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瑞安市塘下镇一中 舒良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确定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3.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准备】
冰块、木炭、火柴、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蜡烛、电炉、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等等。
【教学方法】
实验、比较、分类、分析、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 入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等。
(二)传授新课
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几种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有何特点?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冰山消融: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可用冰块进行演示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钢铁生锈:教师出示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区别。
探究:
1、 提出问题: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2、 建立假设: 。
3、 设计实验: 。
4、 得出结论: 。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得到的设想。最后用磁铁引导学生可用磁铁来鉴别。
3.电热丝升温:取电炉,学生观察电热丝的颜色;通电时,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断开电源,电热丝冷却,再一次观察。
4.木炭燃烧: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师简要介绍相关仪器的名称以及操作规范。
根据实验观察,将相关信息记录到表中。
物质的变化 实验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冰山消融 状态从 变为 体积变 颜色:由 变成
钢铁生锈 有新物质: 生成颜色:由 变成
电热丝升温 温度从 到 颜色: 变成 亮度:变 了
木炭燃烧 发出耀眼的 有新物质— 生成集气瓶变热,温度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变化,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二类。一类像冰山消融、电热丝升温一样,在变化中没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另一类像钢铁生锈、木炭燃烧一样,在变化中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讨论: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物质具有许多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度、金属的延展性、酸碱性和可燃性等等。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性质我们也可以将他们分为两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想一想,在以上这些性质中,哪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金属的延展性、物质的溶解度等,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物质的酸碱性和可燃性等,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开展自由的探究。
探究成果展示:
1 颜色:“白色”(“红色”);
2 气味:无;
3 软硬;较软;
4 溶解性:不能溶解于水;
用火柴点燃蜡烛,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5 部分蜡烛融化,蜡油滴下:较易融化;
6 部分蜡烛燃烧:可燃性。
讨论:
1.在蜡烛性质的探究中,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
2.在蜡烛燃烧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有没有物理变化发生 ?
蜡烛燃烧就属于化学变化;同时,蜡烛发生融化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因此,蜡烛燃烧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都有发生。
讨论后,教师总结得出:在化学变化的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而在物理变化时,没有化学变化伴随发生。
(三)巩固练习
1.将铁块打造成铁锹,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2.铁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小 结
3.如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如何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5.如何区别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和性质。)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147页第1、2题。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