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课题导入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目标引领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对峙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阅读第一子目【淝水之战】内容,请找一找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成语典故、结果和特点。独立自学2.阅读第二子目【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思考:北魏何时由何民族建立的?孝文帝迁都到哪里?他又是如何进行汉化改革的?(4分钟)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383年前秦VS东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前秦失败 东晋胜利以少胜多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影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引导探究历史上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386年拓跋珪重整旧部,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即代王位。396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定都平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其孙拓跋焘先后灭夏、北燕、北凉,在439年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历史小档案之 北 魏北魏骑兵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当时(北魏统一北方前后),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北魏在统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探究落后的文明无法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形势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五岁继承皇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受其影响,继续推行改革。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引导探究—迁都洛阳 孝文帝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月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记》引导探究—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穿汉服说汉语联汉姻改汉姓1234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引导探究孝文帝改革有何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生产生活思想文化民族心理民族交融结硕果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引导探究1.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交融的影响2.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一家人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目标升华“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们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呢?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当堂诊学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2.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羯族 D.氐族3.鲜卑贵族身穿汉族服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BAD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当堂诊学4.如右图所示,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D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6.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民族出现大交融趋势,其最为生动的事例包括( )
①“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②汉族人民学习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 ③胡床、椅子、方凳传入内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当堂诊学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CD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当堂诊学7.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8.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DA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强化补清完善笔记,背诵基本知识点。汉人胡服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胡人汉食席地而坐材料一:西晋时,匈奴、羯、氐、羌、乌桓等族大多已用汉语。至北魏统一后,中原地区通行的只有汉语和鲜卑语。孝文帝改制,命令断“北语”,从“正音”,汉语成为主要通用语。材料二:胡乐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胡笳、羌笛、琵琶等胡乐器及胡曲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民族大迁徙,漠北、西域音乐大量输入黄河流域,与汉族音乐交融汇合,其中龟兹乐和西凉乐对我国北方民族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