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3.1动物的生命周期 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特点及其共同性;2. 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3. 了解环境的变化对动物生命周期 的影响。
重点难点 生命周期的特点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1、蝴蝶、海龟的寿命 2、图片二、人的一生1、读图3—1探究:①不同时期人的特点②不同时期的人进行直线连接2、自己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目前又正处于什么时期?3、读图3-2探究:①填方框中的内容②总结人的生命周期③体会4、讨论:人类为什么能得到不断的延续三、青蛙的一生1、春季,田间、池塘边你能见到的小动物是什么?2、读图3-3探究:①填空②填方框③展示④讨论:蝌蚪与成蛙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的不同点3、变态发育4、介绍青蛙四、蝗虫的一生1、引:夏季,荒草地或庄稼地里,你有时能见到大小不同的蝗虫;冬季,在土里你可以挖掘到蝗虫的卵块2、读图3-4探究:①提醒 ②蝗虫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3、介绍蝗虫五生命周期1、思考 2、归纳 3、讨论:你觉得哪些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寿命?请举例流、小结
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他们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课 题 3.2 新生命的诞生(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出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组成器官、部位及其功能2.能说出精子、卵子的基本结构、相对大小和形态3.能简单地叙述出精子与卵子受精过程及受精地点、受精卵着床位置、胚胎发育过程和分娩养育的过程4. 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与方式
重点难点 精子、卵子的基本结构受精过程及受精地点、受精卵着床位置、胚胎发育过程和分娩养育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 新生命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一、 受精 / 精子<-- 男性的睾丸 \受精卵 <-----| | 生殖系统 \ 卵 <-- 女性的卵巢 /二、 观察课本上的精子和卵细胞结构图,比较异同点三、 受精的过程:位置,实质四、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细胞分裂-->着床-->胚胎(胎儿)-->婴儿产出 大致的时间 介绍母亲节,让学生回去后感谢一下母亲。胚胎在母体内获得营养的途径:开始,由卵黄提供 着床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五、分娩:婴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六、注意事项:1. 母乳喂养 2. 孕妇慎用或禁用的原因3. 胎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
反思 这节内容的前面部分比较熟悉对于后面部分,需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这节课中,进行了 亲情教育:关于母亲节的部分。
课 题 3.3走向成熟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发育所要经历的几个时期。2.知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重点难点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人的一生要经过几个生长期?你已经经历了那几个生长期,正处什么时期? 学生回答。师总结: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女孩13—14岁进入青春期,男孩一般玩二年。师:你近来从自己和同学的身上感受和观察到某些变化了吗?(身体变化、心理变化)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资料分析]看人体的生长曲线图。学生小组讨论人在哪二个时期生长最快?青春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师:学生看人体青春期和儿童期的对比图并结合自身的发育特点说说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学生总结。并写出来遗精及其原因,月经来潮的原因及经期卫生。小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⑴形态、功能发育: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显著增加。差异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分析、理解等能力迅速提高;心脏重量增加;肺活量显著增大)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对疑惑不解的问题要询问、求教,求得指导帮助,以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身心变化,因为性知识是一门科学知识,不应回避;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自尊、自爱。学会培养自控能力!!
