯机。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 (填写器具名称),其特征为 ,都对光有 。
(2)另一类包括 (填写器具名称),起特征为
,都对光有 。
2、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中,有一浦东机场的建筑模型,如图13(a)所示,图(b)为该模型的俯视示意图。该模型包含了机场一期(已建)与二期(未建)的整体结构,二者是轴对称的。由于模型占地面积为L×2d,而展出场地只有L×d,于是制作者就设计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图,你认为制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解决问题的?
光学单元测试卷(B卷)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32分)
1、为了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木板的长度看去,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 。
2、离平面镜3米处站着一个身高为1.6米的学生,当他向镜前进0.5米,镜中的像与该同学的距离是 。若镜的高度是1米,则像的高度是
米,这是由光的 现象形成的,如果要使该同学与他自己的像的距离是3米,则该同学应向 再移动 米。
3、如图2所示,若以AB为界面,则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若以CD为界面,则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CD的 是空气(选填“上面”或“下面”)。
4、如图3所示的是光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由图可知,
是界面,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度。
图2 图3
5、要想利用凸透镜将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处,现在中学生近视眼现象很普遍,近视眼镜的镜片实际上是 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6、在河岸边的人观察水中的物体(如:鱼、水草等)时,觉得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 些。
7、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较大的正立的像,就应将幻灯片 放入幻灯机中,同时使幻灯片离镜头 些,并使幻灯机离银幕 些。
8、物体所呈现的各种颜色,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 、 、 所决定的。
9、太阳光透过汽车的蓝色窗玻璃,照射在穿白衣红裙的乘客身上,白衣呈 色,红裙呈 色。
10、某同学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4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一定在 厘米到 厘米的范围之内。
11、上题中,随着蜡烛的消耗,像不能在光屏的中央,如果不调整蜡烛和凸透镜,要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那么应 。
12、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5所示,试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像(填“虚”、“实”),电视机与玻璃屏风应满足的条件是 。
二、作图题(10分)
1、 在图6中,根据反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 物体AB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7所示,在适当的位置上画出平面镜。
图6 图7
3、 用一光学元件可以将光的传播方向进行改变,如图8所示,由A点射向O点的入射光线经某元件后沿OB方向射出,请在图8所示的三个图中,画出三种可能的元件,并完成光路。若为透镜,请画出透镜的主光轴,标出透镜的两个焦点F。
三、选择题(24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速比声速大,但比先进的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要小些
B、 入射角为0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C、 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则一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0,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跟原来的相比较 ( )
A、减小300 B、减小600
C、减小450 D、减小150
4、小明以正立姿势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前,由于位置不适当,以至看不到自己右胳臂的像,为了要看到他的全身像,小明身体必须向 方向移动。 ( )
A、前 B、后
C、左 D、右
5、如图9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容器底部的P处,当往容器中注水后,光线形成的亮点将 ( )
A、仍在P处 B、移到P的左边
C、移到P的右边 D、在P的上方
6、如图10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
A、AB B、AC
C、AD D、AE
7、一凸透镜的焦距为7厘米,在距凸透镜11厘米处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时物体距透镜的距离约为 ( )
A、19厘米 B、14厘米
C、13厘米 D、7厘米
8、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12厘米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物距为8厘米时,所成的像 ( )
A、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B、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像
四、实验题(20分)
1、现有如下实验器材:a.平面镜,b.火柴,c.两支蜡烛,d.玻璃板,e.光具座,f刻度尺,g.白纸。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 和 (填字母)。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比较 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 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
2、如图11所示,一部结构简单的照相机,此照相机用一焦距f=50mm的凸透镜制成,一女孩站在相机前2米处。
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
(1) ;
(2) ;
(3) 。
五、问题探究题(14分)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他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红花反射 颜色的光,吸收 颜色的光。
(2)短文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阅读短文可以知道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 (选填“强”或“弱”)。
(3)短文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
2、有两只相同的放在水平桌面上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不含气泡的纯净水,另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着盖子,不用任何器件,也不移动杯子,你能想法用眼睛判别哪只杯子中有水吗?
