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25 22:22:34

文档简介

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运用图片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自主学习】
学习一 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1.我们把人类的聚居地—— ,统称为聚落。
2.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
聚落
房屋的密集程度和高度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学校医院
有无农田果树池塘
乡村
城市
3.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 差异造成的,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 、 等工作;乡村的主要类型有 、 、 和 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从事 、 、 、和 等生产活动。
学习二 聚落与环境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 、 、 、交通便利等。
2.目前世界上的聚落集中地分布在 地区,而 、 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常呈 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 状。
【合作探究】特色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西亚民居 东南亚民居
1.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西亚
东南亚
2.你还知道哪些特色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学习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 、 、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 ”。
2.由于一些 和 的原因,一些有鲜明特色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为此,处理好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3.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 ,意大利的 ,山西的 ,云南的 ,安徽的 ,澳门历史城等等。
4.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85-86页,小组合作以丽江古城为例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省的世界文化遗产。
【知识构建】
【优化训练】
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城市和乡村
B.工人和农民??
C.平原和高原??
D.气温和降水
2.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3.在下列地区,一般来说,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A.高山地区??
B.丘陵地区??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地区
4.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防寒冷的北风??
B.可以防台风
C.阳台上可晒太阳? ???
D.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
5.下图所示地区是一大片未开发地区,有人想在那里开垦一片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建一栋房子,供自己长期居住。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房的地方是(  )
?
?
①?? B.②??
C.③?? D.④
6.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的聚落有( ?)
A. 塞纳河沿岸、平遥古城、澳门历史城
B. 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C. 威尼斯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
D.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
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拆除以美化环境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学习一 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1.乡村和城市
2.
聚落
房屋的密集程度和高度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学校医院
有无农田果树池塘
乡村
密集、高
多、好


城市
稀疏、矮
少、差


3.劳动生产方式 工业 服务业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村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学习二 聚落与环境
1.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2.河流中下游平原 高山 荒漠
3.团块状 条带状
【合作探究】
1.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西亚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全年高温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墙厚、窗小
东南亚
全年炎热多雨,潮湿
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散热
2.略
学习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历史 政治 文化 百科全书
2.自然 社会 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3.巴黎塞纳河沿岸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皖南古村落
4.略
【合作探究】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
2.过渡开发,过渡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民族特色和生活习俗遭到破坏…
3.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乱画,不攀折花枝…
优化训练:
A 聚落的主要分为乡村与城市两种形态。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相对适宜人类的居住。
C 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水运交通便利等条件优越,适宜聚落的发展,因而比较密集。
B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于太平洋,坐北朝南建房与台风没有关系。
C (处位于水源丰富的平原地区,适于聚落的建立。
D
D 许多聚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不可重复性,应该尽量保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当堂达标题】
1.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 自然条件的影响 B. 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 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 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2.图中A、B、C三聚落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三地同时
3.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 山区谷地──条带状
B. 平原地区──团块状
C. 山麓地带──团块状
D. 河流附近──条带状
4.下列民居适应湿热环境的是(   )
A. B.
C. D.
5.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多竹林,所以就地取材
B. 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 当地降水频繁,较陡的楼顶便于雨水下泻
D. 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6.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
A. 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 威尼斯城-意大利
C. 平遥古城-山东省 D. 丽江古城-湖南省
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景区的是: ( )
A. 在白水带龙光塔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 圭峰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 大雁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 商贩在叱石风景区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8.下列不属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是( ?)
A. 故宫
B. 金字塔
C. 万里长城
D. 桂林山水
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 聚落演变为 聚落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逐日加快。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二: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重要手段。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D
6.B
7.B
8.D
9.(1)乡村 城市
(2)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3)C
(4)ACG
10.(1)福州的传统聚落遭受严重的破坏
(2)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聚落发展与保护
(3)加大对古民居保护的力度,限制参观人数,拆除违章建筑等
??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知识
技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运用图片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方法
1.结合图片与教学情境,更加深刻地了解城市与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2.通过对特色民居的资料搜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对保护世界遗产的问题分析,懂得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与措施。
情感
目标
1.了解自然与聚落的关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资料搜集法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特色民居,并找到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3分钟)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家乡是怎样的?是城市还是乡村。接下来这两位同学要为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介绍。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我们把人类的这些聚居地,称为聚落。
【板书: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小明:我来自农村,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池塘。夏天可以去池塘里摸鱼捉虾------村里有小路通往附的小镇。
小红:我来自城市,城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学习一
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过渡】根据两位同学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能否试着总结出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时间2min.
【转折】是什么原因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人们劳动的场所,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出示图片:农村、牧村、渔村、林村)结合图片请大家思考这些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出示图片:城市景观)
那么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总结】由于乡村或城市的人们劳动生产方式差异,导致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差异。一般来说,现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
【小组合作】
根据两位同学的描述和生活经验,讨论完成下表。(2min)
学生展示:
乡村:房屋稀疏并且矮,道路较少质量较差,商店、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较少,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城市:房屋高大而且密集,道路多而质量好,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较多,几乎没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学生举手回答:耕种、放牧、捕鱼、砍伐树木。
学生举手回答:银行、学校、医院、商场、工厂等地方上班。
学习二
聚落与环境
【过渡】聚落往往形成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假使我们能历史重演,回溯到远古时期,让你为我们临沂选址你会选择甲、乙、丙哪一处?原因是什么?
(出示:亚洲文明发祥地)
看来大家的选择与古代的人们一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例如金融发达的上海形成金融城市,资源丰富的攀枝花形成钢铁城市,文化资源丰富的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风景优美的威尼斯形成旅游城市。
【过渡】环境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等。
请大家阅读课本82-83页,说说环境是如何影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的?时间2分钟
1.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
目前世界上的聚落集中地分布在 地区,而 、 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2.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常呈 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 状。
【过渡】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往往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大家组内合作探究民居与聚落的关系。
【合作探究】民居与聚落:

