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共35张PPT) +视频+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共35张PPT) +视频+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1-25 22:45:23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教师发的学案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教学目标确定: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重点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成迁移应用、设计和实施探究的能力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学生借助143导学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和模型构建引入,然后以学生展示成果为主线,理解细胞呼吸原理,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课堂检测和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自学质疑——展学交流——互学探究——点学精讲。
教学实施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课前导入
思考讨论
一期工程:小组合作,建立动力工厂模型模型,各组发表意见
引入本课课题
1. 汽车发动机的供能原理?
2.细胞生命活动的供能原理?
3.什么物质以什么形式在提供能量?
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给出关于葡萄糖、ATP、生命活动之间的能量关系的模型(假设)。
不同组给出模型假设,本课围绕这些假设进行探究学习。
简要梳理背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
培养用模型建构来诠释原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二期工程:
建立细胞呼吸动力工厂的两条生产线
首先突破有氧呼吸生产线的流程
处理:视频法老之蛇显示原材料和产品,讲解有氧呼吸三个流程。
建模:有氧呼吸
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
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
理解生物学专有名词的由来
概括性把握细胞呼吸。
小组讨论并解释
学生展示
老师讲解
回答、认同正确的模型,发表观点
有氧呼吸:
反应式: 酶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能量变化。
4、概念
无氧呼吸:
反应式、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
3、概念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学所得,学会表达与交流。
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巩固学生自学掌握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用表格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期工程:
建立检测方式模型
通过酵母菌兼性厌氧的特点、澄清石灰水检测不同。
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
1、引言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同学们都知晓的有趣事例,引出相关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氛围。让学生讨论;然后又提出葡萄糖、ATP、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等问题。
学生尝试进行知识框架模型的构建。学生在此处探讨得很热烈。
2、学生讲练结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程教学容量,这节课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所以将这些内容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探究每个知识点之后,随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自讲自练。及时地进行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O2 多 多 [H] [H] 多线粒体内膜
[H] 少 少 少
H2O H2O
细胞质基质
酒精 乳酸
ATP CO2 ATP ATP
CO2
能量 能量 能量 热能 热能 热能

葡萄糖 丙酮酸丙酮酸 酒精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细胞质基质
O2 CO2 多 多[H] [H] 多 [H] 少 少H2O H2O 乳酸 CO2
ATP ATP ATP

能量 能量 能量
热能 热能 热能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考纲要求】
1.线粒体结构功能 Ⅱ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Ⅱ
【学习目标】
1.了解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2.构建有氧呼吸过程模型
3.讲解无氧呼吸过程
情境导入
用汽车与发动机的关系引出细胞内动力车间在哪里?如何构建?
自学、互学、展学
内容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要求
1. 自学阅读教材内容。
2. 尝试构建细胞及线粒体模型
1.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
2.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
3.嵴的周围充满液态基质。
4.内膜和基质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自学、展学
内容
构建有氧呼吸过程模型
要求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
2.了解有氧呼吸概念及三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不需要氧参与,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不需要氧参与,在线粒体基进行。
第三阶段: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需要氧参与,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自学、互学、展学
内容
无氧呼吸过程
要求
了解两种无氧呼吸的特点
无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2)反应式
让学生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写出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讲解: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检测方法
课堂小结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O2、酶
不需O2、需酶
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相同点
联系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阶段完全相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布置作业
1.A层次完成课后习题。
2.B层次完成同步练习册练习巩固。
学后反思
收获
不足
改进措施
课件35张PPT。欢迎你来到
神奇的生物学课堂糖在体外燃烧 细 胞 呼 吸
-糖在细胞内的“燃烧”供能核心发动机线粒体的分布、数量、功能等分别是什么? 考点
让我们用判断的方式加以探究,一一化解。细胞内的动力车间到底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 考点
让我们用一只画笔,构建出工厂的具体蓝图。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条生产线各有什么特点? 考点难点重点
让我们小组合作,通过建立模型,一目了然融会贯通。本节课任务:筹建细胞的动力车间开工之前放松情绪:连续做深呼吸 “呼吸”日常生活中是指高等动物或人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的类型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前期调查准备:
--生产线的类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一期工程:营建厂房 分布:普遍存在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数量:含线粒体多发的是心肌细胞还是皮肤表皮细胞?成分:内含有氧呼吸的酶还是无氧呼吸的酶结构:单层膜还是双层膜?功能: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前期调查准备:
--主要发动机线粒体的特点小组合作,绘制动力工厂蓝图关键词提醒:
工厂围墙:细胞膜
两个车间:线粒体车间
细胞质基质车间
线粒体车间构造:外膜
内膜

基质绘制工具:画笔、白纸等一期工程:营建厂房二期工程之
装配有氧呼吸生产线原材料:
葡萄糖
氧气
水产品:
二氧化碳

ATP
热能呼唤法老之蛇流程一:葡萄糖的初步分解葡萄糖丙酮酸+ [H]
(少量)+ ATP
(少量)丙酮酸+ H2OCO2+ [H]
(大量)+ ATP
(少量)[H]+ O2H2O+ ATP
(大量)流程二:丙酮酸的彻底分解:流程三:氢的氧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前期调查准备:有氧呼吸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小组合作:装配有氧呼吸的生产线要求:
在之前细胞和线粒体厂房内,构建有氧呼吸三阶段流程的整体 模型。所用材料:
图纸--细胞和线粒体的蓝图
工具--彩笔和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ATP等
注意:
1、所建模型合理,逻辑性强。
2、所给材料设计了干扰项,小心避让。二期工程之装配有氧呼吸生产线ATP 热能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以 形式散失掉。ATP热能 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总结出有氧呼吸生产线的说明书二期工程之装配有氧呼吸生产线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酶不彻底氧化产物 +有机物无氧少量能量二期工程之装配无氧呼吸生产线学会推理:
无氧呼吸生产线的说明书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葡萄糖葡萄糖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乳酸发酵时,1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有61.08KJ转移至ATP中(合成2molATP)无氧呼吸的两条子生产线三期工程之 装配产品检验装置例如: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葡萄糖 CO2+H2O+能量葡萄糖 CO2+酒精+能量酶、O2酶有氧呼吸装置图无氧呼吸装置图三期工程之 装配产品检验装置对比实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浑浊程度高浑浊程度低三期工程之 检验试剂的对比对比实验细胞呼吸概念方式有氧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无氧呼吸总式:一个工厂,两条产线。
呼吸不止,生命不息。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是可以使生命延长的. ——西塞罗 作业: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现象1: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为什么?现象2:为什么要经常对花盆里的土壤进行松土?现象3:涝灾容易导致农作物被淹,农作物死亡。为什么?现象4:食物真空包装,有利于保鲜,为什么?小组合作:装配有氧呼吸的生产线要求:
在之前细胞和线粒体厂房内,构建有氧呼吸三阶段流程的整体 模型。所用材料:
图纸--细胞和线粒体的蓝图
工具--彩笔和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ATP等
注意:
1、所建模型合理,逻辑性强。
2、所给材料设计了干扰项,小心避让。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用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用酸性重铬酸钾
检验酒精浑浊橙色(原色)浑浊灰绿色(遇酒精)三期工程之 建立产品检验试剂检测二氧化碳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遇到二氧化碳:蓝→ 绿→黄三期工程之 建立产品检验试剂C6H12O66CO2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②①C6H12O66CO212H2O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②①③(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需分子氧参加不需分子氧参加无机物(CO2、H2O)酒精+CO2或乳酸较多(大量)较少(少量)氧化酶ATP1有机物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