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8《静夜思》(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8《静夜思》(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4 21:16:17

文档简介

《8静夜思》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自主学习】
一、新知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夜 思 床 光 疑 举 望 低 故
3.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读得既正确有流利。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我读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读好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拓展延伸
古诗填空:
静夜( )
[唐]李白
( )( )明月( ),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
2、拓展阅读
古朗月行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 ☆ ☆
附参考答案:
一、新知预习
1.2.3.4.略

课堂探究
1.略
2.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诗人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窗外空中的明月,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三、拓展延伸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当堂达标题
小兔子想吃哪棵蘑菇,选一选。

请帮小星星找朋友,连一连。

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低( ) 故( ) 木( ) 思( )
底( ) 古( ) 床( ) 想( )
回忆故事,完成练习。
静夜思
床前明 光,疑是地 霜。
举 望明 ,低 思故乡。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画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1) 非常喜欢看月亮 (2)思乡之情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我还知道《 》也是他的作品。
参考答案:
三、
低(低头) 故(故乡) 木(木头) 思(思念)
底(底下) 古(古人) 床(小床) 想(想法)
四、
2.反义词:举头——低头
3.(2)
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我还知道《古朗月行》也是他的作品。
8静夜思 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组词:安静 夜晚 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I.引导学生自由读诗句,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部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采用“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如:
生活中识字: 夜——黑夜 光——灯光 月光
举——举重 举手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 底——低 凝——疑
3.猜谜语强化巩固
  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4、自主读诗句,认读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
反馈:
(1)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读对了,在生字表右边打上一颗星。有错误,帮助纠正,然后再读一读。
(2)把古诗读正确,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思、床、光”。
(3)结合停顿符号,读好古诗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如,疑: 好像
2、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4、(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7)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五、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坚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2.指导学生在填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并在实物投影仪讲评。
3.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古诗填空: 静夜( )
[唐]李白
( )( )明月( ),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
拓展阅读,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月——思乡


课件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jìng yè sī
8. 静 夜 思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是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生活中识字: 夜——黑夜 光——灯光 月光
举——举重 举手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 底——低
凝——疑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床、低、头猜一猜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好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ang韵
拖长谁是“小李白”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谢 谢!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