西亚民居 东南亚民居
1.西亚的房屋具有 、 的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东南亚的民居常见 ,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你还知道哪些特色民居?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举手回答:
选择乙,沿河平原地带。
这里地形平坦…
这里土壤肥沃,适于耕种…
这里水源充足…
这里交通便利…
学生阅读课本82-83页,了解环境对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影响,总结答案。
举手回答:
1.河流中下游平原;高山、荒漠
2.团块、条带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西亚、东南亚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并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特色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1.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墙厚适应昼夜温差大,窗小适应风沙大。
2.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通风防潮,适应过于潮湿的环境。
3.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分享特色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
蒙古包…
四合院…

学习三
保护文化遗产
【过渡】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出许多宝贵的聚落遗产。它们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1.著名的文化遗产。
许多著名聚落甚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示图片)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等等。你还知道或者你曾经游历过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与大家分享。
【拓展】至2017年7月,共有5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意大利并列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2处,世界自然遗产1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转折】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一些聚落遗产逐渐减少或消失在“城市森立里”。许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例如《丽江古城又遭警告!》
请大家阅读课本85-86页,小组合作讨论以丽江古城为例谈谈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合作探究】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说说自己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
长城…
三清山…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
2.过渡开发,过渡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民族特色和生活习俗遭到破坏…
3.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乱画,不攀折花枝…
情感教育
向丽江古城这样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历史的见证,具有不可重复性,更凝聚了世界各地劳动人农民的智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定要有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呼吁大家都积极正当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者,将保护世界遗产落实到行动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文明出行!
查阅山东省内的文化遗产。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达标测评
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城市和乡村
B.工人和农民??
C.平原和高原??
D.气温和降水
2.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3.在下列地区,一般来说,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A.高山地区??
B.丘陵地区??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地区
4.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防寒冷的北风??
B.可以防台风
C.阳台上可晒太阳? ???
D.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
5.下图所示地区是一大片未开发地区,有人想在那里开垦一片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建一栋房子,供自己长期居住。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房的地方是(  )
?
?
①?? B.②??
C.③?? D.④
6.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的聚落有( ?)
A. 塞纳河沿岸、平遥古城、澳门历史城
B. 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C. 威尼斯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
D.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
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拆除以美化环境
A 聚落的主要分为乡村与城市两种形态。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相对适宜人类的居住。
C 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水运交通便利等条件优越,适宜聚落的发展,因而比较密集。
B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于太平洋,坐北朝南建房与台风没有关系。
C (处位于水源丰富的平原地区,适于聚落的建立。
D
D 许多聚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不可重复性,应该尽量保留。
三、【板书设计】
四、【教后反思】