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34分)
l、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发现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质量的单位是 ,在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3、 叫质量。如果宇航员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其质量为 克;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 (填变大、不变、变小)。
4、如图1所示,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5、某同学用脚步估测距离,已知他从教室到
图书馆,2l米的路程走30步,从他家门口走到学校
门口,共走了800步。则学校距他家 米。
6、如果我们作一次太空之旅,在航行的第一阶段,我们将离开地球,进入 。当我们离开地球大气层时,天空变成了黑色。在太阳光照射下,我们能看到九颗行星,其中呈现蔚蓝色最美丽的是 。
7、在学习了摆的故事和启示后,小王同学用乒乓球做了一个实验,先将乒乓球举到一米高处,然后斜抛在水泥地面上,观察乒乓球在水泥地面上的运动情况,利用手中的计时器记下了乒乓球在 跳 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位置情况,如图2是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图。
由上图可知,该乒乓球跳动的周期是 秒,小王在这个实验后,又提出疑问:乒乓球跳动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设想一下,乒乓球跳动的周期可能与 、
有关,
二、选择题(21分)
1.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
A.12厘米=12×l/100=O.12米; B.12厘米=12厘米×1/lOO=0.12米;
c.12厘米=12厘米×l/100米=0.12米; D.12厘米=12×1/100米=0.12米。
2.下列最接近1分米的是 ( )
A.大拇指甲的宽度 B.手掌的宽度
C.小指的长度 D. 两手臂侧平举,两中指间的距离
3.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B.原子核虽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C.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D.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4.如图3所示,正确反映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5.用拉长了的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 ( )
A.比实际值偏小 B. 比实际值偏大
C.与实际值相等 D. 无法判断
6.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计算出脉动时间为 ( )
A.1.33秒 B. 0.75秒
c. 0.0125秒 D. 均不对
7.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我们把离太阳近的称为近日行星,离太阳远的称为远日行星,跟太阳到地球距离相差不多的称为类地行星,行星自身直径很大的称为巨行星。请你对照第四大题第4题表格中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把木星、土星被称为 ( )
A.类地行星 B. 巨行星
c. 远日行星 D. 近日行星
三、配对连线题(16分)
1. 牛顿 发现三种射线
居里夫妇 万有引力定律
汤姆逊 发现镭和钋
卢瑟福 电子的发现
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把物体与对应的质量用线连接起来。
一瓶矿泉水 200克
一只鸡蛋 500克
一只生梨 350克
一罐可乐 50克
四、实验题(25分)。 .
1.做“研究影响摆球摆动周期的因素”的实验,现有如下器材;较长的细线、质量为100克和200克的钢球各一个、铁架台一套、夹子一个。
(1)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
(2)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某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摆线长度 摆球质量(克) 摆幅 连续摆动10次时间(秒) 摆动周期(秒)
1 l 100 一拳宽 20
2 1 200 一拳宽 20
3 1 100 半拳宽 20
4 0.5 100 一拳宽 14
5 0.5 200 半拳宽 14
① 完成“摆动周期”一栏填空。
② 分析比较前两次实验,可得初步结论:当 和 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
③ 分析第 次和第 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
摆动的周期与摆幅无关;
④ 第1次和第4次实验是保持 和 不变,研究摆球摆动周期与
的关系,并可以得到结论: 。
2.如图4中(a)、(b)中所示是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出现的情况,要使天平横梁达到水平平衡。
则:(a)图应 。
(b)图应 。
当该同学调节平衡后,所加的砝码有lOO克砝码一个,50克砝码一个,10克砝码两个与移动的游码,如图所示,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克。
3.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某同学用该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有6个点,如图5所示,A-F间的时间间隔为 秒。
图中从A点到c点与从D点到F点所用时间是 秒。该纸带拉的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判断的理由是: 。
4.下表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行星数据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直径约(千米) 5000 12000 10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3000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5900
绕日周期约(年) 0.25 O.6 1 1.9 12 29 84 165 248
自转周期约 59天 243天(逆向) 23小时56分 24.5小时 lO小时 10.25小时 ll小时 16小时 6.5天
(1)行星离日越 ,绕日周期越 ;
(2)金星的“年”和“日”有什么特别之处 ;
(3)若将地球想象成一个直径为30厘米左右的篮球,按同样比例缩小,则火星相当干直径为 厘米的球,它与太阳间距离 千米。
五、问题探究(4分)
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出自行车轮胎的周长。(要求说出测量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期末测试卷 (A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 填空题(32分)
1、在国际单位制度中,时间的单位是 ,质量的单位是 。
2、如图1(a)所示,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约468米,合 千米,如图1(b)所示,上海到济南的铁路线长度约946千米,合 厘米。
图1(a) 图1(b)
3、请将图2中各图字母按照原子模型建立过程的顺序排列: 。
4、 发生变化时从 释放出的能量就是核能。
5、太空之吻、慧木相撞发出巨大的能量与剧烈的振动,但在地球上的人却没有听到一点点声音,其主要原因是 。
6、北京天坛有个回音壁,名三音石,如图3所示,这现象表明障碍物对声波的 作用。
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辩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8、儿童声音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图4(a)、(b)两波形图分别是儿童和成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由图可知, 图是儿童发声的波形。因为音调由声音振动的
决定。
9、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这个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3米,当
他向镜面前进了1米,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为 米。在此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选填“变高”、“变矮”或“不变”)。
10、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可看到 三原色光。
11、如图5所示,A物体几乎没有反射光线,B物体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C物体只反射红色光线,A物体是 色, C物体是 色。
12、小李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面的脉动次数是56次,那么,他乘电梯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秒。
13、下表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直径(千米)约 5000 12000 12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3000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5千米)约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5900
绕日周期约(年)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248
自转周期约 59天 243天 23小时56分 24.5小时 10小时 10.25小时 11小时 16小时 6.5天
大气主要成分 没空气 二氧化碳 氮、氧 二氧化碳氮,氩 氢、氦、甲烷、氨 氢、氦、甲烷、氨 氢、氦、氨 氢、氦、氨 ?
