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简单线段动点问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简单线段动点问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24 15: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几何动态计算-动点问题
热身练习:
如图,线段AB=10,动点C从点B向右以2个单位向右运动,t秒后BC多长?AC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BC=2t,AC=AB+BC=10+2t(线段的和定义)
变式:上题中向左运动,t<5时,AC= ;t>5时,AC=
解析:t<5时,AC=10-2t(线段差的定义); t>5时AC=2t-10
经典例题:
如图,已知直线l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m,CD=n,且m,n满足+=0.
(1)求线段AB,CD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线段AB的中点为M,线段CD中点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N,线段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4,求线段BC的长;21·cn·jy·com
(3)将线段CD固定不动,线段AB以每秒4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M、N分别为AB、CD中点,BC=24,在线段AB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内,始终有MN+AD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在那一个时间段内.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
(1)AB=4 ,CD=8(利用非负数之和等于零)
(2)线段运动实际计算时转化为关键点M、N的运动,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可能没追上可能超过两种情况。
若6秒后,M’在点N’左边时由MN+NN’=MM’+M’N’, 2+4+BC+6×1=6×4+4,BC=16;21教育网
若6秒后,M’在点N’右边时,MM’=MN+NN’+M’N’, 6×4=2+BC+4+6×1+4,BC=8www.21-cn-jy.com
(3)运动t秒后 (t有两个临界点,分段讨论)
当时
(定值)
本题第(2)(3)问也可以放到数轴上设出M点的初始位置,结合运动、位置算线段长来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
1.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左侧, C在D左侧),且|m-2n|与(6-n)2互为相反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求线段AB、CD的长
(2)若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且BC=4,求MN的长.
(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与点B重合,P是线段AB上任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 是定值;②.是定值,请选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图,点O是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O、B同时出发,
以2cm/s、4cm/s的速度在直线AB上运动,点C在线段OA上,点D在线段OB上。
①设C、D两点同时沿直线AB向左运动t秒时,AC:OD=1:2,求的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在①的条件下,若C、D运动2.5秒后都停止运动,此时恰有OD-AC=BD,求CD的长。
③在②的条件下,将线段CD在线段AB上左右滑动(点C在O、A之间),若M、N分别为AC、BD的中点,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总不会发生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已知多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a,多项式的次数为b,常数项为c.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A、B、C.21·世纪*教育网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2、(单位长度/秒),当乙追上丙时,乙是否追上了甲?为什么?www-2-1-cnjy-com
(3)在数轴上原点的右侧是否存在一点P,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请直接指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解:(1)非负数之和等于零,想到每个算式等于零,从而AB=12,CD=6
(2)AB=12,BC=4点A、B、C在一条直线上,所以C有两种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
MN=MC+CB+BN=4+4+1=9
( http: / / www.21cnjy.com )
MN=MC+(CD-ND)=+(CD-)=8+1=9
(3)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正确,AC=BC=6,设PC=x
如图1,点P在C右边时=(变化)
=2(定值)
如图2,点P在C左边时,同理②也是定值。
2.(1)方法:设辅助元帮助计算,设AC=x,则OD=2x,又OC=2t,db=4t∴OA=x+2t,OB=2x+4t.∴=0.521cnjy.com
(2)方法:方程思想。设AC=x,OD=2x,又∵OC=5,BD=10,∴2x-x=×10,x=5,∴CD=152-1-c-n-j-y
(3)方法:整体思想。在(2)中AB=30 ( http: / / www.21cnjy.com ),CD=15,设AM=CM=x,BN=DN=y,∴2x+15+2y=30,整理得x+y=15∴MN=x+15+y=22.521*cnjy*com
3.(1)a=-1,b=5,c=-2(多项式系数、次数定义)
(2)方程思想。设乙追上丙的时间为t,依题意可得:5-2t=-2-t,解得t=4,此时乙的位置是-2-t=-3,甲的位置是:-1-t=-3,所以乙追上丙时,也追上了甲。【来源:21cnj*y.co*m】
(3)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方法:位置差的绝对值,假定P点对应的数为x,PA=,PC=,PB=,∴++=10,x有三个零界点-1,-2,5,又因为x>0,∴0图2
图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