反思 今天,猜都知道那些学生的表现。所以难得的做起了思想教育工作。效果还不错。
课 题 3.4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时间
教学目标 1、复习引导认识有性生殖的概念。2、导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3、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衰老和死亡的实质。
重点难点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 以生物最终会死亡,为什么…?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有性生殖: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动物的受精方式动物胚胎发育方式无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二、衰老和死亡衰老的实质: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死亡的标志是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其中大脑停止活动是死亡的主要标志。[小结][课堂练习]
反思 学生对于有性生殖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于无性生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啊,毕竟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矛盾的。但人的认识范围是有限的。对此,只能通过加强学生的观察内容来加强印象了。一个字:失败
课 题 3.5植物的一生(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 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2. 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重点难点 种子的主要结构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 将学生五一期间的作品进行展示,完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结构[师] 在黑板上画出种子结构示意图1. 蚕豆的结构 [花生] 胚 和 种皮2. 玉米种子的 胚 和 种皮。3. 比较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相同品不同点。[师] 胚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一旦胚受到损伤,种子就不能萌发,所以,胚的完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内因。胚乳和种皮只不过是在胚长成幼苗过程中提供营养和保护的作用。4. 种子的分类。1.根据种子内有无胚乳,种子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5. 种子的成分。种子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小结]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家乡,了解生活,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未知的精神,这可以认为是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作为教师,如何对课本知识进行更好的构建,将其中的知识融会于学生的已知范围,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课本走向生活,从抽象的知识走向实践的指向... 该做的还有很多。
课 题 3.5植物的一生(二) 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重点难点 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 春暖花开,是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的季节。一、种子的萌发:为什么在春天萌发呢?种子萌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生找出 变量师:选择合适的变量——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分组实验]1.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 注意变量的控制选择3. 对照课本上的设计方案,分析要比较哪些证据?[师] 从实验结果来看,阳光影响植物的生长一个次要原因。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空气 水分 温度4. 种子萌发的过程5. 探究水稻萌发的因素[课堂练习][小结]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反思 学生五一种了那么多的种子,对于植物的种子萌发条件还是掌握的但是对于控制变量法,只有几个学生能掌握了。能力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课 题 3.5植物的一生(三) 时间
教学目标 芽的结构和分类芽的生长特点
重点难点 芽的结构和分类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芽的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芽分为顶芽和侧芽。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小结][课后练习]巩固
顶芽与侧芽之间的生长关系忘记介绍了。晚上有时间再讲解一下。
课 题 3.6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 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传粉、受精等过程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导入]:演示荷花,进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结构,说明雌蕊和雄蕊结构。 一、传粉 传粉:结合图3-47棉花和豌豆花的传粉方式并讨论总结它们传粉的不同点。 豌豆花在没有开放时,花粉已经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是自花传粉; 棉花是异花传粉。 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普遍) 异花传粉的方式可风媒与虫媒等。把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 [讨论]: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课件展示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图片 ) 总结虫媒花的特征:花瓣鲜艳,花蜜香甜等; 风媒花的特征: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说明传粉并不是很容易的,从而说明生命的可贵) 二、受精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三、果实、种子的形成 [课件演示果实的形成] 传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会枯萎、凋谢呢?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 ]不断发育的是:子房、胚珠 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多个胚珠发育成多个种子。 如果植物传不了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传粉不能完成,果实、种子不能形成) 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见图3-53讲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 [小结]: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完成了有性生殖。
学生对于某些常识性的知识缺少了解,而这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该说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悲哀。对于身边的事物,学生如果有自己的观察,有认真的思考,绝对不会一无所知。
课 题 3.6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二) 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主要的无性生殖方式了解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利用
重点难点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除了这些器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外,植物体还有哪个结构能起到繁殖作用呢?[根、茎、叶]。确实如此,植物的根、茎、叶也有一定的繁殖作用,植物体靠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过程叫营养繁殖。一、营养繁殖的方法 1.分根法:夹竹桃、腊梅等灌木,它们的丛生茎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 2.压条法:方法见书 3.扦插法4.嫁接法:砧木 接穗 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接合优点:保持亲本特性;大量繁殖,较高的经济效益二、组织培养 说明: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主要原因是: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例如:利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大量生产有经济价值的试管苗,然后移入温室或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在花卉、果树和林木等多种植物上已用此种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