(1)九大行星中自转最快的是 。
(2)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含有其他星球所没有的气体是 。
(3)九大行星中绕太阳公转最慢的是 。
(4)被称为类地行星的四颗星,离日距离由远及近排列是 。
14、某人观察下面六种现象,(1)厚玻璃板下面的字靠近玻璃板的表面,(2)水中出现一个月亮,(3)日蚀,(4)窗玻璃上有自己的像,(5)使用照相机拍摄,(6)夏日中午,树荫下有一个个圆形光斑,(7)沙漠上的“海市蜃楼”。
他们属于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全反射的现象是 。
15、一束光线以300角斜射到玻璃和空气界面上,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如图6所示,此时入射角是 ;折射角是 。
侧是玻璃, 侧是空气(均选填“上”、“下”“左”或“右”)。
2、 单选题(24分)
1、如图7所示,某校初三学生正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 )
A、4米 B、7米 C、 10米 D、12米
2、站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听不到自己回声,其主要原因是 ( )
A、老师讲话声音不够大
B、教室里有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
C、讲台离墙太近,原音和回声混在一起
D、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
3、像太阳一样所有恒星内部都在进行着 ( )
A.原子核裂变 B.原子核聚变
C.化学反应 D. 以上几种多有
4、在上海市明珠线高架道路上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
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车辆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减少对道路两旁住宅、办公楼的噪音污染
5、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106毫克的是 ( )
A、 一只鸡蛋 B、一只蜜蜂
C、 一头牛 D、 一只鸭
6、图8描述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图 ( )
图8
7、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在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清晰像时,那么光屏离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
A、8厘米 B、10厘米 C、18厘米 D、25厘米
8、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3、 作图题(15分)
1、在图9中,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在图10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9 图10
3、在图11中,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上画出物体AB。
图11 图12
4、在图12中,S点为光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过P点的反射光线。
5、在图13中,用作图法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4、 实验题(17分)
1、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摆线长度(米) 1 1 2
摆动幅度 较大 较小 较大
摆球质量(千克) 0.1 0.1 0.2 0.2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 20 20 t
(5) 比较实验1 和2可知: 。
(6) 比较实验1和3可知:摆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请在表格中填入第2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7) 比较实验3和4,你认为在第4次实验中测得的t应 20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2、如图14所示,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烛焰的清晰的像,这时物距 厘米,像距 厘米。光屏上成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 (选
填“虚”或“实”)像。
3、如图15所示,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响度。在该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第二次用较小的力敲击相同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响。请把观察到的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的幅度变化画在下面的空框中,并写出该实验的结论: 。
5、 问题研究题(12分)
1、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得到的白纸如图16所示,图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B、C是点燃蜡烛所放位置,A/、B/、C/分别是蜡烛像的位置。请你通过作图和测量对这张白纸进行研究
(在试卷上留下痕迹),并分析、归纳
得出初步的结论:
。
2、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把钢尺、一根吸管、一只装有水的玻璃杯,就可做不少有关光、声的实验。请你写出其中的三种,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
(1)实验方法、现象: 。
(2)说明的问题: 。
实验二
(1)实验方法、现象: 。
(2)说明的问题: 。
实验三
(1)实验方法、现象: 。
(2)说明的问题: 。
期末测试卷 (B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33分)
1、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 、 、 、 、
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2、见图1所示,是我们熟悉的物件。你知道人们利用它们的有关物理原理,发展了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吗?
