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22 07: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作者简介韩愈 (公元768-824年),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 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著有《昌黎先生集》。 在政治上,他反对藩政割剧,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关于“说”文体: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说一说: 不以千里称也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马也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一食或尽粟一石
著称并列而死怎么这面对通“饲” 喂 通“饲” 喂通“饲” 喂 通“才” 才能通“耶” 表疑问 相当于“吗”吃辨一辨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用鞭子打鞭子加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它的他们,代词,代“食马者”用按照用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讨论1:“千里马”:寓指有突出才能的人。“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明君。“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封建守旧者(不能
识别人才的统治者)。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托物寓意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又不懂得它的意思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 说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提出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分析问题)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
(提出结论)文章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