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案 1章1节 对声音的认识2[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教案 1章1节 对声音的认识2[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19 18: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教案 1章1节 对声音的认识(第2课时)
庵东初中 沈捷娜
教学目标:1.知道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耳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声音能使鼓膜振动;
3.了解听觉测试及听觉方位测试。
重点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器材:耳的结构模型、机械手表、棉球 、尺、 弯曲的塑料管 、笔。
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材料1: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先天性失聪的儿童往往不会说话,变成聋哑儿童.那是因为, 先天性失聪的儿童听不到周围的人说话,所以就不能模仿,终身不会说话。
材料2:海啸中,十岁女孩拯救百人
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听到海上不同以往的怪异的声音.并发现远处涌现一波白色的巨浪,将大海和蓝天明显隔成两半.凭借学校的知识,她意识到这绝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海滩倾刻就会被吞没.于是.蒂莉动员爸爸和妈妈通知游客赶快撤离.当游客们刚到达安全的地方的时,转眼间,海浪已把海滩吞没。
讨论: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怎样来判断声音的不同。
一.耳的结构
课堂出示:耳的结构模型
结合书本图1.1.5的结构示意图。得出结论:
1.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耳蜗)
2. 耳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耳窝:里面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3. 听觉的形成过程:
4. 声音从外耳道传到鼓膜,使鼓膜发生振动,鼓膜的振动由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将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由听神经等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 声音在耳中传导的途径:耳廓→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觉?
讨论后总结:洗头游泳时应避免污水进入耳朵
不要大力擤鼻涕
异物进入耳道,切勿自行掏挖
避免长时间听收音机
遇响声捂住耳朵,并张开嘴等等
二.听觉测试
材料:机械手表或秒表、棉球、米尺。
活动过程:
1.选取一个安静的室内环境,安排一个同学闭目静坐,并将棉花紧塞左耳.
2.另一个同学用秒表计时,它会发出微弱的滴答声,将秒表从坐着的同学脑后移开,直到他听不见声为止.
3.测量并记录坐着的同学到秒表的距离,这段就是右耳的听力距离.
4.用同样方法测左耳的听力距离.
5.设计表格,测量并记录三次数据,对数据取平均值.
比较同学们之间左右耳的听力距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每个人的左右耳听力距离都不太一样,每个人的听力距离也不相同.
三.听觉方位测试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个耳朵听
步骤:
1.将弯曲的塑料管的两端放在一个同学的左右耳旁.
2.另一个同学用一支笔敲击管子的任意位置,
3.请收听声音的同学说出笔敲击的位置是左边、右边还是中间。
4.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6. 根据实验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7. 在这活动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这种方法叫双耳效应。
四.小资料----------动物的听觉
五.课内补充小知识
1. 晕车与耳朵的关系
2. 连通鼓室与咽的通道-----咽鼓管
3.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