图1
例如:利用(a)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摆钟。
请举一例:利用(b)竹晴蜓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 。
请举一例:利用(c)爆竹(冲天炮)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一例:利用磁铁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 。
3、某次测量活动中,一位粗心同学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完整。
(1)、人正常行走时,一步长约0.8_______。
(2)、一节1号电池的高度约0.6_______。
(3)、一位中学生的质量是55 。
(4)、一袋牛奶的质量约为200 。
4、我们做一次想象中的太空之旅,离开地球后,先进入 系,下一阶段将进入
系,再飞向 系。
5、如图2所示,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时,音叉能把小球弹开。该实验证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
6、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压扁后,按图3所示的方法剪去两角,在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来,逐渐剪短吸管,吹出的音调将 (选填“变高”或“变低”),其原因是
。
7、放射性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现在已经确定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
8、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从核内部释放出的能量是 能,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是 能。
9、19世纪末人类首先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是 ,它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图4中“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庄子远在古希腊原子论之前就提出的,其中包含了物质 的哲理。
10、在图5所示,将手紧靠在一个盛满水的球形烧瓶后,会看到手的像比手大,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此时盛满水的球形烧瓶相当于一个 镜(选填“凸透”或“凹透”)。
11、中国古代诗句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潭清疑水浅”是描述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是描述光的 现象。
12、灯发出的光是 光(选填“单色”或“复色”),可以用 镜来验证,将 、 、 三色光重合在一起会形成白光。
二、选择题(24分)
1、 人身体上最接近50毫米长度的是 ( )
A、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的长度 C、肩膀的宽度 D、手臂的长度
2、关于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
C、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D、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2、 见图6所示,小徐同学将一块石头扔到
井里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徐同学先听到溅水声。
B、小徐同学先看到溅起的水花。
C、小徐同学同时听到溅水声和看到溅起的水花。
D、无法判断。
4、见图7所示,为一示波器屏幕显示的三种乐音的波形图。响度最强,音调最高的波形是 ( )
图(a) 图(b) 图(c)
A、图(a) B、图(b) C、图(c) D、图(a)和图(b)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
C、声音在空气中比水中传播快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
6、小梅同学利用一部打点50次的纸带打点计时器记录一只皮球下落时的情况,纸带上的记录如图8所示:皮球下落到地面需要时间是 ( )
A.7秒 B.0.12秒 C.0.14秒 D.6秒
7、图9反映的是筷子插入水中发生折射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8、如图10所示,凸透镜到蚂蚁的距离为4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6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
三、作图题(14分)
1、在图11中,已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在图12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图11 图12
3、请在图13中用作图法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4、见图14所示,请你完成下列光路图。
红 绿 蓝
红
图 14 绿
蓝
透明体为蓝色 不透明体为红色
四、实验题(21分)
1、 如图15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中支架上竖直放置的是一块 。该同学将光
屏放置在图中像的位置上时,光屏上并不呈现蜡烛的像,
这一现象说明 。
2、小梅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她用同一小球,保持相同摆幅,只改变摆线的长度,做了三次实验。下表是三次实验的测量结果:
摆线长度(厘米) 51 45 28
连续摆动10次时间(秒) 14.5 13.3 11
(1)、摆线长度为45厘米,摆动周期为___________秒。
(2)、如果要使摆动周期恰好为1秒,摆线长度应该___________28厘米(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3、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A)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B)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C)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u>2f,观察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测量出像距ν,并将它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相比较:(D)减小物距,使物距2f>u>f,按步骤(C)的要求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E)进一步减小物距,使物距u(1) 该同学上述操作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① ;
② 。
(2)该同学在整理器材前发现,光屏上有教室窗子的像。这是由于窗子离凸透镜的距离
,窗子在光屏上成一个 的像。
4、如图16所示,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音调。在该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兹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兹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请把观察到的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的疏密情况画在下面的空框中,并写出该实验的结果。
结论: 。
五、问题研究题(8分)
1、见图17所示,在一场100米赛跑中,计时裁判看到旗子摆动时便按下秒表计时。如果计时裁判是以听到枪声时,按下秒表计时,发生的时间误差是多少秒?(设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3、 下表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部分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完成下列问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直径约(千米) 5000 12000 12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3000
与太阳平均距离约(106千米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5900
绕日周期(年)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248
公转速度(千米/秒) 47.89 35.03 29.79 24.13 13.06 9.64 6.81 5.43 4.74
(1)、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星。
(2)、分析表格中第三行和第五行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群似小行星的石块也在绕日运转,根据上面表格中的绕日周期,请估计一下它们的绕日周期,并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让我们启航(A卷)
一、填空题(每格1分)
1、力;热;声;光;电 2、米;千克;秒 3、刻度尺;测量要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4、摆的等时性;伽利略 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0.05;不变 6、克;分钟;毫米;米 7、1.545;0.075 8、173000;0.173 9、4;0.25 10、1毫米;2.70 11、水平;零刻度;平衡螺母;左;分度盘的中央 12、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在右盘中加小砝码或向右拨动游码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B 2、A 3、B 4、A 5、D 6、B 7、B 8、B 9、B 10、C
三、实验探究题(第1、2、3、4题中每格1分(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