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应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欧姆定律的应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8-11 23: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教师教学设计专用参考用纸
课题: 欧姆定律的应用(复习课)   设计者: 缪旭升 完成日期: 2005.12.20 
教学目标:
1.复习并巩固欧姆定律,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中的有关计算;
2.能进一步掌握伏安表的连接方法及量程的选择和读数方法。
教学重点:
1.本节重点难点都是伏安表的量程的选择和读数方法
所需实验器材:
课后作业:
1.测量电阻可以采用伏安法,试想你手上只有伏特表或只有安培表,又如何测量呢?
具体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间分配
一、复习检查 提出问题:什么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用数学表达式如何表达?还有哪些变换公式?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求解目标依据公式电流强度I=U/R电压U=IR电阻R=U/I 生齐答学生的在练习本上书写后指名回答生上台填写计算公式 复习并了解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练习。再一次对公式进行巩固 4分
二、口头练习 出示练习1:
一个小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为40欧,如果灯泡线路中的电压是20伏,则灯丝通过的电流是多少安?看图练习:
学生口算先分析电路,再进行口算并指名讲解计算的思路 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运用的熟练程度。同时对电路中安培表的串联和伏特表的并联进行复习 5分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间分配
3.看图回答:
先判断电路实物图的连接是否正确,再进行计算,并能回答这是一种利用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 有效复习伏安表的连接 4分
三、
应用练习 出示练习1(出示实物)街上买回的小灯泡上,常标有“5V,0.5A”字样,那么,你能告诉我这个小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你能读图解题吗?你想试一试吗?
如上图我们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P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获得相应的电流值。思考:
当R=10欧时,电压表显示如下:则你以为电流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
若是电压达到如下图所示的时候,通过电阻R电流的电流强度又是多少安,你能上台帮助老师标出电流表的示数吗?
学生进行练习本上练习后,指名上板指名学生上台分析电路,并画出电流的流动方向,说明伏安表的连接方法,学生进行练习本上练习后,指名上板说明电压的取值依据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联系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存在,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能顺利进入下面的练习。了解学生的读图解题通过观察,再次在电路图中让学生伏安表的连接方法了解学生对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了解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否 3分
6分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间分配
请你帮忙:
若是此时老师把图中的电阻R换成的2欧的电阻,通过此电阻的电流强度又是多少安?请你来计算,并在安培表中标出你计算的结果?
请你补充:
指名上板说明电压的取值依据学生进行练习本上练习后,指名上板标示电流的示数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并在练习本上练习后,指名上板说明解题的思路学生上台标出计算的结果及连接的方法 不同的量程,学生会懂得进行正确的读数吗理论与实践是否吻合加深掌握读数的方法量程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读数的正确及实验操作。懂得选择正确的量程和标示电流示数吗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时间分配
从以上的计算练习中,你能用欧姆定律来解释吗?试一试吧
(这3个小题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 再次复习欧姆定律的有关内容
四、深化练习 若已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则当电压减少为4伏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  安;要使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为0.1安,导线的是两端的电压为  伏。一根导线两端加3伏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为0.1安,导线的电阻为  欧;导线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为  安,此时导线的电阻是  欧;当导线两端加6伏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强度为  安。 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并反思 进一步复习欧姆定律的有关内容电阻的大小是导体本身固有的,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它不会受电压与电流的影响而改变  
五、课堂小结 1.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懂得什么?2.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方面不理解的,请提出来让我们的同学来帮助你,好吗? 学生小结学生提问学生质凝学生回答 让学生懂得反思,
老师在学生的反思中猎取信息,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六、课后练习 1.测量电阻可以采用伏安法,试想你手上只有伏特表或只有安培表,又如何测量呢?



思 每次到一个地方,不仅认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或多或少,都从他人身上学到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知识,这是最大的收获;从开课到听课,他人展现出的是个人的精华,不管优点还是缺点,我可以对照着再进行自我反思,想想我做到了吗,我也存在这种不足吗?平常在哪儿还有不足,哪儿还需更改。每次的教研给我的见识的显见的。我深感自己的知识的缺憾,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使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教研的目的是共同学习,而评课更能促进一个人的进步,即使是旁观者也收益非浅。然而对于一个想学习的人而言,我们的教研这方面好象少了一点。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