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光的传播[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23 1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灵武市梧中课时教案
学科:科学 班级:七年级 任课教师: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
课题 阳光的传播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线的含义。4、爱护光学器具,培养合作意识和求实态度。
重点难点 阳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方式 传播、探究、讨论 学具教具 蜡烛、遮光板、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一、创设情景1、事先选一篇描写环境非常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思想进入这个环境之中。然后问学生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样的环境?晚上能看得到吗?引出光2、然后问学生这些光是怎摸来的?引出光源及其概念。二、新课教学1、通过书上82页的四幅图。让学生认识光源。2、让学生上黑板写自己认为 学生倾听利用课前时间先让学生做83页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看书认识光源学生自己思考并在黑板上书写自己认为是的光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是光源的东西。3、教师讲解学生写的东西,告诉他们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4(1)用手点燃的蜡烛遮住,问学生为什么在手后面看不到蜡烛?光为什么不饶过手让我们看见?光为什么照不到被遮住的地方?引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5(1)学生看书上的两个活动,说出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影子与像的区别。6、光线要让学生知道光线是一条带有箭头的、假想的线。7、学生阅读85页《科学家小注》,进一步知道影子与孔成像都是直线传播的结果。三、小结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 听教师讲解,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光源。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举例学生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学生阅读并思考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灵武市梧中课时教案
学科:科学 班级:七年级 任课教师: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课题 光的传播速度及小孔成像观察仪 第1课时 课型 新学
学习目标 1、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难点 光的传播速度
学习方式 讨论、活 学具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一、情景设置:在上学期我们学过这样一个单位——光年。1、谁来给我们解释一直这个单位的意义。2、谁来给我们计算一下1光年到底有多少米?3、为什么最后要乘以3×108m/s呢?4、又有谁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呢?二、进入新课:平时光给我们的感觉,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实际上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科学家们对光的速度认识和对九大行星等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是一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1光年=365×24×60×60×3×108它是光的速度光的速度太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处理
都经过一系列的漫长的、艰辛科学探究才有今天的结果的。通过探究,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思首次计算出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和现代的激光技术测量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99792458×108基本接近,所以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对科学做出的贡献,用该科学家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光速C=299792458×108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书上86页)练习:P86页1、2题进行87页活动(在上次课应该让学生提前把需要的物品准备好)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小孔应越小越好,但必须使光通过。2、如果没有易拉罐,所使用的材料必须不透光,颜色越深越好。3、后面的镜筒应稍微长一些。鼓励学生尽量将自己的作品制造的美观一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将其存为优秀自制教具,供下一批观赏,模仿。三、评价:评出教具做得最好的组 光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进行了解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