反思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花卉和水果的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课 题 4.1地球的自转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特征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引入]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一、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分析:1.绕轴旋转问题: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 3.周期:23:5 形象的比喻:6二、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 从全球看是怎样的? 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 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 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⑴ 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 ⑵ 太阳光的照射三、实验:在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 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完成科学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地球的自转”遂昌话叫“炒延饭”的一节内容。学生对于其中的知识,虽然并不是绝对的清楚,但也是属于绝对的了解。地球自转是怎么回事,地球自转有那些数据特征,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自己从一些文字里直接了解的内容。故此,在本节课的内容上,只用了5分钟来介绍这些“重点”知识。 为了吸引学生,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课 题 4.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2、知道日界限两侧的日期变化。3、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重点难点 概念区分 计算区时 日界线。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地方时和区时 电视台、电台播报“北京时间”,为什么不说是“北京的时间”,“宁波时间”呢?【在黑板上把这三个时间写下来】 地球自西向东转,宁波比北京要在东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北京的时间和宁波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地方时:同一瞬间,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的时间相同)1. 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2. 很难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所以,要分,但又不要分得太细。区:全球分为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 一天24小时,一圈3600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北京的时间=>>地方时≠宁波的时间 北京时间=>>区时,是以东经1200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中的标准时间。因为宁波、北京都在这个时区中,所以,宁波、北京都用北京时间。1、中国地跨五个时区,为了方便,把全国分成两个时区。2、一个时区覆盖很多国家,而很多国家的区时名称都不一样。二、世界各地的区时: 宾馆大堂里的钟准不准?帮助校准 (学生按步骤进行)1、确定当前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2、找出各城市所在的时区—— 3、计算北京与各城市的时区差——东京(+1)、纽约(-13)、伦敦(-8) 4、根据东早西晚原理,运用区时差计算各城市区时! 三、日界限: 环球飞行:“环游地球80天“,引出问题。 向东环球:比地球快,多了一天,要减掉。 向西环球:比地球慢,少了一天,要加上。环游地球80天,他自己计算时间是用了81天,但是,因为向东,要减掉,所以,实际只用了80天。但时间不变 【讨论】1、P126两个五一节问题。 2、双胞胎问题。
反思 时区计算方法二:先算出中时区的时刻,再算所求的时刻 东加,西减。如:东八区12点,中时区-8为4点,则东九区+9为13点钟。
课 题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一) 时间
教学目标 1、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2、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3、了解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
课 题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二)
教
学
过
程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1、探讨在一天内杆影的变化。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二、地球的公转 1、杆影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2)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小结]
反思 课本上的太阳高度表示图,学生看不怎么明白。所以多用了点时间在这上面。也许,对于大多数同学可能是浪费了点时间。但我还是想着要去浪费一下。不能落了谁。
课 题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二) 时间
教学目标 1、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2、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3、了解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1. 天亮时间,夏天和冬天分别大约是几点?为何不同?2. 你所居住的地方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结论: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2、北半球:【读图P132】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6月22日)为什么?太阳直射点移到其最北端。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5、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6、南半球各纬度长是否相等?(不等)7、有什么变化规律?(纬度越高,夜越长)8、当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的情况与直射北纬23.5度的情况有何不同?二、五带划分1、春节:哈尔滨人溜冰,看冰灯;广州人看花市,玩狮舞。【引出】纬度高低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主要是因为纬度不同造成的,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太阳能丰富;阳光斜射的地方,能量分散,热量较少。2、(1)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有无阳光直射是划分热带的依据?(3)为什么有无极昼现象是划分寒带的依据?寒带极昼期长时间受阳光照射,为什么还是寒冷?(用手电演示)【答】寒带虽有极昼现象,但是由于太阳入射角很小,阳光仍比温带少得多。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重要原因。
反思 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学生仍就存在疑问。为什么呢?缺少体验!! 应该再设计个实验内容吧。
课 题 4.4 日历上的科学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重点难点 公历农历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引入]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月相变化周期大约多少天?这些年按年、月、日、时等计算或安排时间的方法叫历法,为了方便,人们通常制成日历、挂历、台历等。我国日历的组成:历法是从日、地、月三者运动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依据制定的,日历也是地球运动的综合效应之一。P138观察讨论图4-24,获取信息并展开介绍。一、我国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工农兵)1、公历:公元记年,一年365.2422天、四季、十二个月、五十二周,每月三十天或三十一天(除二月)。属于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依据缺点:只顾太阳,不顾月亮,月份与月相无关。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29.53天)为依据缺点:偏爱月亮,丢掉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使日子与节令脱离。 2、农历:干支记年,一年354.36天,十二个月(除闰月),每月二十九天或三十天。农历是阴阳合历——优点:统一阳历和阴历,保持两全其美,既能照顾季节时令,又能使每月的月相与日期固定。二、闰年与闰月: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后回答,引出闰年、闰月的概念:A.地球公转一周是365.2422天,而一年的天数为整数,小数部分如何处理?(P138思考)B.月相周期为29.53天,那么12个月共计多少天?与公历一年的365.2422天相差多少天?如何处理这对矛盾?(354.36天,相差11天左右,所以每隔两、三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要加上一个闰月)闰年:公历,公元年能被4整除(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
课 题 4.4 日历上的科学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重点难点 公历农历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的为闰年,该年为366天。(多出的一天为2月29日) 闰月:农历每隔2、3年有一个闰月四、二十四节气: P138观察(课件)、思考,得出:1、农历的年、月、日与公历的不同(原因:依据不同)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呢?(看书P139上面)从而再次理解农历属于阴阳历。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分。
反思 对于历法的知识,我自己也是不懂的多啊。24节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说的比较少。学生只能做到听说吧,还有,今天是世界无烟日。[为了明天,请您不要吸烟]~``
体内受精
体外受精
胎生
卵生
PAG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